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鎏金熏炉见证汉武帝姐弟情深

(2010-09-25 17:03:43)
标签:

文化

19815月,陕西省兴平县西吴乡豆马村的村民,正在地里平整土地,让他们意外的是,有人竟用手中的农具刨出了一个闪闪发光的器物。村民们又惊又喜,立即就把这一发现上报了陕西省茂陵博物馆。茂陵博物馆立即派专家前往,经过考古发掘,专家们很快就有了惊人的发现。

经过考古发掘,考古专家在豆马村发现一个墓葬,出土了各类器物共236件,经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其中一级文物有两件,一件是鎏金马,一件是鎏金竹节熏炉。

http://s2/middle/6aba45a7t9111d26befb1&690

鎏金竹节熏炉遍体金黄,精雕细镂,其造型恰似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亭亭玉立,富丽端庄。熏炉高 58厘米,重2570,通体为铜铸,外表鎏金。

柄下底座镂雕着两条蟠龙,龙仰头张口,恰好衔住竹节形柄,竹柄分五节,寓意节节高升。竹节顶端刻有三条蟠龙,龙头托着炉盘,盘上浮雕着四条游龙,游龙作回首之势,漫游于波涛之中。

炉盖透雕着多层山峦,恰如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博山,所以这只熏炉又称博山炉。山峰间暗藏缝隙,香料燃起时,烟雾自缝隙中袅袅散出,弥漫于山峰之间,其景象犹如云雾燎绕的海上仙山。在这飘渺的烟雾中,盘中雕刻的四条游龙,也好像要从这波涛浩渺中腾空而起了。

工匠们将熏炉与烟雾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件鎏金艺术瑰宝,如此奇思妙想,两千年后,仍是令人赞叹叫绝。如此华贵高雅的器物,绝不是普通人所能拥有的?那么,豆马村墓葬和鎏金熏炉的主人又是谁呢?

在熏炉的炉盖与底座上都刻有铭文,其中“内者未央尚卧”六个字引起了专家的注意:“内者”,即保管者;“未央”,是中国汉代皇宫未央宫的简称,是汉代皇帝处理政务、生活起居的一座大型宫苑;“尚卧”,是宫内官名,主持有关寝卧事宜。由此专家判断出,这个竹节熏炉是汉代未央皇宫中御用之物。 那么,它又是汉代哪一个皇帝的呢?

熏炉上的铭文还记载着:铸造时间是建元四年,即公元前135年,而这一年,正是汉武帝当政时期,当时他21岁,登基已经五年。由此专家断定,这件鎏金竹节熏炉应该是汉武帝的御用之物。可又令人奇怪的是,这件熏炉却不是出自汉武帝的墓葬茂陵,而是出土于茂陵以东约两千米的一个墓葬中。那么,这个墓葬又是谁的呢?

仔细察看竹节熏炉上的铭文,专家们又发现了“阳信家”的字样。原来,这件鎏金竹节熏炉虽是未央宫汉武帝的御用之物,却早已归属“阳信家”了。由此可以推断,出土熏炉的那个墓葬,就是阳信墓了。那么,这个阳信又是什么人呢?

据考证,阳信应当是汉武帝的同胞姐姐阳信长公主。史料记载,汉景帝刘启和王皇后共生有四个孩子,前三个是女儿,最小的一个是男孩,就是汉武帝。

阳信公主是长女,亦称阳信长公主,因其封邑在阳信县而得名。

史书记载说,这位阳信长公主,比弟弟刘彻大四岁,并对他关怀备至,所以深得汉武帝刘彻的敬爱。后来嫁给平阳侯曹寿为妻,所以又称平阳公主。刘彻登基后,还经常拜访姐姐的府邸,并赠送姐姐大量的礼物,这件鎏金竹节熏炉便是其中的一件,非常珍贵。`

中国古代,熏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之一。人们不仅用它燃烧香料,散发芳香,更把它看作是精神生活的享受,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熏炉文化,屡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宋朝苏东坡的《台头寺步月得人字》诗中,便有这样的描述:“溢溢炉香初犯夜,离离花影欲摇春”。

根据考古发掘的熏炉数量和年代分析,中国古代熏炉应用最广的,就是汉代。汉代熏炉品种繁多,在造型上,早期以陶制的豆形炉为主,后来又出现了做工精巧的博山炉。博山炉的盖上镂雕山峦,山上有人物、动物等图案。当香炉中飘出袅袅香烟,就宛如云雾飘绕的神山。这件鎏金竹节熏炉,便属于博山炉,它不仅典雅而充满古趣,更因为其独特的制作工艺—鎏金,成为同类作品中的顶级之作。

中国汉代各种器物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美,无论在造型、纹样、技巧和意境上,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如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织锦和不到一两重的纱衫、河北出土的金缕玉衣,举世闻名的汉镜和光泽如新的漆器等等,其工艺水平都非常高,而鎏金竹节熏炉则是这一时期鎏金工艺的代表作,堪称国宝。

那么,什么是鎏金呢?鎏金技艺在中国的应用,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文献记载,“‘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也。”古人把金箔剪成碎片,掺入水银加热,成为稠泥状的金汞合金,再加入盐矾,之后把这种溶液涂抹到物体上,经过加温、捶打、烘烤、压磨后,就成了金光闪闪的鎏金。中国汉代的鎏金技术进一步发展。专家说,这件鎏金竹节熏炉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已经接近现代机械加工所能达到的水平。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汉代,古人的高超制作工艺,绝妙的艺术构思,令这件鎏金竹节熏炉进入未央宫,成为御用之物。如今,这件鎏金竹节熏炉,又作为国宝,成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珍藏,后人在赞叹它精湛工艺的同时,更对它所承载的中国汉代文明和历史文化回味无穷。

                                       文/陶梦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