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转眼间,2007年已经过了一半。似乎每次写东西,第一句话都逃不过对时间飞逝的感叹,可是岁月就是如此脚步匆忙。不知道是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回想起小学的六年,似乎是非常漫长的;脑海里涌现的是和小朋友们捉迷藏,跳皮筋,夏日午后知了声中的悠闲时光。如今,坐在吹冷气的办公室里,模糊了对季节的感受,我知道:长大了,再也找不到同样的夏日时光。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还好可以利用有限的假期去旅游(不敢说旅行),能在忙到迷失的时候,抽出些时间,约上几个同样喜欢旅游的朋友一起自由行,去没有去过的地方,不光为了看美景,也为寻找一中心境。
这次,我们要去新疆。一个朋友说,等去过新疆,他就走遍了中国每一个省;而我,才刚刚上路而已!这次要去巴音布鲁克、那拉提大草原、塞里木湖、库尔德宁。。。。。。新疆实在太大,去一次不够,以后再去喀什,去感受南疆风情,去看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去看K2乔戈里。。。。。。这一次错过了花开的最佳时间,很让我遗憾,很想看雪山背景下开满鲜花的草原,薰衣草,油菜花,各色野花。。。。。。
(注:图片,巩乃斯草原;出处http://www.doyouhike.net/forum/topic_show.cgi?id=234349作者西锐
不过留有遗憾也是一种很好的期待,而且真正的美景总是在路上,并不是事先设计好的场景或者景点,路途上偶遇的景色和人,或许才是更加难忘的。本来还很想徒步穿越博格达,近距离接触一下雪山。经过研究,虽然这是条经典的常规线路,只要2,3天就可以完成,但是需要负重25公斤,我们现在体力还是不行,感叹坐办公室让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差。去年没有去成珠峰大本营的遗憾还在,如今又多了一个遗憾。先锻炼身体吧!
不知道为什么会对雪山情有独钟,也许缘于那年亚拉雪山惊艳,雄伟的雪山给我的震撼和神秘感,比大海的宽广更有吸引力。去过《国家地理》选美中国中排名第一的亚龙湾,并没有觉得那里的海吸引我,也许是没有见到过真正美丽的没有污染过的大海,也许是三亚奸商让我对海南的印象大打折扣,因此更怀念藏区纯朴的人民。民风纯朴,不商业化的地方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大自然,才能在自然中审视自我,然而这样的地方越来越少。
看了一个朋友转载的文章,很有感触:
文章如下:ckpackers背包旅行
“曾策划过《丽江的柔软时光》的大蕃茄传媒机构的张姗姗描述她所见到的国内所谓“背包客”的怪现象:一个曾经进藏两次的老背包客和朋友一起去杭州附近爬山,他随便背了一个包就去了,结果遭到了同伴的嗤笑,说他的包“连负重系统都没有”;而同伴们装备精良,登山包、登山鞋、专用水壶一应俱全。背包旅行变成一种时尚,有人把它当成了炫耀的资本,更奇怪的是,在国外背包客都是穷人,参加旅行团的是有钱人;在中国则正好相反。
背包客起源于欧洲,在1960年代嬉皮士风潮的带动下,困惑的年轻人带着问题独自上路,希望凭借那种“在路上”的体验审视自我,找到精神的归宿。所以背包客的精髓是精神追求,是身与心的体验,而不是沿途看看风景。因此到底是一个人走还是结队走、去什么地方等等都是外在的形式而已,不是说背包客就非得去边远、蛮荒大家都没去过的地方。
把很个人的背包旅行变成时尚,可能是媒体、出版商、旅游部门以及户外器材商家的共谋。媒体要造话题,出版商要出旅游指南和游记,商家要卖器材,旅游部门则要挖掘旅游资源。丽江和阳朔就是被背包客挖掘的,而最早发掘丽江那批背包客,10年前就已不再到丽江了。而在年轻人都不再有困惑、疑问的时代背景下,按张姗姗的说法,真正意义上的背包客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消失了。”
在户外游日益流行的今天,充斥的是浮躁盲目的跟风,户外装备的攀比,真正的背包客真的是少之又少。做一个真正的背包客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至少需要时间,朋友说:“那是一种精神力量。”是啊,更重要的是精神力量。背包游只是一种形式,而其背后更深刻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并不是人人能够企及的。
想起去年在唐古拉山口,我们遇到的一个东北男子,当时他正在藏民的帐篷里休息。其他的朋友忙着拍照,我们走过去跟他交谈,他充满笑容的面孔,灿烂到耀眼。得知他当年24岁,15岁就从家乡出来,一直从东北徒步到西藏。这么多年,他一直徒步在藏区,打短工生活,在当地交了许多藏民朋友。我好奇地问他,这样徒步的目的是什么。他轻描淡写的笑着说为了挑战自我,了解生活。他行装非常简单,没有冲锋衣,没有登山包,没有帐篷。。。。。。但是,他有支撑自己的精神力量。也许,我很难理解他这样做的意义,但他脸上展现的笑容让我动容,我不得不说,他比我更快乐!在都市中生活的我们,比起四处漂泊的人,似乎没有后顾之忧,然而我们更容易迷失在生活中,更容易缺乏安全感。也许他的目的很单纯,没有太高层面上的想法,但是这就像不远万里到藏区朝圣的信徒,像大昭寺门口虔诚施礼的信徒一样,只要有自精神力量的支撑,做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就好,而我们整天忙碌工作,意义又在哪里呢?为了挣钱,为了生活,显然没有他们的信仰来的高尚。
虽然做不了背包客,但是我希望能在旅行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是美景。。。。。。还有,找到一种精神力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