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千鹤辩市
千鹤辩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38
  • 关注人气:7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缠技术总论:缠论,本就是要缠的。

(2010-09-06 01:34:42)
分类: 缠论学习之洗脑篇

    本博以为,缠君之所以给自己博客取名为“缠中说禅”,缠论之所以叫“缠”论,关键就在于一个“缠”字。其体现在二方面:其一,是“缠”在个人心态(所以,要先洗脑)。其二:是“缠”在缠君的理论形成过程。《教你抄股108课》并不是象以前大学里现成的完整理论,是他在讲课后慢慢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因此,前后学习顺序有些“缠”(这个比较好解决,按72课顺序来就OK了,关键是学习各课时脑子里时刻有这概念即可)。再则,缠君在表述其某些定理时,为了理论的严谨和科学性,言语比较晦涩难懂(说白了,就是不说“人话”。明明很简单的玩意,非要说成“神话”,用“神”的语言来表述),所以也“缠”了不少凡夫俗子。(这也不难解决,按原意画出来就可以了)。

    总的来说,缠论从纯技术角度来说,并不过于神秘。缠论最重要的核心其实不在技术,而是心态控制。如果能控制好心态,按一、二、三类买卖点“机械”操作就行了。因此先给自己洗洗脑是绝对必要的,只有脑袋里的水不那么多了,才能理清思路开始学习“缠技”。     

    可以开始整理如何学习缠论关于交易技术层面的思路和大纲了。做事、学习总是先要有个大纲或大致思路的,然后才是依此脚踏实地地去实施、修正。不然就会容易导致脑子进水,最终被“缠”了进去。本大纲内容不是最终版本,还会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被重新修正和改进的。

    通读缠论,大致理解如下:

    市场走势是该交易品种的各种分力在特定时间、空间形成合力的最终表现。是最贵的“名画”!且都是当下发生并可以用“区间套”原理被把握的,无须预测,更没有滞后性。

    当某种分力比其他相反分力力度都更大的时候,市场将向该分力的作用方向运动,且有惯性和加速度。也就是说股价因某种分力的力度改变开始转向运动(分型形成),比如由上涨变为下跌。当市场认知开始趋同时,其运动的惯性开始体现(笔形成);当市场在经过短暂休息后(类中枢形成);由此产生了更多的市场趋同行为,股价运动的加速度开始体现(线段形成)。

    而此运动的速度和距离就关乎到力度和级别的问题了。力度大小和级别有关联,但并不绝对一一对应。小级别同样可以产生大力度的单向运动,比如连续涨停或跌停。但从实际情况来说,这种小级别的运动往往是爆发式的,因此一般情况下时间不会持续太久、距离也不会太远。要产生更长时间或更远距离的单向运动,通常需要更大级别的力度。而级别是可以扩展和递推的。

    要形成级别的扩展,则必然要经过与无时不在的反向分力的较量和对抗。当各种分力达到某种程度的暂时平衡时,就形成该级别的走势中枢(本级别的)。也就是说,走势中枢的本质就是各种分力的短暂平衡造成的。各种分力间对抗的激烈程度(也就是围绕中枢的震荡),决定了走势中枢的空间和时间,也导致了中枢的扩展(中枢延伸或扩张)。而中枢的扩展又将导致走势级别的扩张。

    只有当某种方向的力度再次爆发而打破这种短暂平衡时(离开中枢),股价又重新开始了离开中枢的单向运动,直至下次反向力度的再次作用(盘整背驰);或再次平衡(中枢新生,趋势延续);或最终被反作用力打败(趋势背驰),股价的本方向趋势运动结束(最后一个中枢级别扩展或反趋势)。开始了新的反向的运动(走势必完美)。

    综上所述,可以很容易发现,中枢和走势级别是缠论所描述的股价运动的关键。搞清中枢和级别是解决走势完全分类的根本。至于,分型、笔、线段只不过是构筑整个缠论理论的“零部件”而已。只要能合理解释股价运动的整个过程,这些零部件在某些特定条件是可以适当放松的或位置变更的(走势多义性)。而级别大小则根本与时间周期无关,它只是缠论中为了理论阐述严谨而采用的某种“度量单位”。千万别被1f、5f、30f等“马甲”给“缠”了进去。我们完全可以把级别自己规定为1级、2级、或前进1档、前进2档、倒车1档,甚至于也可以叫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等等。

    至于,非同级别分解、多义性、中阴等“高深”理论,只关系到缠论运用和操作水平的问题。是实战中实际运用技巧层面的玩意。在初学时,完全可以先把这些抛在一边,先把基础理论搞明白。

    个人计划具体学习做法是:定义好自己的操作级别,只看一个自己认为顺眼的图。(当然,最好是与自己所定义级别同级别的图,比如一个比较怪癖的人,定义自己是15f操作级别的(前进3档),就只看15分钟的走势图又有何不可?)。然后,在上面老老实实的找出分型、笔、中枢、线段直至整个走势的分解。观察整个走势生长、扩展直至死亡的全过程。并依此,找出一、二、三类买卖点在实战中操作、检验就行了(同级别分解操作法)。在此基础上,再学别的高手一样,这个图跳到那个图去找“区间套”。基础没打好,跳来跳去,不把自己跳晕才怪了。在单一图上学会同级别分解后,可以尝试下不同角度的分类(多义性),并同时可以看看高一级别、或低一级别的图了(关于多义性暂时还只是通读了下,还没精读。这种想法尚不知合理否,需以后实践来证明。)2017/7月,再次回顾备注:走势多义性,完全可以从走势结构去解决。也就是说,当年的疑惑,现今已经找到解决方案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1EN00SIGG.gif

     这就是本博准备学习缠论的大致思路。按图索骥,争取老老实实一课一课地把每课图都画出来,并加以理解。如有碰到暂时不理解的课文或画不出的图,就先扔一边就行了。何必非要把自己“缠”进去,搞得疑神疑鬼的,一会儿不相信自己的理解力,一会儿又质疑缠论的权威性,到头来全功尽弃。什么时候,晃晃自己的脑袋,觉得里边响声小了些,回头再来啃,不就完了嘛。

备注:侥幸,经过多年锲而不舍的实践和总结,笔者自认为总算摸到了缠论的大门。由此打开了一扇实战操作的新天地。也慢慢体会到了多年前一直仰望,甚至不可想象的“看走势如掌纹”的境界。不得不说,这感觉,真好!!!哈哈哈、(于2018年3月,再次回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