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禾木回民木屋图瓦徒步新疆 |
分类: 行摄天涯 |
9月9日
早上六点(新疆时间四点)我们在美梦中被闹钟吵醒,极不情愿地爬出温暖的被窝。车姐她们已经在门外喊我们了,让他们先走,我们随后出门。天还完全黑着,由于把头灯送给了马夫,我们只好摸黑前进。走了不远,看到已经有不少人在前面上山了,看来大家都是慕名来看日出的。
好在观景台不高,不过穿着沉重皮大衣的我爬到上面的时候已经一身汗了。太阳还不见踪影,只有各色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在寻觅观景和拍照的最佳角度。山脚下,静静的禾木村在依然在暮色中沉睡,太阳迟迟不愿露面,大家感到越来越冷,幸好我有皮大衣在身。
八点,温暖的阳光终于在东面的山顶出现,人们纷纷拍照,我们却继续等待,等待晨光照射村子的美景出现。八点半,阳光照到山坳中的村庄,炊烟袅袅,禾木河穿流而过。此时的景色,如同一幅油画,谋杀许多胶片......
观景台回眸 另有一景
太阳完全升起,我们下山回旅店。路上的白桦林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金黄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耀,不由得又驻足停留。走到山脚下,一条小河穿流而过,一头牛正在河边吃草,落英缤纷,阳光透过树叶散落在河中,一片宁静自然的景象。老公刚想拍照,两个游客跑近牛儿把它吓跑了,气得老公心中暗骂他们破坏了和谐的美景。
走到禾木桥边,正赶上放牛放羊的村民赶着羊群牛群过桥放牧的景象,禾木村的一天又开始了。
我们先到回民快餐店吃了早饭,又把行李安排好拜托老板运走,然后就到村中闲逛。禾木村很大,我们的时间不多,只能去村东看一看。村子里的路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全是土路;只是每当汽车经过,狼烟四起,我们不得不躲避不时扬起的沙尘。这个村子,几乎每家都是客栈,看来村民已经很有经济头脑了,奇怪的是在这样的旺季游客并不多,也许是时间不太好?我有点纳闷。
路过当地的卫生院,身为医生的车姐进去看了看,说这里的条件太差了。时间不多,我们折返回民快餐店,马夫已经来了,这次是一个瘦高的东乡族小伙子,他一个人一匹马,驮上我们简单的行李。告别热情真诚的回族老板和老板娘,我们答应他们会寄照片给他们。
好吓人的饭盆(回民快餐店邻居的小孩)
禾木村中的大巴 现在私家车已经不允许进入禾木
禾木村的卫生院
村民屋外的辣椒也那么美
回民快餐店 就在新禾木桥旁
回民快餐店的老板和老板娘
纯粹的徒步开始了!我们一行五人,马夫在前面骑马带路,我们四人一会儿纵队,一会儿并排向西面山地前进。手握登山仗,戴着帽子,头巾蒙脸防尘,我和车姐、奚大哥全副武装;可怜的老公,不喜欢戴帽子,头巾又在喀纳斯丢了,只好忍受日晒和尘土。由于背着沉重的相机,我和老公两个人相对比较累。
前面就是美丽峰,我们打算去山上的图瓦人家看看。走到一个路口,迎面来了两个马夫说前面的路被雨冲垮了,只能绕道走了。悻悻地改变了路线,我们走在草地间,路边不时有图瓦族的墓出现,墓很简单,几个原木堆垒在一起,杂草丛生。
回望禾木全景
绕过美丽峰
在路上......
展翅
途经一家图瓦人的木屋,一个矮个男人抱着大概一岁的的孩子站在院子里。男人满脸大大的皱纹,脸色红红的很纯朴的模样,一看就是劳动人民。奚老问他多大年龄,他用不流利的汉语说:二十五岁!二十五岁?我们都觉得他看起来像五十二岁!看来在山间劳作,很容易苍老。还有,我发现图瓦人,包括孩子都有那种粗粗的抬头纹,也许这是他们的民族特色吧!
走向图瓦人家
图瓦人的家
二十五岁的图瓦男人和他的孩子
离开图瓦人家,绕着美丽峰,我们继续向西走,很久都没有再见到第二户人家。一路上,禾木河远远地在路左山坡下流淌,只闻其声,河对岸也是高高的山,山上长满了各种杉树和松树,有的微微泛黄。走了不太远,时间已近中午,马夫小马带我们到一处溪流的阴凉下休息吃饭,我们带的水不多,天气又热,我和老公用瓶子接了溪水喝。小马则用手捧着溪水喝,老公也学他。我在河边发现了一块石头,在水中犹如一块黄玉,带回家,呵呵。
简单的午餐完毕,带走一切垃圾继续前进。第一步就是过这条湍急的溪流,河中有一段枯木,我们挨个踩着枯木过河。脚下河水湍急,马夫和奚老先过去了,接着车姐被扶了过去,我和老公都背着大相机,我体重轻,脖子上的相机让我觉得头重脚轻,老公的镜头小白更是沉重。还好有矫健的奚老及时把我们扶了过去,否则栽倒在河里,人没什么事,相机就惨了。
下午,遇到了几批游客,大部分人都骑马当天到达禾木,大家友好地打招呼,互相询问,鼓励!马道旁边,不时的有一些饮料瓶子,看来还是有些游客不注意环保!已是秋天,路边的花很少了,偶尔遇见几多,拍下来留念。
路边的野花 一
路边的野花 二
云
途中大石头上白鹿山庄的“广告”
又要过一条湍急的溪流
驴友绕过溪流
牧民的狗狗很友善
友善的狗狗和人 和谐的景象
在向导的指引下 我们注意到对面山上出现的公路
这就是贾登屿通往禾木的单行线
北京时间将近晚上七点,前方禾木河终于现身了。我们看到了禾木河和喀纳斯河的两河交汇处,蓝绿色的河水交汇。拍照留念,继续前进。
禾木河与喀纳斯河在此交汇
没走多远,几座连在一起的木屋出现在半山腰,这就是半路客栈。据说是路上唯一的客栈。我们谈好价格,进屋休息。里间里是一个大通铺,还有两个小床,已经有一对夫妇还有女方的母亲住进来了,我们分享一个大房间;外间是马夫们住得地方。整个房间的装潢是典型的哈萨克风格,墙上还挂着女主人结婚时穿的哈萨克民族服装,还有家里人的照片。这是一个大家庭,都是哈萨克族,男女主人,女主人的父母还有妹妹,女儿......看到两个老人年龄都很大了,面带微笑,非常和蔼,只是不会说汉语。小女孩不过三岁,非常害羞的样子,很可爱。下一集游记会有照片!
老板家本来就有好几间连在一起的木屋,家人都在另一间大屋吃住,还有专门的厨房、餐厅,看起来在当地应该也是很富裕的家庭了。而且他们并不游牧,一年四季住在这里。家里有200头牛,可以说相当富有。旧木屋的旁边,一间崭新的木屋正在修建中,看来老板打算扩展自己的客栈;只是,贾登浴到禾木这段路不长,大部分骑马的游客都是一天走完,徒步的体力强者也一天就可以走完。
一天走下来,还真有些人困马乏的感觉,喝上热乎乎的奶茶,歇歇脚。客栈的水源在木屋旁的半山腰上,溪水从山上流下来,店主用一段大塑料管接在溪水上,泉水就像自来水一样流下来了,毫无污染的山泉水,味道甘甜。这里的人,这里的牛羊,喝着这样的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多么健康!所以说,有得必有失,城里人生活上有很多便利,同时也失去的良好的自然环境。
晚饭在餐厅里吃,我们和马夫,还有另外一家驴友中的男孩和他们的马夫,边喝酒边海阔天空的聊天,兴致高昂处,每个人都在说话,几乎听不清楚说的是什么。用我的话说就是大家都各说各的。另外一个马夫说他是在北京出生的,有四个民族的血统。他还说到了十一期间,这条马道上就会一匹马连着一匹马,人非常多。明年,穿行在山间的贾登裕到禾木的单车道就要拓宽为双车道了。以前,在没有区间车的时候,自驾车去禾木的人非常多,自从区间车开通,私家车不准进入后,游客少了很多(这也化解了我先前在禾木村的疑问)。禾木村民因此还闹过事,可是无济于事。旅游产业是只肥羊,大家都想据为己有啊!期间的争斗与黑幕比比皆是。
已到休息时间,大家意犹未尽地回到房间。另外的女孩和她妈妈已经睡下了,我们轻手轻脚地钻到大通铺的被窝中,找不到电灯开关,只好开着灯就睡了,还好伊犁的男孩放马回来的时候把灯关了,否则开着大灯我还真睡不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