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曼德勒】茵瓦古城,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


分类: 海滩阳光寺庙——亚洲 |
颠簸的马车把我从河边拉进郁郁葱葱的丛林,寂静、荒凉,只有马蹄声伴着炙热空气回荡。沿着弯曲的泥土路穿过一个城门,豁然开朗,城门里面是另外一片世界。
零散的寺庙废墟隐藏在郁郁葱葱的树木间,待播种的农田中灌满了水,映衬出天的蓝色,倒映着荒废的寺庙重重倒影,纵横的田间小路在水牛耕地的乡村田园间画下痕迹,陶渊明笔下的田园景色就是如此吧!
如果陶渊明生在缅甸,我会相信他笔下勾勒的世外桃源就是这里,因瓦古城(Inwa)。这里是缅甸是茵瓦王朝的古都,整个古城犹如一个小岛,被河流合开。坐船而入,在河流中寻找一片隐藏在丛林的已经消失的古文明。
去茵瓦古城只能包车前往,到了河边再换乘小船,船费1000K往返,这只是一个小船装上了机动马达而不用自己撑船而已,船夫就在码头边乘凉,没有固定的开船时刻表,人差不多了就开船。
码头边最迷人的景致,莫过于一群手上拿着玉器叫卖的女孩们,脸上涂着缅甸特有的特纳卡,长年和游客的兜售使得她们能说不错的英文,尽管被裙裙的孩子们围着,一直让我买她们手里的玉器,可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容丝毫没有让人很到反感。一打听玉器的价格,是我在缅甸卖玉器的各处询价中最便宜的。如果打算卖点玉器回去送人的话,不妨从这些孩子手中卖点,价格合理公道,不会欺诈。
我想到的是:她们这个年纪应该上学,可是为什么整天整天地在这里兜售玉器呢?
等船的时间,和孩子们聊了会。她们住在茵瓦古城里面,为了节约1000K的船费,每天要走很远从其他地方绕道这里来,上午9点多到,晚上6点太阳下山了回家,中饭自己带,每天要在这里兜售9个小时。
渡口有两家餐馆,简陋的房子里摆着大桌子,颇有点学校食堂的感觉。餐馆老板不会刻意拉客,躲在阴凉处乘凉。
卖玉器的小女孩:
进入茵瓦古城的小船:
过了河,到茵瓦古城还有很远路程,走进去半个多小时。河边停着许多们马车,让人很有乘坐的冲动。
马车的开价是6000K,被我砍价到3000K,9月上旬的缅甸并不是旺季,生意清淡,游客不多。我并不是侃价高手,本打算徒步进入古城,已经一头扎进丛林中的小路。马车师傅苦苦追过来,看我没有什么乘坐马车的欲望,就接受了3000K的价格。
伴着马蹄清脆的哒哒声,一路慢慢的看着沿途的寺庙、佛塔、田园,颇有一种走在童话世界的错觉。
从辛苦程度来说,如果不是打算花一天的时间逛茵瓦古城,乘坐马车会是很好的方式,否则走下来会累得够呛。茵瓦古城很大,走进古城好几公里路程,逛古城又得花费不少腿力。而缺点是只能去茵瓦古城的部分寺庙和地方,马车把你拉到那里,停停看看就继续上路,全程下来2个多小时。
而茵瓦古城,绝对是适合花大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慢慢走过每个角落的地方。
从这个门进入,就到了茵瓦古城,没有人收门票。
因瓦古城(Inwa)曾是缅甸近四个世纪的首都。
公元1284年,缅甸的蒲甘王朝为元朝忽必烈所灭,缅甸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就此结束。之后的战国时代,孟族在南部建立起勃固王朝,禅族在北部建立了因瓦王朝,于1364年定都现曼德勒附近的因瓦。
公元1386年,两个王朝间爆发战争,历史上称为四十年战争,国力因此消耗殆尽。
公元1555年,因瓦王朝被东吁王朝所灭。因瓦也从此走向末落。明末,李自成攻入北京,永历皇帝南逃至曼德勒,被缅王囚禁在因瓦古城,不久又被送回云南,死在吴三桂手下。因瓦见证了一段中国皇帝的亡国痛。
1838年的地震令因瓦彻底荒废。在二战遭到破坏,古城的大批建筑被严重的破坏,只剩下零散的废墟遗址隐藏在郁郁葱葱的树木间、农田里,别有一番沧桑和风情。
英国作家吉卜林在他的诗歌《通往曼德勒之路》中写过:“曼德勒的路上,有阳光、棕榈树和叮当作响的风铃......”,如此景色,尽在茵瓦古城。
脚都要烫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