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狮者智
(2014-11-26 13:18:03)
近来“捕虎”风紧,世人瞩目。由此勾连,本人忆起清乾嘉文人王有光记载捕狮一段儿。古代真狮,今朝假虎,捕之均属不易。
狮体大性猛,而人偏喜观之豢之。帝王之家乡社庙会,凡遇欢乐喜庆日,便择一人藏大球内滚于前,二人扮“狮形”摇头晃脑或舞于后或蹈于上,傍以锣鼓,名曰“狮子滚绣球”,雅意升平吉祥。如此人扮狮形实为真狮难得,不得已矣。再者衙门官宦豪门宅邸,府门两侧立雌雄石狮各一。雄狮虽呲牙立目,脚下却悠哉踏球一枚。人言威武之狮可禳灾纳吉,名曰“镇物”。
东西方人自古即有豢养真狮者,尤以近代西方兴马戏驯兽表演为盛。数只成年雌雄之狮悠然氍毹,温顺宛若猫狗。五尺长之兽中王何以如此遵嘱人话?其关节处须自幼狮训起。
大狮难训难捕,小狮可训亦难捕。狮不同于虎,终生群居不离,捉捕幼狮须智勇双全用尽心机。惟不知人类何时探得狮子喜圆球之天性,捕狮妙法由此而生:
捕狮者数人隐匿于狮穴旁,紧盯大狮出入动态。迨大狮出洞,数人急速入穴,攫小狮两只跃马飞奔。所备骑乘须日行千里之良驹,情急堪比战事,甚于六百里加急。
大狮归穴不见幼子,奋爪疾追并伴以吼声。捕狮者有人候于路旁,迨大狮将至,抛彩球于路中。大狮不知是计,见球而喜,百般滚弄。大狮心思独在彩球,忘其幼子已被攫走。羁縻良久,大狮始悟,遂弃彩球复疾追。又数十里,路中再现彩球,大狮又喜,踟蹰拨弄而不前。事凡三者,大狮已不为所动。捕狮者高明狮子百倍,自知彩球计已不得售,第三次乃舍一幼狮掷于路。大狮见幼子,喜出望外,遂叼捧回洞穴。撂下幼子,大狮二反投唐,出洞穴重新续追另一幼子。而捕狮者已然进潼关城矣。
凭大狮健猛脚力,若不耽溺彩球,径自疾追,二幼狮或均可得。然狮之习性已为人洞彻,并高妙利用之。故天地间无物不墜人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