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千鹤辩市
千鹤辩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38
  • 关注人气:7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之道,在于方法得当,在于自己独立思考。贪多,未必有效。

(2012-03-18 09:32:39)
标签:

杂谈

分类: 缠论学习之洗脑篇

    在继续进行探讨之前,本博在此先写点学习心得和发表一个声明:

    本博决定把之前的几篇关于最近自己在走势分解中些许感悟的相关博文,都统一成《理理思路》系列,如以后有类似的“感悟”都将再此系列里更新。

    这样,一来方便自己以后回顾查找比对。二来,也是因为,这些在本博自己感觉是“新的感悟”的兴奋不已的东东,或许在某些学长和达人眼里就是些早就参透、不入流的玩意了,他们只不过没有说出来或点到即止而已。而本博却在这里大言不惭地说什么“新的感悟”,虽然本博的原意是意指对自己是“新的感悟”,但依旧未免显得有些...,呵呵。所以,还是改了吧,免得贻笑大方。

    同时,本博发现最近多了不少新博友,而且转载不少博文,尤其是关于“欢喜版MACD系列”的。在此,本博再次声明,本博欢迎转载。本博既然写出来了,就是与各位同好一起分享和探讨的。但鉴于本博自身水平有限,博文中一定有很多错误,还望各位转载的同时加以仔细分辨。不然,耽误了你的学习就不好了。

    本博一般情况下,是不太喜欢“直接”转载别人博文的,那是别人的经验所得。对他或许很有用,但对本博自己就未必了。毕竟各人的经验、学识、资金、环境等个体因素都有差异。如果理解水平相差太大或没经过自己仔细推敲的话,来不及消化,转载得再多也没用。

    当然,这并不代表本博不去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相反,本博一贯都很“好学”,从不拒绝对自己有帮助的观点,不管是正面教材还是反面教材。因此,如果本博在浏览学习时,如有发现一些对自己切实有帮助的东西,本博也会收集起来,只是不会过于“贪多”罢了。本博通常都会在经过自己初步思考后,再加上自己的初步理解写出来(当然,本博是会注明原作者的,这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如此一来,这就会因为本博水平有限,难免可能造成理解上的错误,导致与原作者所想表达的原意不同。这种谬误,如果仅仅是给本博自己学习用的,还问题不大。因为本博通常都是习惯将认为有用的就先记录下来,以后回过头来不断重新审视和修改自己最初的观点,加上自己某一阶段的“新的感悟”,如此循环往复,直到自己了解为止。但如果像类似“欢喜版MACD中枢”的情况,被众多博友大量转载的话,就有点“误人子弟”的嫌疑了。说实话,本博当时看到“马刺队”就是直觉上觉得可能对实战会有用,所以就记录了下来。并没有得到作者“真传”,只是从有限的收集到其他同学整理的资料里,暂时做了些记录,以便日后用。被转载的博文中对“MACD中枢”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象阶段,甚至还没摸清其原理。看到这些不成熟的,带有明显“表象”的东西被人大量转载,本博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故此,本博郑重告诫这些博友、同学们:本博的博文欢迎转载,但请务必自己甄别。本博已经再三声明,本博写博无意“教书育人”,也没有资格“为人师表”。本博所有的博文都是记录自己的学习、操作心得,回顾提高之用。其中包括对其他学长、高人的博文转载或注释都是本博自己的观点,谬误难免。学习之道,在于方法得当,在于自己独立思考。汲取他人经验、去芜存菁固然重要,但贪多,不加甄别,就未必有效了。

 

    本博自己的学习经历或许能说明些问题。

    如果本博坦诚告诉你,本博从接触缠论至今一年有余,但连《108课》都还没仔仔细细地“完整地”学习过一遍。只不过是在通读了一、二遍后就在网上到处乱逛,学习、汲取各位学长和达人的经验,从别人的“争论”、“吵架”和“口水战”中,凭着自己胡思乱想和东拼西凑至今,你会觉得吃惊吗?请先别急着向本博扔板砖,本博知道你要说什么或劝导什么。本博相信每个人都自有他自己的学习方法,只要有效就可以有何不可以呢。对于本博这种没什么追求的“懒人”,目前这种“自由散漫”地想到那就学到那,也没什么大问题的。本博自信,就纯理论理解而言,也不见得比那些看十遍、二十遍却不能领会其含义的“书呆子”也差不到哪里去嘛。本博自高中起,就一直按自己的方法学习,也没见得比那些“书虫”差劲,还挺受当时大学导师的喜爱的。要知道当时别的同学都在死啃书本的时候,本博可一直惦记着挣那点可怜的奖学金去旅游“泡妞”玩呢,呵呵。

    本博记得蛮久之前,曾经看到过有一位颇有盛名的学长在“谆谆教导”一些后进同学提问的时候,就曾理直气壮地质问对方:“你看过几遍原文?还是回去再读一百遍再来吧!!”。

    呃,该学长虽然气势凌人,且似乎言之有理,但本博对此却不敢苟同。理由很简单嘛,如果能以“读多少遍”来衡量学习程度的话,岂不是缠师口中的“一根筋”和“书呆子”都是最好的“钢铁战士”了?当然,不管是出于对先学者的尊重,还是鉴于该学长的盛名,本博是肯定都不会去参与这种无聊的争论的,毕竟人家说得确实没错。看过了,也就一笑了之,走人了。只是事后,不免为那一位“认真”与该学长探讨、求解的同学感到有些憋屈和惋惜。很明显,他不幸抱错“大腿”了。至少在本博个人看来是如此,呵呵。

    本博不是在为自己的“懒惰”辩解什么,本博当然也知道原文是最好的学习地方。但鉴于实际情况,本博在通读了《108课》第一遍时,虽有如获至宝之感,但仍旧依稀觉得原文或许是因为“直播”的缘故,前后矛盾很多,且顺序颠倒,对初学者未必有利上手。于是,本博当下就决定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至今,本博仍不敢说这种方法是对的,或该学长的观点是错的。但本博可以很肯定地说,只要适合你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不用去管别人怎么说。前提是,你得善于独立思考,善于从他人哪里去芜存菁。

    至少,本博最近在回顾开博之初,也就是刚刚开始学习缠论的旧博文时,本博还是比较庆幸的:本博在学习之初,虽只是通读,当时很多观点在现在看来也确实有不少理解上的细节谬误,但本博却从一开始就已经把握到《108课》的重点和核心。从而避免了很多同学因为《108课》前后顺序颠倒、级别不同、回复与原文不一致等因素,造成的学习上困惑。各位如果有心,看过本博开博之初的博文,就会发现本博当时是参考了其他几位学长的意见。这几位学长,当时都不是什么缠界“大腕”或名人,后来有的还被“批驳”得一无是处,甚至被冠以“骗子”的帽子。但就本博个人而言,本博还是比较感激那几位学长的。其中的一位学长,在本博眼里,几乎是“自我学习、自我验证、自我提高”的学习型典范,本博对他的理解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是相当佩服的。在他开博之处,本博就因为他的独特的见解和他的独立思考、善于变通的能力就相当的推崇和尊敬。时隔一年有余,这位学长在对理论的运用和理解上的进步,那是相当令本博敬佩的。本博坦诚,正是那几位学长的博文,让本博少走了不少弯路,至少在基础部分的理解上对本博提点还是很大的。当然,即便当时,本博自己也一直坚持独立思考的学习态度,抱着“批判”的观点去鉴别各位学长的博文,完全没必要盲目崇拜,更没必要去抱别人的大腿。

    可见,学习之道,虽因人而异,但最终还是殊途同归:那就是坚持自己独立思考,脚踏实地,善于变通,敢于实践,勤于反思,慧于比对,精于总结。

    最近,本博花了点时间,几近周折把之前的数据整理得差不多了,又可以继续《108课》课程的原文精读学习了。本博相信,时至今日,带着目前已有的理解,如果本博再去仔细学习《108课》原文,尤其是对下半部的带有实例的课程,应该会更有效。虽谈不上事半功倍,但至少会减少些掉入被“缠”住陷阱的概率了吧。

    I guess so,呵呵。

 

    PS:关于“欢喜版的MACD中枢和其三买卖点理论”,本博这两天好像有点感觉了,直觉上觉得与最近新近感悟的“中枢完美点”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应该是级别上的问题吧。但对其“必然”回抽的幅度,在理论上的理解还在验证中。他日如果有结果,理清思路后,也会加以更新,也算对得起这些热衷转载的同学们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