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庸》第二十三章解读

(2017-10-29 20:00:30)
标签:

《中庸》

第二十三章

解读

分类: 悦读吧

第二十三章(从一个方面下功夫)

 

【原文】其次致曲(1),曲能有诚。诚则形(2),形则著(3),著则明(4),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5)。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注释】(1)其次:次一等的人,即次于”自诚明”的圣人的人,也就是贤人。致曲:致力于某一方面。曲,偏,一个方面。

2)形:这里指显露、表现。

3)著:显著。

4)明:光明。

5)化:即化育。

 

【译文】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致力于某一善端,也就能做到真诚。做到了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了就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会感动他人,感动他人就会引起转变,引起转变就能化育万物。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能化育万物。

 

【读解】上一章谈的是圣人,这一章说的是一般的人。“曲”为一偏,也就是指贤人以下的人某一方面的善性,如对此能真诚发挥,就会充分表露,而且越来越光明显著,从而进一步凝聚感动他人的力量,感化他人向善,这样也就可以和圣人一样了。

换句话说,圣人是“自诚明”,天生就真诚的人,贤人则是“自明诚”,通过后天教育明白道理后才真诚的人。贤人虽然致力于某一方面,但通过教育和修养,通过“形、著、明、动、变、化”的阶段,同样可以一步一步达到圣人的境界,化育万物,与天地并列为三。

说到底,只要你努力奋斗,曲径通幽,条条道路通罗马,最终都可以大功告成,修成正果。在劝人真诚的问题上,《中庸》真可以说是苦口婆心,不遗余力的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