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赵亮老师讲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标签:
5.24一中家长学校学习动力报告会 |
分类: 家有高一生 |
昨天(5月24日)上午,家长学校在一中报告厅再次开讲。本次家长课堂,主办方请到了家庭教育专家,中国博瑞智家庭教育研究院研究生赵亮先生。赵老师用两个小时的时间,用幽默风趣地话语给数百名高一家长传授了他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做智慧家长,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我有幸参加报告会,并认真记录了部分内容,现整理如下。
赵老师以这几天朋友圈热传的“减招事件”为引题开始了今天的报告。他说,他不想过多地评论这件事的对与错,他也不希望在坐的家长们过多地讨论这件事的是与非。为什么呢?其实也不难理解,如果你能保证自己的孩子在高考量取得好成绩,你就不用担心减不减招(况且也不是家长理解的减招)。他没进一步多说,我也不再过多地猜测。
赵老师说,学习是多因一果的事儿(行为),有什么样的过程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而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他总结了八个方面内容。
一、自我观念局限
这是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也是最根本的一点。不解决自我观念问题,下面七方面的都白说。家长们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去除负面自我观念,形成正面自我观念。
什么是自我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最基本的评价。自我观念包括大人和孩子,每人都有,说白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是个啥样的人(其实这些评介,大多都是别人给的,包括家长在内。孩子从小到现在,外界对他的评价决定了他自己的自我观念)。比如,认为自己不聪明,干啥啥不中的有;认为自己学不好XXX的有,等等。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当一个人觉得自己肯定能干成某件事时,他往往就能干成。相反,一开始他就觉得办不到,最后也就真的办不成了。孩子有了这样的自我观念,他的学习也就不会好。因为他总是觉得自己学不好XXX,认为这门功课太难了,一点也不容易,这些自我观念影响他学习动力,影响他的学习效果。在这种自我观念中,孩子能学好这门课,比登天都难。
如何去除孩子心里的负面自我观念呢?赵老师举了一个发生在美国的培训孩子数学的真实案例,他想借此向家长们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引导孩子转变自我观念很重要,这是改变孩子学习状况十分有效的途径。这就需要我们家长要不断地,不停地引导孩子,让孩子从内心在某一方面充满信心。比如对认为数学很难的孩子,家长要不断鼓励,让孩子觉得数学不难,很简单,数学很容易,我就是数学天才,等等。孩子的自我观念很重要,是正面还是负面又跟我们家长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并且这种观念有“确定放大效应”,一旦形成很难转变,我们家长何不从现在开始,先转变自己的观念,进而影响孩子的观念呢?家长们要努力,我们的孩子离高考还有两年,一切都来得及。
咱们的孩子都是高中生了,在家里时家长们要多给一些肯定。董进宇博士有句很出名的话,他是这样说的:“你不是不行,是你想错了,是你认为自己不行。”我们家长要多给孩子说这类的话,让孩子形成正面的自我观念: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我比别人都强,我一定行!慢慢地,他的自信心就强了,学习动力就足了,效果肯定也不会差。
二、基础知识不牢
进入中学,特别是高中,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不去,往往就是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或者说是孩子还没摸清高中各门功课的脉络,知识点没把握住。文科学习和理科学习不一样,出现基础知识不牢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也就不同。
理科的基础知识不牢,是滚雪球式的知识点积累而成的。这跟理科的学科特点有关,知识点联系很紧密,前面的没掌握,后面的就受影响。出现成绩下滑时,家长往往会选择补习班,赵老师给理科补习班提出了补就补以前的知识点的建议,哪儿不牢固就从哪儿补起,效果会更好。还有,不管什么补习班,一定要让孩子有兴趣,也就是自我观念问题。
文科跟理科的特点完全不一样,文科基础知识不牢,家长要帮助孩子拓展,帮助孩子增长见识,看书、旅游、实践等等,都是很好的办法。文科的学习,需要不断地重复记忆,需要用关联记忆法去掌握基础知识。
三、学习方法不当
关于高中的学习方法问题,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因为时间受限,赵老师在这一板块讲的不多。他说了董博士上课时的例子,比如数学学习董博士总结的方法是:搞懂三定(定义、定论、定律),做好例题,多做习题。个人认为,孩子们一定要吸取众长,结合自身情况多总结,多改进,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有计划、有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没多讲,我就不再纸上谈兵,误人视听。
四、符号与真知
符号,说白了就是书本上的东西,那些都是传授知识的工具,不是学习、考试需要掌握的真知。赵老师不建议高中生学习符号,他建议同学们多注意真知。只学符号(只看书本)是小学时的学习方法,到了中学,特别是高中,孩子们要多关注老师上课时讲了啥,越是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越是真知,越需要认真听,仔细记。也只有跟得上老师,把握住老师所讲所说所书,那才叫会听课。
说到这儿,赵老师特意嘱咐家长一定要教给自己孩子一种上课记笔记的方法:
1、老师让记时,让记的东西才记,不让记的时候可以不记;
2、记笔记时,自己能看懂就行,不一定多么工整,那怕你用特殊的代号表示,只要你能懂得自己写的啥就行。笔记记太多没用,还浪费时间。
关于如何听课,赵老师也讲了很好的建议:一要紧盯老师的鼻梁骨(眼睛部位),看他在看什么;二要不放过老师所说的每一句关键的话,听他在讲什么真知;三要在脑子里多几个问题,第一时间问问自己,或者问问老师“这是啥意思”?
人的注意力有唯一性,你关注这个就不会注意那个。听课、记笔记时一定要调整大脑,把关注点移到老师所讲的真知上来。
五、情绪问题困扰
人都有情绪,情绪分好情绪和坏情绪。别说孩子了,我们大人也一样。只不这成年男人的坏情绪不跟他爱的人说,他也不发泄,而是选择自己独自承受。成年女子有坏情绪时,她会很快地转移出去,转移给家人,转嫁给她最爱的人,这时孩子就可能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了,非打既骂。孩子身心还不健全,他们的情绪更难把控,更别说再受家长的影响了。孩子一旦有了坏情绪,这将成了干扰他们学习的最大的因素,甚至发生极端事件,家长们一定要注意。
关于情绪问题,赵老师讲的非常多,也列举了大量的中学生因情绪问题而选择自杀的案例。太悲惨,我不忍心重复。
赵老师建议,从现在开始到高考结束,家长们要充分利用每次与孩子见面的机会,甚至打电话的机会,尽最大能力调整孩子的情绪,打开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渠道,帮助孩子保持健康的良好的情绪,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
六、没有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快乐的心情是学习好的根本保证。那么如何重新让孩子在学习上找到快乐呢?
1、学习“本身”找到快乐。本身,包括家长本身,我们家长要首先在学习上找到快乐,那怕是装也要装出快乐的样子。你想想,孩子在家写作业,你在玩手机,看电视,聊天、说话、解闷子,孩子的心里能舒服?他会说,让我在这儿受罪,你们多享福!所以家长要“装”,在孩子学习时,你也拿一本书来看,即使对书的内容并不觉得快乐,也要装出快乐,“这书太好玩了,这里面的内容太好看了,高兴死了!”,为了配合“装”的样子,你都可以开怀大笑。孩子会觉得你在学习,你在学习中找到了快乐,他也就受影响了。其实,装的时间长了,你也就真喜欢上看书了,家庭氛围也就真的营造出来了。
2、氛围,造出一个快乐的氛围。让孩子认为学习是快乐的,一快乐就学习,一学习就快乐。当然,老师说的这种局面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能不能达到我不知道,但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努力营造。只有好的氛围,孩子才能学习进去。说到这儿,我再插一句,我们身边就有不少家庭在孩子上学后断网(络)断电(视)不玩手机的。一到家,全家人都看书学习。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能不喜欢读书?当然,我不是推介这种做法,只是想证明老师说的营造氛围的重要性。
七、用功程度不够
这个板块老师讲的也不多,他只说了三种情况:用不上功、不用功、不知用功。其实孩子都想用功,谁不想考班级第一,年级第一,甚至全市第一?很多孩子不是不用功,是用不上功。家长要针对自己孩子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
八、缺乏激励因素
爱有千万种,真正的爱是被爱方能感受到的爱。家长想孩子爱上学习,快乐学习,不妨多一些激励措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他才有动力把这种爱转化成学习的动力。
报告会结束时,赵老师再三强调。认为孩子住校了,把孩子交给了学校,所以学习上的事就都是学校的事,都是老师的事,这种想法是大错而特错的。相反,家长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配合学校,配合班级,形成合力才能更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培训会上,每到精彩之处,家长们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自我感觉,今天的报告会收获还是很大的,这也是我决定分享的主要原因,也希望对所有孩子的高中生活有所帮助。
我不是一位优秀的学生家长,但我想做一位努力的家长。孩子的成长在路上,我希望自己不被落下。通过昨天的报告会,我想至少应该在以下几方面改进:
1、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孩子去除负面自我观念,对立正面自我观念;
2、下次再见到孩子时,跟她谈谈理科基础知识积累和改进学习方法的事儿;
3、把赵老师讲授的听课、记笔记的方法介绍给孩子;
4、努力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正面影响孩子的情绪;
5、进一步与孩子搞好关系,畅通交谈渠道,渗透、影响和带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担任本次家长课堂的主持人,依然是我们学校心理辅导师刘丹老师。再次感谢她组织这场报告会。

我们学校的主持人,心理辅导师,刘丹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