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庙(秋游泰山 一.)
标签:
五岳之首泰山岱庙原创摄影秀江晨曦旅游 |
分类: 旅游游记 |









遥参亭与岱庙之间是岱庙坊,又名玲珑坊,建于清代康熙十一年即公元1672年,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牌坊,高低错落,通体浮雕,造型雄伟,精工细琢,为清代石雕建筑的珍品。
正阳门始建于宋,毁于二十世纪中叶,现在的正阳门是1985年按照宋代建筑风格重新修建的。进入正阳门,两扇朱红大门,门上镶有81个铁制馒钉,有铺首,象征着岱庙的尊严,古时候只有帝王才能从此门进入。正阳门高8.6米,上面的五凤楼高11米,共5间,为九脊单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24根四方明柱,檐下斗拱出三翘四,墨线大点金彩绘,额枋金龙飞舞,远远望去翘檐翼然,翩翩欲飞。正阳门两旁置有东、西掖门。
进入正阳门,城墙四角楼之东角楼。
我登上了真阳门城楼。
北望岱庙及泰山主峰。
在东城墙看正阳门城楼。
依次进入配天门,“配天门”取孔子语“德配天地”而名帝王来岱庙祭祀时,于此门前降与,入门内黄帷少憩,并净手而入仁安门为单檐歇山式,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门上悬当代书法家舒同书额。

龟座重达20余吨,号称“山东第一大龟”。自古就有“摸摸乌龟头、遇事不发愁;摸摸乌龟腚、保你不生病;摸摸乌龟背、幸福过一辈;摸摸乌龟眼、眼亮心也明;摸摸乌龟牙、黄金向家爬;从头摸到尾、一辈子不后悔。”的传说。
入配天门右侧是汉柏院.


东御座(位于汉柏院北侧)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是现存最完整的乾隆在泰山的行宫;在岱庙中,东御座是地势最高的一个院落,院东为东华门,院西有垂花门,两门之间设置有两个仪门,所以要入东御座还要经过一个个高高的台阶,一重重的门,有着一种神秘而严肃的气氛。而正殿又位于高高的露台之上,充分体现了御用之宫高而尊的特点。 

正殿内抱柱上有一幅清乾隆皇帝的诗联:“唯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横匾为“勤政亲贤”。
仁安门,取意于《论语.里仁》中“仁者安人”始建于1266年,明嘉靖年毁于火灾后重修,面阔五间、进深两间、黄色琉璃瓦为明代遗留,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天贶殿是岱庙主体建筑,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大殿建于长方形石台之上,三面雕栏围护,长48.7米,宽19.73米,高22.3米。重檐歇山,彩绘斗拱,画瓦盖顶,檐下8根大红明柱,规模宏大,辉煌壮丽,与北京的故宫,曲阜的大成殿,合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
殿内祀泰山神(塑像是1984年重塑),面容肃穆,气氛庄。像高4.4米,头顶冕旒,身着衮袍,手持圭板,俨然帝君。龛上悬清康熙皇帝题“配天作镇”匾,门内上悬乾隆皇帝题“大德曰生”匾。像前陈列明、清铜五供各一套及铜鼎、铜釜、卤簿等。
中寝宫,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通高为11.7米。
【注】此图片来源于网络,非本人原创(在此向原作者表示谢意)。
岱庙后院的东西两侧,有两处惹人注目的古迹,东为铜亭,西为铁塔。铜亭又名“金阙”,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铸。亭为铜质,施以鎏金,亭长4.4米,宽3.4米,内祀元君铜像。璀璨耀目,端庄浑重,该亭以仿木结构形式装配而成,显示了我国古代精湛的冶铸工艺。西侧的铁塔为明嘉靖年间铸,造型质朴雄伟,原有13级,立于泰城天书观,抗日战争中被日军飞机炸毁,仅存3级,1973年移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