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摘抄5-非暴力沟通
(2020-09-07 13:49:04)
标签:
攀登读书摘抄5非暴力沟通悦读 |
分类: 悦读吧 |
5、非暴力沟通
该书作者:[美]马歇尔·卢森堡
樊登读书精选摘抄: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爱的语言。1.用一种积极而非粗暴的方式,用爱的语言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感受和愿望,打开爱和理解,增进人与人之间的链接,促成双方理解。2.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倾听的力量。1.用全身心倾听。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的体会对方的感受。2.倾听时给予他人的反馈。你说的是这回事吗?我的理解正确吗?3.倾听能够预防潜在的暴力。1)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2)保持持续关注,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3)如果太过于痛苦无法倾听时,我们需要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大声提出请求、或者换一个环境
愤怒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当自己生气、愤怒时尝试这样做:(1)停下来深呼吸,什么也别做。(2)想想是什么想法使自己生气。(3)体会自己的需要。(4)表达感受,直接说出自己的需要。
当我们生气时,如果使用暴力的方式,可能会把我们的生活搞得更混乱。自己生气时深吸一口气,记住非暴力沟通的公式:“我观察到……我感受到……是因为我……我请求……”,真诚的倾听反馈。
非暴力沟通适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如家庭、学校、组织机构、谈判等。它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1.区分观察和评论。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我们习惯于对看到人及行为做出反应,给出评判和分析,例如某人迟到30分钟,我们通常不会直观地说他迟到半小时,而是直接说他经常迟到、没有时间观念。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会倾向于听到批评,马上做出应激反应。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语言,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2.体会和表达感受。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要善于体会和表达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同时,要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例如: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这个句子中,我评价自己吉他弹得不好,而没有表达感受。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郁闷、苦恼)。这个句子则表达了认为自己吉他弹得不好时,我的心理感受。当我们说“我觉得”时,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此外,还有些词表达的是想法,而非感受。例如;被抛弃、被拒绝、被利用、被误解、得不到支持等。为了更清晰地表达感受,非暴力沟通主张使用具体的语言。“很好”或“很差”这样的词语很难让人明白我们的实际状况。
3.感受的根源——需要。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这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①责备自己。例如,有人生气地说:“我从没见过你这么自私的人!”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②指责他人。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恼怒。③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④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生气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指责、批评、评论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其一,“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义务使他人快乐;其二,“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其三,“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4.请求帮助。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帮助。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的回应呢?我们要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应该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要求。如妻子希望丈夫能少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这是她不想要的),但没有说清楚什么是她想要的。于是,我们鼓励她直接说出愿望,她说:“我希望他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在家陪我。”在发言时,如果我们把自己想要的回应讲的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回应。但有时我们表达的意思可能与别人的理解不一致,这时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反馈。特别是在集体讨论中发言时,我们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期待。否则,讨论可能只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