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孩子住校还是回家?

标签:
高考倒计时2天住校回家 |
分类: 家有高三生 |
那天接到女儿电话,“爸爸,抽空把身份证送学校吧,还有买好的工具,一块带来。”“不回来住了?”“不啦。老师说了,在学校更好,跟同学们在一起,有交警开路,集体乘车,能统一吃、住、考。”“好嘞!”虽有些失落,但我还是欣然答应了,因为这是孩子的选择。
考前十几天学校出新规,建议同学们高考期间一律住校。虽然没作强制要求,但从老师转发的通知看,校方的意愿很强,决心很大,也做了充分准备,包括组织保障和利弊权衡等工作。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几天,家长群里热闹非凡,都在讨论孩子高考的事。咱们的考场安排在哪儿了?设施条件好不好?你们家的孩子住校还是在家?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大考之前,孩子们波澜不惊,家长们却焦急万分、纠结不定。
高考,住校还是回家?哪个更好?这个问题似乎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在学校,他们是一个成熟的团队为伴,有各种服务保障,有各种应急措施;回到家,父母会全身心投入,根据自己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实际,制定出具体的保障措施。所以,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住校或回家,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以最有利于孩子发挥为上,以孩子意愿为主。
前几天,孔老师在班群里发出通知,感谢各位家长三年来对邢台一中各项工作的大力支持。2018年高考到来之际,为保证学生高考正常发挥,确保学生不受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学校建议高考期间,不改变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全体学生住宿(特殊原因除外),作息正常。考生食宿、送考等问题学校已做出周密安排,并要求高三全体老师坚守岗位,全程陪伴。敬请家长放心,特此告!请家长给予理解、配合、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考生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做最后的努力!预祝每位考生,2018年高考一切顺利!金榜题名!!!
为向家长保证同学们能有一个正常的学习生活习惯,文科级部李主任特别强调,经过向学校的多次申请和与招生部门的反复协调,终于在高考期间我们申请到了足够的自习室,高考期间早读、晚自习全部正常。初步计划是:6号下午正常上课到16:30,然后各班主任带领学生去看考场,返校后学生洗澡、吃饭、上晚自习;7号早正常早读,早读后吃饭,饭后乘坐统一大巴到考场。集体行动、集体氛围下有助于每一位学生静心、踏实、正常发挥,请每一位家长放心。我们会全力以赴,做好高考期间的学习、后勤等全部工作,您只需要做的是,8号下午17点后到校接孩子回家!
学校、级部和老师们想尽了办法,目的就是消除家长们的顾虑,但肯定还会有家长想不通,不理解、不支持。为此,李主任又说:个人不建议学生高考期间回家:家长能提供的吃住行学校都能解决,但你家长能解决学生的学习、情绪、心理问题吗?很多家长就会对孩子说“别紧张”,但往往越这样说孩子越紧张,而在学校有朝夕相处的同学、熟悉如何调整学生心理状态的老师;在学校能保证正常的、习惯的作息时间规律,作息规律打乱带来的将是生理的紊乱,还谈什么老师状态;做事要讲科学、规律,要找专业,作为家长,您专业吗?我就问您一个问题,知道为什么在高考中午尽量不要吃牛肉吗?
学校有建设性的通知,老师们有苦口婆心的劝导,可谓用心良苦!说到这儿,我似乎更理解女儿的选择了,不是说她的决策多对,而是更坚信“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句话的科学性。一中发展在路上,她的各项管理正在逐步规范,今年的高考统一住校就是又迈出了一大步。
你还别不信!试想当年的安徽“高考工厂”毛坦中学万人送考的场景,再看我省某些超级中学考前与家长“失联”的报导。人家那么牛的中学为啥选择让孩子住校,不改变原有的生活环境和节奏,难道不是为了孩子更好的发挥?几十年延续下来,说明这一做法肯定有其科学道理,我们只不过是拿来现用罢了,家长尽请放心。
这样说,有人会觉得我是应承,是推卸当家长的责任。其实不然,家校都是为了孩子好,我没必要拍马屁。再说了,之前我也的确做了充分的准备,从家通往考点的线路走了几遍,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测量用时,挑选适合的停驻位置,等等,做好了接送孩子的准备。张老师也提前给单位打了招呼,准备请两天假,全力保障孩子的一日三餐,甚至食谱都准备好了。现在看来是不用了。
再有2天,2018年高考的枪声就要打响了。在此,我只能默默地祝愿,祝愿所有考生,都会如愿以偿,都能收获一份理想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