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篇 · 我的《清明上河图》

分类: 文字艺絮 |
于是,在网上百度。度出一个,很漂亮,很精致。甫一入港,才知道那是假货,清乾隆雍正爷请人摹写的。当时这父子艺术范大张旗鼓地请人摹写的临本就不是张的真迹,等到雍正爷发现了,屁颠屁颠地去告诉老爸时,已经迟了。于是为了脸面,暗下不表,把真迹收入了《石渠宝笈》第三编。后人将真迹称为石渠宝笈三编本,摹写的叫乾隆本。乾隆本画的是明清时风土人情,三编本明显有北宋特征。敢情皇帝老儿也有智商低的时候。不过,这摹本也很精致,因为时代不太久远,色彩还很鲜润。现在市场上的《清明上河图》反而以这个本子为主流。
还度到了另一种上河图,明代画家仇英摹写的。这老先生可不是亦规亦矩的主,他画的是江南姑苏的“上河图”,形不似,神也不似,是假借“清明上河图”这个题目写的另一篇文章。拱桥由木制改为石砌,汴河变成了苏州河。色彩也不再单一,满纸红红绿绿的粉点点,像瞌睡人的眼。此画摹于馆藏本之前。
最后还是搜到了张择端画的图,却有点失望,灰土灰脸的,像刚从墓里挖出来的。把近视眼镜一会儿摘下,一会儿戴上,换角度,调焦距,硬是看不清楚。这也难怪,毕竟过去一千年了,那时的纸留到现在都不容易了,何况还是带小人的纸?失望之后,还是念起在天津看到的,她还在吗?
准备在网上买一张此本的印刷品,很难找,找到了也太贵。一个偶然的机会碰到了一个便宜的,才二三十元,惊喜之余,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拍下了。货来时,又是一番惊喜,她做得非常精美。虽然肯定不是翻版印刷的,但有个形貌就已经很好了。
《清明上河图》原本长528厘米,高24.8厘米。我购到的,整幅成品长约400厘米,高约35厘米。画高28.5厘米,除去上面的跋,画心19.6厘米,上端有的被字遮住了。画长297厘米,加上前后的题目与跋共350厘米,拱桥中点在距离右边158厘米处。画短了很多,但是缺少的主要是跋文与随处的印章。这真真是遗憾。
画是用绢丝做成的,全为黄色的底子,灰黑的笔线,绢后托着宣纸,四周用蓝色绵裱就,美观而大气。――下次有客人来,我准备带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展开让他看,他定吓得退后一步,远远的瞅。我说这是花二三百买,他定会连声说,值,值。这样,我家里也有宝物了。不过,现在我是随意地放在书桌上,用没有“素手”卷来卷去的看。有价廉物不美的思想在作怪,也有故意留下点印迹让它有岁月的味道的庸俗念头在作怪。
画上方有跋,与画等长,凡329字,每行以3字为主,间有2字、4字。跋文作者杨秋帆,北宋人,详情未可考。跋文文笔一般,无可喜之处,与网上搜到的很不一样,不知道孰真孰假。跋文为(句中间隔系水心所设,为阅读方便,下跋亦同):
画后跋文是明代大文人李东阳写的。字字拘谨,稍带灵气,与杨跋率性直露的书写风格不同。是韵文的形式,凡265字。为:
原《清明上河图》上有不少后人的跋文。这幅只选了两则,而且估计经后人重新排版。
画首有瘦金体“清明上河图”的字样。这不是宋徽宗的真迹。据说本来有他的御笔,后来失去了,同时失去的还有神龙小印。瘦金体右侧又有“翰林学士张择端”的小字,面目可憎。
http://s14/mw690/001XazRlty6OxeC48Wx0d&690·
http://s3/mw690/001XazRlty6OxeBOJX442&690·
http://s11/mw690/001XazRlty6OxeBvBuaba&690·
http://s7/mw690/001XazRlty6OxeBcIyG86&690·
http://s8/mw690/001XazRlty6OxeAToOj97&690·
http://s9/mw690/001XazRlty6Oxex43b228&690·
http://s5/mw690/001XazRlty6Oxewnxti64&690·
http://s12/mw690/001XazRlty6OxewItHZ3b&690·
http://s5/mw690/001XazRlty6OxexJWjqc4&690·
http://s5/mw690/001XazRlty6Oxey5Zc054&690·
http://s13/mw690/001XazRlty6Oxeyr3hW2c&690·
http://s10/mw690/001XazRlty6OxeyOdcJ59&690·
http://s10/mw690/001XazRlty6Oxez9wpj09&690·
http://s10/mw690/001XazRlty6Oxezuztn69&690·
http://s12/mw690/001XazRlty6OxezRbVF2b&690·
http://s10/mw690/001XazRlty6OxeAeUs1f9&690·
http://s7/mw690/001XazRlty6OxeAzxGK86&6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