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教-6 介绍

标签:
旅游 |
分类: 飞机型号介绍 |
http://www.chenwei.com/uploadfile/image/fly_item/chu6.jpg介绍" />
第一设计室主任徐舜寿力争自行设计,其意见最终得到局领导的同意。这个当时称为“初教-1”的方案选用了捷克斯洛伐克制造的道里斯-B气冷式V形发动机和与其配套的V-411型木质螺旋桨。
1958年初,四局决定初教-6由洪都试制。由于捷克发动机不能如期到达。总体组搞了一个用国产M-11FR发动机(初教-5的发动机)暂时顶替的临时方案,被称作“红专502M”。
1958年底,道里斯-B发动机和V411螺旋桨到厂后,发现这种发动机不合适作为初级教练机的动力,所以原型机只好停飞。1959年8月,主管设计师叶绪仑得知雅克-18A飞机选用的是AI-14R发动机和F350-D35螺旋桨。他由此提出用这种发动机作为初教-6动力装置。
在04架原型机上进行改装后于1960年7月18日由黄肇濂驾驶再上蓝天。8月20日转往陕西阎良六院八所(飞行研究所)进行飞行性能试飞。1961年初教-6再次面临与雅克-18A竞争。1961年1月,三机部明确表示支持搞初教-6。1961年2月,国防工委和空军党委将初教-6型机确定为初级教练机的试制机型。
经过攻关,先后解决了飞机下滑时发动机汽缸头温度低;滑行时前起落架转弯中的滞涩;滑油温度偏高等问题。从1961年4月5日开始,按空军军校部编写的使用试飞提纲,空军先后于第02、04号飞机上组织了飞行。并用雅克-18A与初教-6进行对比试飞。证明初教-6性能完全超过雅克-18A。
在进行了一些改进后,1961年9月21日,有关部门组成技术小组对初教-6进行了技术审查。12日1日,经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初教-6国家鉴定委员会正式组成。12月15~16日,国家鉴定委员会同意定型并投入成批生产。12月18日,洪都隆重召开了“庆祝初教-6型飞机制造成功大会”。1962年1月5日,初教-6定型投入批生产。至此,历时四年半,耗资246万元的初教-6研制宣告结束。
1962年初,331厂成功制造了活塞-6发动机(仿AI-14R)。550厂(保定螺旋桨制造厂)也于1963年9月20日测绘试制成功了木质桨叶的F350-D35螺旋桨,初教-6从此成为完全中国制造的飞机。
1964年9月28日在331厂和洪都分别完成了改型的活塞-6甲(当时叫“604-1”)发动机和飞机换装活塞-6甲发动机的全部地面和飞行鉴定试验。这种改型飞机后来被命名为初教-6甲。后来,洪都根据用户需要还改型设计制造了初教-6乙型等型号。
1965年5月,550厂自行设计的“奋发-530”金属螺旋桨设计定型并投入批生产。从此初教-6得到了质量更好的配套螺旋桨。
几十年来,初教-6在使用中没有因质量问题造成重大事故。实践证明,初教-6设计是成功的,质量是可以信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