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言杂语7——文笔

(2016-02-03 21:45:57)

                                 微言杂语7——“文笔”


时下文笔一词多指笔力文辞或笔法风格,如“某某的文笔真好”。这个“文笔”用法大致自唐宋以后普遍流行。魏晋隋唐时期的文笔,文是文,笔是笔(此处非书写工具),分别为两种文字体裁。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卷九)总术》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刘勰界定得十分明确,带韵的文字谓之“文”,比如诗赋四六骈偶一类。不带韵的文字称作“笔”,比如奏章、传记、散文、杂记等。唐代杜牧称杜甫、韩愈“杜诗韩笔”,韩笔即指韩愈散文,不是韩愈的笔头子,更非他所使用的毛笔。

当时文笔连用指诗赋与文章。如《晋书.汪叔坚传》:“父子并有文笔传于世。”汪叔坚儿子名汪启,父子俩皆当时名流。按现在词义理解“文笔传于世”则显不通,实为“有诗赋文章传于世”。再如《南齐书.武十七王传》:“所著内外文笔数十卷。”此“文笔”显然指文字体裁,共数十卷。如果以现代汉语解读“文笔数十卷”,这五个字就是“病句”。

唐宋时期,“文笔”用法虽不再过于拘泥,但仍有前世遗风。如《旧唐书.许敬宗传》:“敬宗末年文笔,多令彦伯代作。”许敬宗高寿,八十一岁卒,彦伯是他的孙子。让人代作文笔当然不是文辞笔法,乃指文字体裁,即代作文章意。宋大家欧阳修年少未成名时,把自己的两编文稿投寄给前辈学者胥偃。胥偃回信云:“伏蒙眷私,以盛制文笔二编。”(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文》)这个“文笔”也是诗文之意。

         现在“文笔”词义简明单一,不存歧义。倘若再了解它的用法流变,则对古籍的“病句”就可高抬贵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