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好设计,火了一个村,评王澍文村建筑新作

(2016-07-06 00:56:56)
标签:

新城镇建设

新农村改造

王澍

文村

瑞胜商业策划运营

分类: 旅游养老养生景区规划

http://s10/mw690/001XagQUzy731zz9f3r59&690

评王澍文村建筑新作,兼论建筑学的提升

原创 2016-07-01 归一 同济规划TJUPDI

早就在微信里看到了浙江有个村,王澍老师在那里做了一系列新作品,看图片的第一感觉是新奇,形式创作的功底看得出颇为深厚;第二感觉是有点没收住,杂了些。


近日得缘,一访文村。路途恍惚入睡,睁眼看到第一画面,就立刻想起这就是王澍的系列新作,也深刻地记住了这个村的名字——文村。看来建筑作品确有打动人的一刹那。


http://mmbiz.qpic.cn/mmbiz/E4LhH9HickWCghr5I1X8OJ496A3pY1xsEgJmzIGKibZmINVaFcHqrC0aYu8zp624kHf5UeXHUj494sIB97T7Eko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图1:入村第一画面


这第一画面,首先是一条河,然后是河边的那一排新老建筑。走完一圈,归纳一下,外观形式大概有不少于4种原型风格:石材风格、夯土风格、混凝土风格、白墙风格,还有几种组合风格。从形式语言的角度来看,单体基本都还不错,有些富有构图特色,有些还玩起了无功能的纯形式(如图4的挂空混凝土墙片);但整体看确实杂了些。


http://mmbiz.qpic.cn/mmbiz/E4LhH9HickWCghr5I1X8OJ496A3pY1xsEc7EGxk8gyejtib4TEPjcJmeibBgEYMvHaejVIpjCteSxsVYsK6iahnu5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图2:毛竹+夯土墙风格


http://mmbiz.qpic.cn/mmbiz/E4LhH9HickWCghr5I1X8OJ496A3pY1xsEkibJN32FBia4xsC32x3rWAGUImnlNINbT8GdqlaIkaXfPK0jFpBoV3ib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图3:白墙风格


http://mmbiz.qpic.cn/mmbiz/E4LhH9HickWCghr5I1X8OJ496A3pY1xsEofslYp7lOSdzf5xWgCc9JSF3EnMBiazL9wFFZ9iaMKYY9Jw7SWNH4IT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图4:混凝土风格


记得有位业界专家讲过:“风格就是重复”。当然,这个重复不等于复制。

 

好在这个村的原生乡土建筑还在,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整体画面(图5),它有重复的要素——大白墙、小点窗、黑瓦的坡屋顶、斑驳感、层数;也有变化的要素——小的高度变化、小的做法变化。可以看出,老建筑的形式逻辑,统一是主调,变化是点缀,没有大的视觉突变,在蓝天大山背景下,形成很静美的画面。这就是调子,比风格高级。


http://mmbiz.qpic.cn/mmbiz/E4LhH9HickWCghr5I1X8OJ496A3pY1xsEYUHKJ3SQ346GrAII5Fdr6fEm1ic2u3dH1nf56oTibZHHFgU6DrOu9ic3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图5:原真乡土建筑——整体的美感


建筑学,其实是一门很难的学问,既要求懂技术、懂功能、懂工艺,又要求讲艺术、讲创新、讲文化、讲理念、讲审美……中国这一代建筑师所受教育的基本思想来源就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开创一个新时代的故事,追求创新和不同成为有追求的建筑师进行设计的普遍的出发点——这一规则在城市中基本是成立的。现代城市,是一个抽象形式的大集群,比较容易消化各种各样的“形式探索”。但浙江的乡村建设似乎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在大自然背景下进行乡村建筑群体的创作?传统的建筑教育在这方面没有回答。


拙以为,在今天这个时代、对乡村而言、尤其是对富阳这个诞生了《富春山居图》的乡村地区而言,这个问题似乎更与情调、情怀有关,似乎更应注重文化、历史、自然、和谐。当然,不是不要激情和创造,富有情怀的创造是更高级的创造。形式,应当从视觉游戏层面上升到审美层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