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部穴位说明.qi转载.续1

手掌部穴位说明
全息反射疗法-手全息
郎凤岗:手背部穴位按摩保健法(图)
穴位名称 |
位置
|
主治病症 |
1、列缺(肺经) |
掌后腕横纹挠侧端,太渊上1.5寸 |
头痛、感冒、哮喘、咽喉痛、颈椎病、脑血管后遗症、三叉神经痛、扁桃体炎 |
2、太渊(肺经) |
掌后腕横纹挠侧端 |
理肺气.咳嗽.气喘. 咳血.咽喉肿痛.胸痛.无脉症.前臂内侧痛 |
3、鱼际(肺经) |
第一掌骨侧的中点 |
理肺气. 咳嗽.哮喘. 咳血.发热.失音. 咽喉肿痛 |
4、少商(肺经) |
拇指桡侧距指甲角1分许 |
咳嗽哮喘.中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鼻出血 |
5、内关(心包经) |
腕横纹直上2寸、两筋之间 |
心胸胃疾病,心绞痛、心悸、胸闷、胸胁痛、胃痛、恶心、高低血压、降血脂。 |
6、大陵(心包经) |
腕关节横纹正中 |
心肌炎.心悸.心痛. 胃痛.呕吐.肋间神经痛.扁桃体炎 |
7、劳宫(心包经) |
屈指握拳中指所指处. |
心痛.胁痛.呕吐.口疮.中风.昏迷.中暑.瘫痪.精神病 |
8、中冲(心包经) |
急救穴.在中指尖中央(十宣穴之一) |
心绞痛.休克.昏迷.中暑.热病 |
9、通里(心经) |
腕关节横纹尺侧端. 腕横纹上1寸 |
心绞痛、神经衰弱、癔症、腕臂痛、足跟痛 |
10、神门(心经) |
止痛穴.腕关节横纹尺侧端. |
止痛.心痛.心烦低血压.失眠 |
11、少府(心经) |
手掌第4、5掌骨间,握拳时、当小指尖所指处 |
心绞痛、心悸、胸痛、神经衰弱、阴痒、遗尿、小便不利、手指挛痛 |
12、肾穴(手穴、夜尿点) |
掌面小指末端的关节横纹的中点 |
尿频.尿急.夜尿、小儿尿床效果很好 |
13、十宣穴(手穴) |
双手的十指尖端. |
用于急救.昏迷.高热 |
14、大肠点(手穴) |
手掌面食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中点 |
腹胀、腹泻、肠炎 |
15、心穴(手穴) |
手掌面中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中点 |
心律不齐、心绞痛、心力衰竭的恢复期 |
16、肺穴(手穴) |
手掌面无名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中点 |
肺炎、肺结核、胸闷 |
17、肝穴(手穴) |
手掌面无名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中点 |
肝肿大、肝硬化、肝炎、肝功能失调 |
18、口疮穴(手穴) |
掌面、中指掌指关节横纹的中点 |
口疮 |
19、老眼点(手穴) |
小指根部横纹处 |
白内障、老花眼、青光眼、眼底出血 |
20、咳喘点(手穴) |
在手掌面第二、第三基节指骨和第二第三掌骨的交界处 |
咳喘、肺气肿、急慢性支气管炎、神经性头痛。 |
21、牙痛点(手穴) |
手掌面第三.四掌骨间.距掌横纹约1指 |
牙龈肿痛 |
22、心悸点(手穴) |
在精心区的中间 |
心律不齐、心慌 |
23、多汗点(手穴) |
手心下半寸 |
多汗、减轻精神压力 |
24、胃肠点(手穴) |
手心下1寸多点 |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账、急慢性肠胃炎、胃及十二脂肠溃疡。 |
25、足跟点(手穴) |
大陵穴上1寸 |
各种原因引起的足跟痛 |
郎凤岗2007年8月
一、手掌部按摩的要点:
1、手部经络连通五脏六腑。其手掌部有明显的25个穴点,可防治50余种疾病。
2、身体左侧的病一般按摩右手穴点,右侧病按摩左手穴点,如侧位不清、左右手均可。
3、如肺部疾患可按摩肺经4穴及5、10、16、20诸穴点。心脑血管疾患可按摩心包经、心经7个穴及13、15、22诸穴点。胸腹部及胃肠疾患可按摩5、6、7、14、16、17、24诸穴点。夜尿12、口疮18、眼病19、牙痛21、足跟痛25、可按摩相对的穴点。
4、为防病保健可按摩左手诸穴。
二、手掌部按摩的操作方法:
1、配合顺腹式呼吸(鼻吸口呼)点压穴点:先呼后吸,呼瘪吸鼓(肚子);呼时经口,吸时经鼻;呼比吸长,自然鼻吸不必用力;按每分钟5~6次进行,最多10次。经口呼气时腹壁下陷,用鼻吸气时腹壁隆起。,绝不可憋气,要自然放松。
2、呼气时要用拇指掌握一定的力度点压各穴点、要有痛或酸、麻、胀感,吸气时抬起。每个穴点要点压5---10次,可收到较好效果。
3、十宣穴(13)、要十指对压。
4、中冲(8)、肾穴(12)、大肠点(14)、心穴(15)、肺穴(16)、肝穴(17)、口疮穴(18)、老眼点(19)各穴点要用拇指尖点压。
5、每日点压1---2次,痛时可随时点压。
三、注意事项:手部按摩是保健及辅助治疗手段,有明显脏腑疾患的不可停药。经期、孕妇、重症患者不宜按摩。
四、说明:1、患者拇指关节最宽处为一寸2、“挠侧”是大拇指一侧,“尺侧”是小指一侧。
手背部穴位说明
名称 |
位置 |
主治疾病 |
1、少商穴 |
拇指末节桡侧距甲角旁0.1寸 |
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咳喘、中风。 |
2、商阳穴 |
食指末节桡侧距甲角旁0.1寸 |
咽喉肿痛、耳聋、口腔炎、牙周炎、牙痛、腮腺炎、高热。 |
3、关冲穴 |
无名指末节尺侧距甲角旁0.1寸 |
头痛、咽喉肿痛、心烦、耳鸣、肘,臂痛。 |
4、少冲穴 |
小指末节桡侧距甲角旁0.1寸 |
心绞痛心悸、胸痛、热病、中风、昏迷。 |
5、少泽穴 |
小指末节尺侧距甲角旁0.1寸 |
热病、中风、昏迷、乳腺炎、乳汁不足、头痛、目赤、耳鸣。 |
6、前头点 |
食指第一指关节(近掌的)桡侧赤白肉际处 |
前头痛、胃肠痛、阑尾炎、风湿、膝关节炎、踝及趾关节扭伤等。 |
7、头顶点 |
中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
全头痛、神经性头痛、痛经。 |
8、偏头点 |
无名指第一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
偏头痛、胸肋痛、肋间神经痛、肝胆脾区痛。 |
9、后头点 |
小指第一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
头痛、急性扁桃腺炎、颊痛、颈痛、臂痛、呃逆。 |
10、胸穴 |
拇指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
肋神经痛、胸痛、吐泻、癫痫 |
11、眼穴 |
拇指指关节的尺侧赤白肉际处 |
多种眼病,如急性结膜炎、角膜炎、麦粒肿、视物模糊、青光眼痛。 |
12、中魁穴 |
中指第一指关节的中点。 |
頑固性呃逆、食欲不振、呕吐。
|
13、会阴穴、 |
小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 |
会阴部痛、痛经等 |
14、小骨空穴 |
小指第一指关节中点处 |
眼痛、耳聋、咽喉肿痛、指关节痛 |
15、肩穴 |
食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
肩部疾患,如肩部扭伤、肩周炎等。 |
16、颈项穴、 |
第二掌指关节尺侧缘 |
落枕、颈项扭伤 |
17、咽喉穴 |
手背第三掌指关节的尺侧缘 |
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牙痛、三叉神经痛。 |
18、坐骨穴 |
第四、五掌指关节间,靠近第四掌指关节处 |
坐骨神经痛、髋关节及臀部疼痛。 |
19、脊椎穴 |
小指掌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
急性脊间韧带损伤、腰痛、椎间盘突出、骶尾痛、耳鸣、鼻塞。
|
20、踝穴 |
拇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 |
踝关节扭伤 |
21、腹泻穴 |
第三、四掌指关节间,上一寸 |
腹泻。 |
22、腰腿穴、(两个穴点) |
手背腕横纹前一寸五分,第二指腱尺侧及第四指腱桡侧处。 |
腰腿痛、腰扭伤 |
23、阳溪穴 |
手背腕横纹桡侧端凹陷处 |
头、眼、牙、手腕痛,咽喉肿痛、面神经炎、耳聋耳鸣。 |
24、阳池穴 |
手背腕横纹中央稍偏尺侧凹陷处 |
手腕痛、肩臂痛、糖尿病、冷症。 |
25、阳谷穴 |
手背腕尺侧凹陷中 |
颈项强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手腕痛、热病、精神病。 |
26、合谷穴 |
拇与食指并拢肌肉的最高处 |
头痛,牙、鼻、口、咽、眼部病痛及其相关炎症,发热、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晕厥中暑、中风、腿抽筋 |
郎凤岗2007年8月
一、手穴治疗疾病的机理:
1、手部经络穴位丰富,有手三阳、手三阴经,有多个经外奇穴
2、由于经络左右交叉传导关系,可选取与疾病部位对侧的手部相应穴位治疗疾病。如右侧偏头痛,可选左手的偏头穴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