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杂语19——旧京灯节“作贼三日”
(2016-02-22 02:04:31)
完颜氏金国改置燕京为中都,辽契丹“作贼日”之俗仍流行京城。金国的律例原本对偷窃刑罚甚严,除了主刑笞杖徒流死外,还另处以七倍罚金。惟独允许正月十六日这天可以随便偷东西,凡是浮财、动产甚至大活人都可以偷。又名“放偷”。
作贼日,旧京各家各户都严加戒备以防“窃贼”。凡是这天来访客人,说不准哪位就揣着“贼心”。主人一旦看穿来者是作贼的,则当即揭穿,双方相笑作别。有时也防不胜防。比如某女人带着丫鬟到亲友家串门儿,趁本家儿出来迎接寒暄招待之机,暗中唆使丫鬟偷偷将人家器皿食物藏至怀中带走。隔日,被盗人家发现东西丢失且认准系某人所为,则须携带茶点酒馔之类礼品向偷窃者赎回失物。有的作贼得逞后主动向被盗者言明,让人家拿礼品赎回。作贼日讲究个“偷”字,必须秘密窃取,不能当着人家面儿搬运器物或牵骡子牵马。这是执仗抄家砸明火,既无过节之乐亦无“作贼”之趣,礼法皆不许。
“作贼”之特别处是别人妻女也在可偷之列,“偷人”合法化。偷人妻女一般都是半明半暗。所谓半暗是这些妻女早已“贼人”暗通款曲,或私定终身或谋定改嫁,秘密商定“作贼日”里应外合之计,只待届时行动举事。若非暗中约定愿打愿挨,一个大活人能喊能叫,明抢不许,拐骗不行,偷走实在太难。凡于作贼日被窃妻女,是否归还,完全听任被偷女人意见。女人若愿意留在“贼人”家里,则听之任之。作贼日偷女人没有偷人养汉强抢民女之说。法律有条原则叫“不告不理”,即事主不举告衙门不受理。作贼日偷人,告也不理。(参宋洪皓《松漠纪闻》)
“作贼三日”系辽、金两朝国俗。蒙元忽必烈建元大都后,此“贼风”尚存于京。
(元大都灯节有“游皇城”等俗,明日再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