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歌剧
(2010-08-08 21:23:55)
标签:
杂谈 |
歌剧部分
【意大利】:十九世纪歌剧
意大利歌剧代表人物一:罗西尼【意大利】(1792-1868)
音乐风格特点:
1.
2.
3.
4.
5.
代表作: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威廉·退尔》是罗西尼的最后一部歌剧。
意大利歌剧代表人物二:贝里尼【意大利】(1801-1835)
音乐风格特点:
他的音乐带有深情忧郁的浪漫情调,由于他那些气息宽广、婉转美丽的旋律而被世人誉为“意大利的夜莺”。贝里尼的歌剧以其细腻柔美而区别于罗西尼,以其优雅郑重区别于同时期的唐尼采蒂。
代表作:歌剧《梦游女》《诺尔玛》
意大利歌剧代表人物三:多尼采蒂【意大利】(1797-1848)
音乐风格特点:
多尼采蒂与同期作曲家贝里尼遵循意大利的传统审美习惯,依照美好的歌唱旋律来抒发感情,在正歌剧与喜歌剧的领域追随罗西尼,力图创造出更加戏剧性的作品。
代表作:正歌剧《拉美摩尔德露其娅》喜歌剧《爱的甘醇》
意大利歌剧代表人物四:威尔第【意大利】(1813-1901)
早期 |
1830~1853 |
《黎哥莱托》、《茶花女》《游吟诗人》 |
重视合唱、打破分曲结构、强化戏剧场景。 |
中期 |
1853~1871 |
《假面舞会》、《命运之力》、《阿依达》 |
借鉴法国大歌剧、喜剧角色、“回忆动机”。 |
晚期 |
1871~1893 |
《奥赛罗》、《法尔斯塔夫》 |
乐队更加丰富,悲剧和喜剧都达到新水准 |
成就与地位:
威尔第是西方音乐史上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在坚守意大利音乐传统的同时研究并吸取法国德国音乐的伟大成就,并十分尊重瓦格纳。
意大利歌剧代表人物五:玛斯卡尼【意大利】(1863-1945)
真实主义: 19 世纪出现了一些同情贫苦农民和城市贫民悲惨遭遇的作家,他们把描写社会底层小人物命运视为己任,力求真实地反映他们的贫苦生活和他们的悲欢离合,以此暴露社会的黑暗面。人们把这些作家的创作倾向概括为“真实主义”,而把他们的作品称为“真实主义文学”。真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是乔万尼·维尔加。他的短篇小说集《田野生活》是真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真实主义歌剧的典型特征:
题材反映社会底层贫苦人的生活遭遇;剧情带有血腥凶杀的内容;戏剧发展紧张迅速;舞台人物性格突出;生活环境描写富有色彩;竭力渲染情感;音乐与民间歌舞密切关联,旋律易记动听。
代表作:轻歌剧《乡村骑士》
意大利歌剧代表人物六:普契尼【意大利】(1858-1924)
与“真实主义”的联系:普契尼的歌剧同真实主义歌剧有一些共同点,然而,他的歌剧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超越于真实主义歌剧。
创作特点:
1.
2.
3.
代表作:《图兰多》、《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
【德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歌剧19世纪被称为“歌剧的黄金时代”
德国歌剧代表人物一:韦伯【德国】(1786-1826)
韦伯在西方音乐历史上的地位,是以他的代表作《魔弹射手》确定的, 1821 年这部歌剧在柏林的首演,标志着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
《魔弹射手》的特点:
1.
2.
3.
4.
德国歌剧代表人物二:瓦格纳【德国】(1813-1883)
瓦格纳乐剧的特点:
1.
2.
3.
4.
5.
代表作:《尼伯龙根的指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纽伦堡的名歌手》。
【法国】:十九世纪的歌剧
法国大歌剧: 19 世纪 30~40 年代在法国特别盛行的一种歌剧形式。
特征:历史性的重型题材;长大的篇幅;庞大而华丽的场景布景;精致讲究的芭蕾舞和富于效果的管弦乐;音乐贯穿不用对白;除宏伟的独唱重唱外,合唱在歌剧中发挥重要作用。
代表人物:梅耶贝尔《恶魔罗勃》
抒情歌剧:19 世纪中、下叶法国的一种介乎于大歌剧与喜歌剧之间的歌剧。特点:以大量甜美的旋律见长,表现小人物的喜怒哀乐,睿智的玩笑或比喻甚至十分尖刻的讽刺。代表人物:古诺,《浮士德》
谐歌剧:19 世纪中、下叶法国的一种更加轻松戏谑的歌剧。代表人物:奥芬巴赫
法国歌剧代表人物一:古诺【法国】(1818-1893)
法国歌剧代表人物二:比才【法国】(1838-1875)
比才歌剧《卡门》:
1.《卡门》的最大艺术价值,在于为歌剧舞台留下了个性极为鲜明的人物形象。比才创造性地运用西班牙风味的音调、节奏及完整的舞曲,使剧中的人物、情节、环境表现得生动亲切、真实而又典型化。
“哈巴涅拉”“吉普赛歌曲”“
2.吸收了瓦格纳的主导动机的手法,将“斗牛士”风格的歌曲贯穿整部歌剧重要环节,使音乐与戏剧之间紧密结合,使整部歌剧相当精炼、紧凑,交织着浓烈的激情和色彩。
特点:1.现实主义的悲剧; 2.用音乐刻画形象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