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下滑后家长该怎么办

标签:
成绩下滑原因应对 |
分类: 家有高三生 |
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学生颜渊,有一天来找孔子问了一个问题。说:我刚才坐船过一条河,看到船夫撑船的技术非常好,就问船夫,这么厉害的技术,我能不能学得会呢?
船夫回答:能啊,这没什么难的,但是你要做到像游泳高手一样,忘了水是什么东西。
颜渊还想追问,船夫却闭口不言了。
颜渊就问孔子,忘了水是什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回答:那些游泳高手,要练习很多技巧,在游泳技巧高超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就会忘记水能够害人性命了,水一旦变得不可怕了,就能随心所欲的把技巧发挥出来。
所以说,那些游泳高手去撑船,也能船撑得很好,是因为他们在水中,就像我们在陆地上一样,对他们来说在水中翻船就像是在路上翻车一样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能够做到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泰然自若,悠闲自如。
就像一些赌博的人,如果用瓦片做赌注,都能展示出高超技巧,如果赌的是黄金,就会心中游移不定,技巧也变得一塌糊涂。技巧明明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心里注重外在得失,变得畏首畏尾,所以,那些过分在乎外在得失的人,反而会使自己的行为变得笨拙,即“凡外重者内拙”。
凡外重者内拙,伟大的智慧!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感觉力不从心,或者效率低下,事情做得又慢又痛苦,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做好这件事本身上,而是放在了这件事所负载的后果和风险之中。
这和孩子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呢?
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学习成绩高低,其实并不是学习的问题。不是学习问题,那是什么问题呢?
没有孩子会认为学习好是一件丢人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去改变自己的现状呢?
首先,只要尝试了,就有失败的风险。
许多家长最怕的就是孩子的成绩下滑,无论是中等成绩还是优秀成绩,只要一旦开始下滑,就是塌天的大事情。
有一些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遇到瓶颈,短时间内没有突破这个瓶颈的话,成绩必然会合理下滑,其实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类孩子在成绩开始下滑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很出人意料的反应:他的心理会崩溃,原本奋进驰骋的千军万马忽然间就溃不成军了。
很多成绩很糟糕的孩子都经历过这一过程,但是却很难被老师和父母察觉,或者被察觉到了之后被归结为“骄傲”“不用心”等等原因。
其实这时他们最需要的是对他的付出进行肯定并针对问题提供帮助。
如果关注的是学习本身的话,最起码,我们会发现他确实已经搞定了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只不过在这个内容的深层次上遇到了困难,就算成绩又一次下降了,他也是有所得的。
但是我们看到孩子身上的表现是:他学了一段时间就不学了,不耐烦了,放弃了。
于是我们开始把问题归结在孩子的学习态度上,并且极尽所能想要调整孩子的学习状态。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
考好了,给钱,买手机,买漂亮衣服,家庭地位连升三级。考不好,责备,打骂。
这就导致了他在成绩下滑的时候,第一反应并不是我的学习哪里有问题,哪个地方没有懂,而是我的父母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我回家会受到什么样的待遇等等学习之外的东西。
如果他最在乎的是这些东西,下次考试必定会继续下滑,而且越滑越深,永无出头之日。因为学习之外的得失,成为了学习的负担。
比如,有一个高三生,原本学习特别好,每次考试稳居校前十,典型的学霸,但是到了高二之后,不知道怎么搞的,学习开始往下走,一开始是前五十,然后是前一百,现在基本上就是个中游水平。
而且最要命的是,孩子每次测验之后,都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放声大哭,哭的几乎背过气去。
父母开导不管用,老师帮忙不管用,心理医生不管用。
当然不管用。
因为他,从小接受的就是“拔尖”教育,父母一直在告诉她,你要做最好的,有第一就要当第一,第二都不行。而且每次考完试,都要带着孩子去各种亲戚家“显摆”上一圈,为的是“增强自豪感”。
这种增强自豪感的行为,却在不知不觉增强学习之外的东西。这些外在的附属品逐渐成为了学习本身,学习好成为了她能够在亲戚中抬起头来的资本,一旦成绩下降,所丢失的不仅仅是排名,还有自我形象。更可怕的是因为成绩下降了没法去亲戚家炫耀的父母开始抱怨,并且为下一次的成绩排名提出了要求。
在这种对待方式之下,学习就已经不是学习了,而变成了对她个人价值的考核。
这种负担太重了,所以出现了“外重者内拙”,下次考试不仅没有提升,反而继续下降。就像孔子所说,赌钱的人用瓦片能展示出各种高超的技术,但是一旦赌的是黄金,就开始畏首畏尾,错误百出。更何况这一类孩子们赌上的是自我价值。
更有甚者,有些孩子在成绩下降之后,发现父母开始不接受成绩变差了的他。成绩好了众星捧月,成绩差了就一无是处。他的学习成绩决定了他的家庭关系,经济待遇,空间自由度,认可程度,甚至是作息时间。
很多家长会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他有危机感,能够发奋努力!
但是学习要的不是危机感,不是要放一头狮子在后面追,而是要把光明的大门立在他面前,让他去追求,而且这扇大门绝对不是虚伪的关怀和物质的奖励,而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自我的充实。
那么,孩子的学习出现下滑的时候,家长到底该怎么办呢?
首先,将“外重者内拙”变成“外轻而内专”。
如果他有心理压力,要帮助他卸除,而不是继续施压,如果成绩下降是因为一些心理或者情感问题,不要将问题放大化,尤其不要在生活中对孩子的态度有过大的转变,在学习成绩下降这件事上,父母应该是一起处理这一难题的同伴,而不是手握着鞭子的监工。
减少心理上的负担,帮助他做到“外轻”,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本身,可以适当的多督促他学习。同时要提供一些帮助,给他适当的空间,找回学习的感觉,做到“内专”。
其次,最重要的一点,要同他一起来寻找解决方法,理智分析问题,而不是单单的宣泄不满的情绪。
只宣泄情绪而不解决问题,只提后果不谈收获,只施压而不帮助他坚定,是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学习问题时的几大通病。
只要我们攻克了这几大通病,便能在成绩下滑这件事中,看到它积极的一面。
把只宣泄情绪而不解决问题,变成在面对问题时首先要解决问题,这是做事态度积极的过程;把只提后果不谈收获,变成凡事没有绝对的利和绝对的弊,这是看问题的角度开始积极的过程;把只施压而不帮助他坚定,变成帮助他坚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这是对自我认知积极的过程。
所以,成绩下滑,不仅不是灾难,反而是一个完善他自身的绝佳的机会,而这一切,需要我们的思想有一点点的转变,如果没有这个转变,就容易让孩子走进“外重者内拙”的怪圈,结果越是看重,就越出问题。但是如果稍加修炼,我们在成绩下滑这件事上,便能看出帮助孩子成长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