[转载]缀锦阁

标签:
转载 |
缀锦阁是大观园主殿省亲别墅的东面飞楼。在贾元春省亲之后,它的二楼就成了放置不常用杂物的地方,一楼曾是贾母两宴大观园其中一个场所。且看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对此楼的前后描述:
丰儿拿了几把大小钥匙,说道:“我们奶奶说了,外头的高几恐不够使,不如开了楼,把那收着的拿下来使一天罢。奶奶原该亲自来的,因和太太说话呢,请大奶奶开了,带着人搬罢。”李氏便令素云接了钥匙,又令婆子出去把二门上的小厮叫几个来。李氏站在大观楼下往上看,令人去开了缀锦阁,一张一张往下抬。小厮、老婆子、丫头一齐动手,抬了二十多张下来。……刘姥姥听说,“巴不得”一声儿,便拉了板儿登梯上去。进里面,只见乌压压力的堆着些围屏、桌椅、大小花灯之类,虽不大认得,只见五彩炫耀,各有其妙。……李纨道:“恐怕老太太高兴,越性把船上划子、篙桨、遮阳幔子都搬了下来预备着。”众人答应,复又开了,色色的搬了下来。令小厮传驾娘们到船坞里撑出两只船来。
……
正说话,忽一阵风过,隐隐听得鼓乐之声。贾母问:“是谁家娶亲呢?这里临街倒近。”王夫人等笑回道:“街上的那里听的见?这是咱们的那十几个女孩子们演习吹打呢。”贾母便笑道:“既是他们演,何不叫他们进来演习?他们也逛一逛,咱们可又乐。”凤姐听说,忙人出去叫来,又一面吩咐摆下条桌,铺上红毡子。贾母道:“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回来咱们就在缀锦阁底下吃酒,又宽阔又听的见。”众人都说那里好。贾母向薛姨妈笑道:“咱们走罢。他们姊妹们都不大喜欢人来坐着,怕脏了屋子。咱们别没眼色,正经坐一回子船子喝酒去。”说着大家起身便走。
看看,缀锦阁上头都放着些什么?围屏、桌椅是平常就用的家具;大小花灯、船上划子、篙桨、遮阳幔子等等,都是过年过节才用得着的。通共合起来一看,莫不是元春省亲时专门买了来做了来用的!因这些东西要不就太多,要不就不常用,于是统统都收拾到园子里来。而且嫌放在楼下碍眼,要来游玩时不方便,于是用梯子登登登地抬上楼,要用时又登登登地抬下来。
如今,因为贾母兴致高,又觉得宝玉的建议实在太好,于是就要些高几来一人一张放些各自爱吃,自斟自娱,颇有复古之风。李纨又想着既了上了楼取了高几,就干脆把撑船用的一干什物也抬下来,坐船游玩更好。反正自从元妃省亲后,这些东西都闲着,众人也未再玩,白放着多可惜!于是就自作主张,让人搬了下来。贾母听见宝玉在池里弄船,竟是意想不到之事,当然就不会辜负李纨的这次“越性”。贾母向来是最会寻欢作乐的人。
其实这些高几也就从楼上搬到楼下而已。贾母听到十二官在演习吹打,便让她们进来到藕香榭亭子里来演。藕香榭是座水榭,据她所说,在缀锦阁楼底下吃酒,借着水音听更好。可见缀锦阁离藕香榭不远。既然还有水音伴奏,估计藕香榭周围还有石泉之类的,方有水过石音。
前文探讨所得,藕香榭东北是凹晶溪馆,西北是暖香坞,暖香坞西靠着稻香村的群山外围;藕香榭正东是大路,东南是芦雪广,正南是山坡正南偏西是紫菱洲,正西是一片水域,水域里有荇叶渚,再往西是蜂腰桥、花溆——花溆固然有水音,但离藕香榭有些远了,而且花溆之北是蘅芜苑,这是个大处。如此绕一圈,还有一个地方空着的,便是藕香榭正北方向,在凹晶溪馆与暖香坞之间。
在第十七回至十八回中,有这样一处细节:“(贾政)一面引人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这里贾政等人才从稻香村出来,先是“穿花度柳”,再“抚石依泉”。这边的堤岸,都是些翠绿的柳树,杂着些粉粉的杏花,在这里先穿花度柳很是平常。穿花度柳之后,便是抚石依泉,可见这处有石有泉。在暖香坞西侧有山石成阵,皆因处在山脚下。因此,贾政等人从稻香村出来走的不是暖香坞的这一侧,而是另一侧——暖香坞的东侧,也就是凹晶溪馆所在山外的西侧、藕香榭的北侧。
另一处细节,贾政等人正奇怪于怡红快绿东南角落泉水之迷:
贾珍遥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
这“洞口”指的是哪个洞口?在前文中总共提到三个“石洞”“洞口”等:其一,“曲径通幽处”的石洞,“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青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 。此处在正园门翠障内,位于园子正南,不可能是东北处的洞口。其二,花溆石洞,“忽闻水声潺湲,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这是蘅芜苑前的花溆萝港,在石洞之下往南是芭蕉坞(即秋爽斋),位于大观园之西路、中部稍偏南。其三,“长廊曲洞”。在贾政进入怡红快绿之前,有一系列不及进去的地方:“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下香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因贾政等游园是为了题额拟名,从西南始、东南终,先西路再中路、东路,所以在进入怡红快绿之前主要是在东路穿行,或有一两处涉及中路。因此,这个“曲洞”很可能是流水入山坳的洞口。这个“东北山坳”指的是凹晶溪馆无疑。凹晶溪馆,顾名思义,此处有溪流出入,但在它的前面是一汪池水。池沿有竹栏与藕香榭相接。这汪池水到底是不是藕香榭的池水?
村庄里的溪水是从凹晶溪馆处流入的,整个大观园里仅有稻香村是村庄,而稻香村在凹晶溪馆之正西方向。这个“引”字正好说明,在凹晶溪馆前的流水经一个水道流至村庄里。这个水道可以以石泉的方式。假设从沁芳闸流出的溪水流到洞口,这个洞是个山洞,在凸碧山庄与凹晶溪馆所在的山下。此山洞仅为此流水而设,从北至南穿过此山,在凹晶溪馆的东侧面洞口流出。流水在馆前形成一个小水池,水上无荷、菱、荇等任何植被,可供赏月。再转至西侧洞口流出,在西侧山洞之外铺有石,泉从石出,于是形成石泉,这一石泉通向稻香村。
藕香榭的周围种满荷花,是名副其实的莲池,不可能用来赏月。因此,凹晶溪馆前的水池,绝不是藕香榭所在的水池。凹晶溪馆水池之南沿有山石,当中还有小路(见《凹晶溪馆与藕香榭》),将两池池水隔开。或许上面的池水有向南的水道,但这样不利于池面形成统一、静细的水纹,不利于赏月,因此这里的水不会往南流向藕香榭。藕香榭的池水应是自西向东、往东南方向流经栊翠庵前,再入怡红快绿。在这山石小路南北两道水流,流向相反。石泉的水会否流入藕香榭呢?
当贾母等人在缀锦阁作乐的时候,写到音乐从藕香榭来:“不一时,只听得箫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心旷神怡。”乐声“穿林度水”,在“度水”之前有“穿林”,可见在藕香榭莲池之北与石泉之间有一片林子,隔在两道水中。这片林子之东植有丙棵桂花,林子之西是石楼暖香坞。因此,石泉的水不大可能流入藕香榭莲池。
如下图:
http://s3/middle/4db4672fg962f684ece32&690
图1-6-1
从上图可见,这个北侧正是泉石之所在。水从凸碧堂山下洞口流出,穿过石阵,经水中石的阻挡又行流于其中,其水音不逊于石洞之水泻,却只有细细、湍湍的泉音。像贾母这么会享受的人,让十二官在藕香榭演奏,大伙在省亲别墅东面飞楼吃酒行乐。那音乐从水之南飘至水之北,路上有石泉伴奏、有树木枝叶和音,其妙萦萦。因此,省亲别墅在石泉之北无疑。
贾政试才、贾母游园时,都是从蘅芜苑出来步行至此;元春省亲时,乘船登岸。从省亲别墅出来,临近还有沁芳闸桥。且看下文:
(十七至十八回,贾政试才)说着,大家出来。行不多远,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贾政道:“这是正殿了。只是太富丽了些。”众人都道:“要如此方是。虽然贵妃崇节尚俭,天性恶繁悦朴,然今日之尊,礼仪如此,不为过也。”一面说,一面走,只见正面现出一座玉石牌坊来,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
(元春省亲)已而入一石港,港上一面匾灯,明现着“蓼汀花溆”四字……且说贾妃看了四字,笑道:“‘花淑’二字便妥,何必蓼汀”?侍座太监听了,忙下小舟登岸,飞传与贾政。贾政听了,即忙移换。一时,舟临内岸,复弃舟上舆,便见琳宫绰约,桂殿巍峨。石牌坊上明显“天仙宝境”四字,贾妃忙命换“省亲别墅”四字。于是进入行宫。
(贾母游园)说着,坐了一回方出来,一径来至缀锦阁下。
元妃乘船先见到花溆,后再到省亲别墅侧边靠船上岸。贾母游园时,从荇叶渚途经蘅芜院门前停下上岸,她原来的目的地也是省亲别墅。可见在省亲别墅旁有溪流,有码头。前文,在村庄处,水流开了一道岔口,这道岔口往西南流去,这花溆下的石洞之水正是往西南流去。因此这一岔口正好开在省亲别墅之旁,而稻香村在省亲别墅之西南方向,所以这岔口是在稻香村之北开、往西南流的。它原来的主流穿过村庄之后可能流入藕香榭。
其布局如下图:
http://s15/middle/4db4672fg962f718ad67e&690
图1-6-2
既然省亲别墅在藕香榭石泉之北,且元春贵为皇妃,其占据的总面积应在各钗院落之上,此处占地颇广,这里周围可有足够大的地方建筑否?根据前文《大观园之东北》所得,大观园的东北从北到南、从西往东有畸角花冢、山坡、沁芳闸、茅厕,东北靠中间外面有梨香院。另后园门里头有五间后来做厨房的大房子(五十一回),周围是些大石头、大树、房子后墙,可见是些景点死角,没有什么可以观赏的处所。在蘅芜苑以北、园子北墙内中间往西,或许穿插着一些小小的亭台、篱笆、山石等等,而当中更多的位置留给了省亲别墅。
“行不多远”“一径来至”“一时”,这些描述都表明蘅芜苑离省亲别墅近。而且,每一次从蘅芜苑过来,无论是步行还是乘船,都不是最先看到玉石牌坊,而是先看到群楼,再从群楼处出到玉石牌坊。可见省亲别墅的码头不在玉石牌坊前,离蘅芜苑最近的是它的侧边或者后边。
综合前文推测,可得下图:
http://s6/middle/4db4672fg962f6f5d2635&690
图1-6-3
在三次游园中,仅两处详写省亲别墅的建筑情况:“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及“琳宫绰约,桂殿巍峨”,玉石牌坊是“龙蟠螭护,玲珑凿就”,可见其建筑特色、风格气派与宫殿相差无几,切合元妃身份。
此建筑群以楼阁为主,元妃在游幸后给这些主建筑赐名:正殿牌匾为顾恩思义,正楼“大观楼”,东面飞楼“缀锦阁”,西面斜楼“含芳阁”。且看省亲当晚元妃及众人在此的活动:
贾妃乃问:“此殿何无匾额?”随侍太监跪启曰:“此系正殿,外臣未敢擅拟。”贾妃点头不语。礼仪太监跪请升座受礼,两陛乐起。礼仪太监二人引贾赦、贾政等于月台下排班,殿上昭容传谕曰:“免。”太监引贾赦等退出。又有荣国太君及女眷等自东阶升月台上排班,昭容再传谕曰:“免。”
茶已三献,贾妃降座。乐止,退入侧殿更衣,方备省亲车驾出园。……
已而至正殿,谕免礼归座,大开筵宴。贾母等在下相陪,尤氏、李纨、凤姐等亲捧羹把盏。……
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
从上文可知,此时在正殿内大开筵宴并作诗歌功颂德,元妃带领众人在此看戏。因此,正殿应坐落在楼群中央,坐北向南,以显彰元春的皇妃之尊。紧接正殿两边是侧殿,方便元妃在此更衣。大观楼是戏楼,应在正殿正南方,缀锦阁与含芳阁分别在东西两边。如下图:
http://s1/middle/4db4672fg962f6dc92a10&690
图1-6-4
在第二十三回,诸钗搬进大观园中,贾迎春住缀锦楼。此楼与缀锦阁同名“缀锦”,但绝不是同一处,一则缀锦阁是正殿旁边的飞楼,属于元妃,他人怎会跑到那里去住?二则,迎春住的院子在紫菱洲,因此她才号称“菱洲”。所以,这缀锦楼只可能是紫菱洲上的一座主楼。就像贾惜春住的是蓼风轩,号为“藕榭”,其卧室名为“暖香坞”一般。
满2010年7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