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邸馆的主要职能就是把皇帝诏令及中央机枢诸事项,通过驿传及时传达至本省。邸馆设有专司抄写的记事官,称“邸史”。另有“邸吏”负责管理邸馆诸事。《旧唐书.李师古传》:“师古近得邸吏状,具呈圣躬万福。”《新唐书.李德裕传》:“德裕召邸吏戒曰:‘为我谢张仲武,刘从谏招纳亡命,今视之何益?’”邸吏之名见诸正史始于唐代。
邸吏邸史抄写传送的信息文牍就是“邸报”。邸报又称朝报、邸抄等。“邸报”一词见诸正史始于宋代。《宋史.曹辅传》:“及蔡京谢表有‘轻车小辇,七赐临幸’,自是邸报闻四方,而臣僚阿顺,莫敢言。”又《宋史.刘黻传》:“今日内批,明日内批,邸报之间,以内批行者居其半,窃为陛下之惜之。”宋人笔记中“邸报”二字屡见不鲜。如洪迈《容斋三笔.兼中书令》:“邸报至外郡,尤所不晓。”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二》:“回次朱仙镇,阅邸报,吴侔兄弟以左道伏诛。”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乙集》:“时相疑其为伪,归咎奏邸报吏妄撰圣旨,杖背而黥之。”等,从这些文字中大致可观邸报的内容与作用。
宋人赵升《朝野类要.卷四》:“朝报,日生事也。每日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判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天下。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衷私小报,率有漏泄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从宫内传出的皇帝圣旨称内批,打探这类消息的即为内探。省探指打探中书省等机枢消息。衙探指打探六部衙门。各省疆吏不仅在京有邸馆,有些还秘密派人长期居住京师,专司打探内廷及各部院消息。这些打探得来的“小报”在宋代谓之“新闻”。
邸报内容由门下省(明清为内阁)拟写,六科给事负责编录成报,于当晚定稿,称“晚帖”,次日载发邸报。各邸馆抄写后即刻发回本省。明清两朝亦有“小抄”、“小报”等名目。明代崇祯朝邸报改为活字版刊印本,便捷准确,避免了抄写之误。邸报于清代又称“京报”。自同治朝民间报纸出现以后,有些邸报内容交给报社刊发,其新闻属性增强。
自先秦至清代,全国驿站每日必须承办的一项差事,就是传送自京师发布的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