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⒉学理为明道之径

(2011-10-31 10:23:11)
标签:

学贵时习

好学下问

精思力行

谦逊和敬

明理实行

从容中道

默识心通

分类: 宋明理学

学理为明道之径

孔子只十五岁时,便断然以圣人为志。”希贤慕圣乃为学之大方、进学之初阶,不耻下问是圣人明道究理之品质。“有圣人之资,必好学,必下问”;“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舜自耕稼陶渔以至于帝,无非取诸人以为善”。“圣人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亦只是此心常存理常明”;“若不用戒谨恐惧,而此理常流通者,惟天地与圣人耳”。圣贤志道恳切,只是欲复归那天道而已,“故为圣为贤,位天地、育万物,只此一理而已”。学圣贤必当游其心、涵其意,学必自其近而易者始,“于此从容沈潜,默识而心通,则学之根本于是乎立,而其用可得而推矣”。“为学之道,更无他法,但能熟读精思,久久自有见处。尊所闻,行所知,久久自有至处。”“精思力行,朝夕不怠,久而若有得焉,则畴昔所闻一言之善,融会贯通,皆为己用,而其践履日以庄笃。”

圣贤之学乃修积功德所至,“为学用力之初,正当学问思辨而力行之,乃可以变化气质而入于道”。为学者不要穷高极远,“只言行上检点便是实”;空谈穷理究心之玄要,“其说至高,而荡然无守,流于空虚异端之归”。圣贤之学的要旨在修齐治平,而日常功夫则在待人接物,故学圣贤即是学为人也。“学而至于圣人,亦不过尽为人之道而已”,此乃切要之言。学而时习之,明而践行之,是为学圣贤的要诀。“未知未能而求知求能之谓学。已知已能而行之不已之谓习。”“学贵时习。须是心心念念在上,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求学在明理,明理贵实行,“徒明不行,则明无所用,空明而已;徒行不明,则行无所向,冥行而已”。知与行常相须,“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故当知促行、行进知,知行并进而达至明道尚德之境界。“圣贤教人下学上达,循循有序”;“心熟后自然有见理处,熟则心精微,不见理只缘是心粗”。学贵思,思必有得,“思索譬如穿井,不懈便得清水,先亦须是浊,渐渐刮将去,却自会清”。因此,为圣学当须臾不离正学,“圣贤之言,常将来眼头过,口头转,心头运”,切问近思,躬行实践,而与入圣贤门庭

学乃教者所授,教乃讲论之方,前贤据实理以教人,后生早晚受业以请益。故施教受学者,必“以谦逊自牧,以和敬待人”。“博之以文,开其讲学之端;约之以礼,严其践履之实。”“凡圣人之言皆悫实而精明,平易而精奥。”故教者细心揣摩而涵养其心,学者谨敬受教而沈潜其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如此涵养心性,则“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至临圣贤境界,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如此教者启学孺子,必使明于圣贤之道,知孝弟忠信之义。“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乃是儒学之机枢,圣门之正要,为学者正心诚意、积德养善的根本。“古人之教,自其孩幼,而教之以孝弟诚敬之实”;“及其少长,而博之以诗书礼乐之文,皆所以使之即夫一事一物之间,各有以知其义礼之所在,而致涵养践履之功也”。此正“先王学校之官,所以为政事之本,道德之归,而不可以一日废焉者也”。然而,“古人小学,只教之以事,便自养得他心,不知不觉自好了。”后世皆忘本逐末,怀利去义,而无复古朴民风,只得教人且把敬为主,做收敛身心、正本清源的功夫。故大德先贤屡言圣学心要,夫子言“非礼勿视、听、言、动”,孟子说“求放心”、“存心养性”,《大学》又教人格致诚正,程子后又发明一“”字。教人之道,惟在辨邪伪、正义理,尊礼教、定从违,使受教者循循焉由下学而上达。“盖理义以养其心;声音以养其耳;采色以养其目;舞蹈降登,疾徐俯仰,以养其血脉。”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