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2《1901》

标签:
2024-22王树增1901近代史 |
分类: 悦读吧 |
一九O一年九月七日,大清帝国和代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庆亲王奕劻与德、奥、比、西、美、法、英、意、日、荷、俄十一国代表正式签订“最后议定书”,即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丑各国和约》,简称《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除正约之外,还有十九个附件,涉及赔款割地驻军等各种丧权辱国的不平等约定。《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完全形成。
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皇权崩溃,民族衰弱,义和团的狂乱,知识分子的茫然,民主主义者的悲剧,满洲贵族集团的守旧,西方的思想影响,外来的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共同支撑着即将倒塌的帝国大厦。
在一八四O年英国人用舰炮轰开中国的国门之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皆为“蛮夷”的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历代朝廷和臣民无不认为那些越洋过海来到中国的洋人是来进贡和臣服的。直至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爆发,当中国所有的海岸大炮以及位居世界第六的舰队都无法阻止“蛮夷”入侵的时候,中国人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剧烈的心灵蜕变。这种蜕变在墨守成规与变革维新的冲撞中痛不欲生,最终导致了几千年历史上最恐怖与最悲伤的故事发生,导致了一个古老而巨大的国家伤筋动骨的剧变。
一九OO年夏,京城的七座城门同时打开,十万义和团农民冲进城内,王府的花园豪宅被抄洗一空,西什库教堂被围攻,反对排外的大臣被押到菜市口斩首,东交民巷使馆区被毁为废墟……
没有哪一个人和哪一个民族喜欢自己身上的创痛。当这个人和这个民族终于有勇气、有力量正视自己的创痛的时候,那种认为侮辱与损害合理的说法应该被郑重地警惕和注意,因为任何说辞只能增加历史情节的曲折,却绝不能令历史的实质含混。而那些在一九OO年至一九O一年间入侵中国的洋人,百年以来他们无论以什么借口、以什么理由,最终无法抹杀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尊严与利益的践踏和掠夺,这就是侵略。
《1901》用纪实文学的笔法,记录历史大事件。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庚子国难、《辛丑条约》签订,等等。历史事件在《1901年》中并非叙述的主体,而是所有历史人物心灵“出卖”的背景,连贯的不是频发的历史事件,而是中国人纷乱的心绪历程。
当外国的侵略被写进中国近代史中,当丧权辱国的事件被铭记于国民之心,中国人始知民族与国家强盛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