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言杂语75——古代焚僧人二则

(2016-05-12 02:20:33)

                   微言杂语75——古代焚僧人二则

 

                                              (一)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女真完颜氏金国南下占据燕京(今北京),燕地遂归属完颜氏治下。金人在汉地治所为官,各级衙门皆置“通事”,即翻译官。上至朝廷文牍下至衙门理事,全凭通事从中翻译。朝野上下诸事之轻重大小、是非对错皆取决于通事之口。有无德通事便居间纳贿两头儿蒙,三二年间皆致暴富。

金国宗室银珠哥大王,名银术可。金太宗天会十年(1132),银术可以军功职任燕京留守。银术可系武将,不谙地方民政。当时燕京有数十人向某富僧借债六七万缗到期不肯偿还,僧人催要无果,便打算上告衙门打官司。欠债诸人闻知后又急又怕,赶紧贿赂衙门通事乞请缓免。通事说:“你们欠债数额太大,虽可延缓几日,但终不能免。若你等肯出钱厚谢,我能致该僧于死。”众人欣然许诺。

不久,僧人将众人告至官府。银术可升堂问案,僧人跪堂下听命。纳贿通事提前将状纸偷偷更换,当堂翻译道:“燕京久旱不雨,僧某愿焚身告天,以救百姓于灾难。”银术可一听甚喜,盛赞僧人舍身救百姓。遂于文牍上连书“塞痕”,堂下立刻有二十名皂隶将僧人带出。僧人不明所以,便问通事:“金人所言塞痕为何意?”通事曰:“塞痕,好也,乃善举。”一干人等片刻工夫便将僧人带至城外。欠债诸人早已事先堆柴积薪,不由分说将僧人举上柴火堆,立刻四面点火。僧人方知上当,大喊冤枉。然而火势迅猛,僧人无处可遁,瞬间被焚而死。(参宋洪皓《松漠纪闻》)

本人批:这个通事不“塞痕”。 

   

                                                                     (二)

 

唐德宗朝武将李抱真,名将李抱玉堂弟。二人于《唐书》皆有传,名头能耐都不小。李抱玉原本是唐高祖朝功臣安兴贵后裔,名曰安抱玉。玄宗时安禄山造反构祸,李抱玉耻与其同姓,肃宗李亨嘉赏其忠,特赐其李姓。安抱真亦随之成了李抱真。李抱玉死后,李抱真凭才干军功官至潞州长史、泽潞、磁邢观察使等。李抱真沉断多智计,有勇有谋。

李抱真镇守潞州时军资匮乏,百思而计无所出。潞州有位老僧善缘远播,深孚众望,郡人皆崇仰膜拜。某日,李抱真对老僧说:“近日军情紧急,请借高僧名望为军中筹措些钱粮,不知可否?”老僧答:“为大军效力,有何不可。”遂痛快答应。李抱真说:“师父即对外宣称做法事道场,之后焚身为众生祈福告天,此举定能募得大量钱款。而我派人于老宅内挖一地道与道场连通。一旦火起,您秘密由地道从容退出便可。”老僧听完甚喜,当即同意李抱真方案。

隔日,老僧便对外声言择日将做道场并焚身告天。几天后地道挖好。李抱真安排卒役于道场筑坛架薪,并于积薪中贮满膏油。一切停当,李抱真亲自引领老僧进入地道查看,告之其入口与行走路线,老僧深信不疑。

预定日期到,老僧升坛对众说法。七天法事,昼夜焚香燃灯,梵呗杂作,香客云集。李抱真率领监军僚属一干弁佐将吏跪伏坛下,各自将俸禄作为善款堆积于旁。众多善男信女见官军衙署大员都如此慷慨,便纷纷踊跃舍财捐钱,致累计巨万。满七日,李抱真命敲钟念佛,浇油点火礼送老僧升天。火焰将起时,李抱真派人将坛下地道入口堵死。迨火势漫天,老僧遍寻不见地道口,遂与薪俱焚,升天成真。

此举令李抱真得货财以亿计,全部纳入军需库资。事后李抱真于别处找来所谓舍利者数十粒,造一小塔葬埋了局。(参《太平广记.卷四百九十五》)

         李抱真用计焚僧募集军饷,晚年却被道教炼丹术所迷。服丹药二万又三千粒,致肚腹坚硬不食而卒,寿数六十二岁。

古时所传僧人焚身事,此二例可算内幕一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