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飞也要敬三分的壮烈将军

(2010-10-31 10:36:07)
标签:

杂谈

在《三国志》里,张飞以勇猛忠烈著称,但很少有人知道,《三国志》里还有个超级勇士,比张飞的猛烈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连张飞见了,都敬佩有余,引为上宾。这个人就是壮烈将军严颜。这篇故事里的国宝乌杨阙,便来自这位将军的墓葬。

http://s4/middle/6aba45a7t93e0c2156ae3&690

乌杨,是重庆长江边上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坐落在长江北岸,离忠县县城约 10公里,就在离镇上不远的长江边上,有一片叫“狗钻洞”的河滩,河滩上长满了各种草药。

19988月的一天,一个绰号叫“王草药”的人来到这里采草药。经过洪水的冲刷,“狗钻洞”一带的泥土变得十分松软,“王草药”对草药用力拉拽,突然引起了坍塌,而就在泥土坍塌的地方,“王草药”竟然发现了两块刻着怪兽的大石头。

河滩上刻着怪兽的大石头,无疑让“王草药”十分震惊,因为他多少知道点中国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难道这两块大石头,是当年大禹治水时,用来镇水妖用的吗?

大禹治水的传说,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世代相传。据专家考证,当时大禹治水的地区,大约在现在的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也就是说,大禹治的是黄河水,而不是长江水;如果真有这么一块镇水妖的石头,也应该在黄河里,怎么会跑到长江来呢?

看来,这块石头与大禹治水毫无关系。那么,这块雕刻着凶猛怪兽的巨大石头,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

20016月,忠县文管所副所长曾先龙,在“王草药”的带领下,来到了这片长满草药的河滩上。他拨开杂草,一看到石头上雕刻的凶猛怪兽,就惊叫起来:“是铺首!”什么是铺首呢?

铺首,就是古代民间门上的环形饰物。据记载,在中国汉代,已经开始使用铺首。铺首既可作为门拉手及敲门物件,又能起到装饰大门的艺术效果;其造型多为“兽首衔环”状,暗含驱妖辟邪、保护家财平安的意思。

铺首的发现,令曾先龙大为震惊,他继续寻找,又找到了一块更大的石头。这块石头呈长方形,长240厘米、宽110厘米,上面雕刻着一只白虎,白虎造型粗犷简洁,古朴庄严,是典型的汉代风格。凭着多年的考古经验,曾先龙马上判断出:“这是汉阙!”

阙,是中国最古老的门。通常左右分列,中间形成缺口。在古代,缺、阙通用,所以称为阙。文献记载,西周时已有阙;汉代是建阙的鼎盛时期,都城、宫殿、陵墓、祠庙、衙署,以及有一定地位的官民的墓地,都可按一定等级建阙。

中国现存的30余处汉阙中,仅重庆市忠县就发现了两处,一为丁房阙,一为无铭阙----难道长江边上的这块巨石,将成为忠县出土的第三处汉阙?

长江边上的重大发现,很快被报到重庆市,市博物馆专家及时赶到现场。经确认,这些巨型石块,正是汉阙的基本构件。因为出土于忠县乌杨镇,它随即被定名为乌杨阙,很快被纳入已经启动的三峡库区文物抢救计划。

此时,三峡工程已经进入倒计时的关键时刻,乌杨阙的抢救和发掘刻不容缓。专家们迅速到位,投入到紧张的发掘工作中。然而,发掘工作并不顺利,时值长江洪汛期,发掘现场几次被洪水淹没,发掘不得不被迫停止下来。直到入秋后,江水回落,发掘工作才得以继续。

经过专家们几个月的努力,发掘工作竟有了令人惊喜的收获。在现场,共找到了主要石阙部件14件,阙体崩裂小残片86块,并出土了能够证明阙体结构的联体阙基、榫头、卯孔等,这使得乌杨阙的修复成为可能。

为了修复乌杨阙,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特地请来了曾给秦始皇兵马俑做过“手术”的8位专家。他们的任务,就是要让乌杨阙重新站立起来。

首先,要把左阙阙顶的断裂处分开,小心地将它们清洗干净后,在断裂面打孔定位。然后,在断裂面的打孔处植入钢筋,固定断裂的阙体。接着,对阙体进行缝隙闭合。最后,还要在基本修复成型的阙体上,贴上板材进行固定。

此次修复乌杨阙的材料堪称一流,如固定阙体的碳纤维板,看似不起眼,它的强度却是一般钢材的十几倍。

经过专家的努力,乌杨阙重获新生,成为目前中国幸存的30余处汉阙中,惟一通过考古发掘复原的,保存最完整的汉阙。

复原后的乌杨阙,为重檐庑殿顶、双子母石阙。整体造型挺拔巍峨,顶盖出檐宽,构造简洁大方,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

乌杨阙的构造,为仿木结构,阙身上雕刻有当时的生活画面和灵兽图案。生活画面有狩猎图、习武图、送行图等,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灵兽图案有长达两米多的青龙、白虎雕刻,造型生动,呼之欲出,充分展现出汉代雕刻艺术的神奇魅力。

汉代石阙,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的古代地表建筑,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有石质“汉书”之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这件乌杨阙,堪称国宝级文物。

更可喜的是,专家还考证出乌杨阙的主人,可能与严颜家族有关。

严颜,是中国东汉末年巴郡临江人,也就是今天的忠县人。东汉后期,是益州牧刘璋的武将,镇守江州时,被张飞设计俘获。被俘后,他宁死不屈,不肯下跪投降,大呼“吾州有断头将军,绝无投降将军”。张飞大怒,命令将他推出去斩首,可这位英雄豪杰却从容地说:“要杀便杀,何必发怒。”

张飞敬佩严颜的英雄气节,不仅释放了他,还把他视为上宾。这个故事后来被记录到《三国志》中。

严颜后来自杀殉国,死后被追谥为“壮烈将军”,归葬故乡忠县。他的墓葬,被称为严将军墓。据县志记载,严将军墓在忠县西南20里处。循着县志的记载找到那里,正是出土乌杨阙的乌杨镇。乌杨镇旁边有条将军溪,溪旁有个将军村,而花灯坟墓地,就在将军村。

对于严将军墓,明清两代的地方官员都曾经进行过修葺,清道光《忠州直隶州志》汉壮烈将军严颜墓条注:“在州西地二十里,明万历知州尹愉重修,碑尚存。道光五年知州吴有箎重修。”

既然是倍受重视的严将军的家族墓葬,作为墓阙的乌杨阙,为什么会跑到长江里去了呢?

细心的专家发现,乌杨阙的阙身正面、左阙背面,没有雕刻图案,仅有空白边框。这说明,乌杨阙的图案雕刻,是在阙体安装后进行的。接着,专家又在阙基址的基沿上,发现了裂缝的痕迹。

根据这些迹象,专家推断出,就在乌杨阙刚刚竖立起来,还没有完成最后雕刻的时候,河床承受不了巨大的重压,发生了岩体的断裂,乌杨阙随之轰然倒下。在随后的时光中,由于洪水的冲刷,乌杨阙渐渐滑落到长江的河滩上,长埋于泥土之中,避免了风雨的侵蚀,也就成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个汉阙。

/陶梦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