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方音乐史——歌剧

(2010-08-08 21:23:55)
标签:

杂谈

歌剧部分

【意大利】:十九世纪歌剧

意大利歌剧代表人物一:罗西尼【意大利】1792-1868

音乐风格特点:

1.        音乐充满活力,戏谑与激情并存而且极富舞台效果;

2.        擅长美丽的花腔技巧尽情发挥,这是意大利歌剧的独特魅力;

3.        使用“罗西尼渐强”即不断地重复一定的音型造成逐渐增强的力度;

4.        乐队相对简单织体清晰透明,混合使用古钢琴伴奏的“清宣叙调”和乐队伴奏的“宣叙调”;

5.        序曲成功渲染整部歌剧轻松戏谑的气氛;

代表作: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威廉·退尔》是罗西尼的最后一部歌剧。

 

意大利歌剧代表人物二:贝里尼【意大利】1801-1835

音乐风格特点:

他的音乐带有深情忧郁的浪漫情调,由于他那些气息宽广、婉转美丽的旋律而被世人誉为“意大利的夜莺”。贝里尼的歌剧以其细腻柔美而区别于罗西尼,以其优雅郑重区别于同时期的唐尼采蒂。

代表作:歌剧《梦游女》《诺尔玛》

 

意大利歌剧代表人物三:多尼采蒂【意大利】1797-1848

音乐风格特点:

多尼采蒂与同期作曲家贝里尼遵循意大利的传统审美习惯,依照美好的歌唱旋律来抒发感情,在正歌剧与喜歌剧的领域追随罗西尼,力图创造出更加戏剧性的作品。

代表作:正歌剧《拉美摩尔德露其娅》喜歌剧《爱的甘醇》

 

意大利歌剧代表人物四:威尔第【意大利】1813-1901

早期

1830~1853

《黎哥莱托》、《茶花女》《游吟诗人》

重视合唱、打破分曲结构、强化戏剧场景。

中期

1853~1871

《假面舞会》、《命运之力》、《阿依达》

借鉴法国大歌剧、喜剧角色、“回忆动机”。

晚期

1871~1893

《奥赛罗》、《法尔斯塔夫》

乐队更加丰富,悲剧和喜剧都达到新水准

成就与地位:

威尔第是西方音乐史上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在坚守意大利音乐传统的同时研究并吸取法国德国音乐的伟大成就,并十分尊重瓦格纳。

 

意大利歌剧代表人物五:玛斯卡尼【意大利】1863-1945

真实主义 19 世纪出现了一些同情贫苦农民和城市贫民悲惨遭遇的作家,他们把描写社会底层小人物命运视为己任,力求真实地反映他们的贫苦生活和他们的悲欢离合,以此暴露社会的黑暗面。人们把这些作家的创作倾向概括为“真实主义”,而把他们的作品称为“真实主义文学”。真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是乔万尼·维尔加。他的短篇小说集《田野生活》是真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真实主义歌剧的典型特征

题材反映社会底层贫苦人的生活遭遇剧情带有血腥凶杀的内容;戏剧发展紧张迅速;舞台人物性格突出;生活环境描写富有色彩;竭力渲染情感;音乐与民间歌舞密切关联,旋律易记动听

代表作:轻歌剧《乡村骑士》

 

意大利歌剧代表人物六:普契尼【意大利】1858-1924

与“真实主义”的联系:普契尼的歌剧同真实主义歌剧有一些共同点,然而,他的歌剧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超越于真实主义歌剧。

创作特点:

1.   在题材内容上更为广泛,歌剧种类形式上更加多样,既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也有表现异国风情传奇的;

2.   突出受凌辱、折磨、迫害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强调用音乐深入刻画角色心理。

3.   更充分地调动了艺术手段,其中包括声乐与器乐更有机的配合、和声与配器色彩的恰如其分的运用等。

代表作:《图兰多》、《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

 

 

 

 

 

 

 

【德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歌剧19世纪被称为“歌剧的黄金时代”

德国歌剧代表人物一:韦伯【德国】1786-1826

韦伯在西方音乐历史上的地位,是以他的代表作《魔弹射手》确定的, 1821 年这部歌剧在柏林的首演,标志着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

《魔弹射手》的特点

1.   突出了德国民间传说民族性和浪漫特征,音乐中充满浓郁的民间生活情调;

2.   管弦乐队音乐充分发挥,烘托出大自然神秘诡谲(jué)的气氛,被门德尔松称为“浪漫主义的武器库”;

3.   这部歌剧另一个突出的成就是它的序曲,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预示着全剧的冲突和结局,运用“主导动机”以特殊的减七和弦,并将主导动机贯穿整个歌剧;

4.   《魔弹射手》以德奥歌唱剧为基本框架,同时接受了法、意歌剧的影响。

 

德国歌剧代表人物二:瓦格纳【德国】1813-1883

瓦格纳乐剧的特点:

1.   瓦格纳认为真正伟大的歌剧应以体现永恒精神的神话为主题

2.   瓦格纳要求他的乐剧像古代希腊戏剧那样是诗词、音乐、表演、舞台等诸种艺术综合的整体艺术品,每一部作品脚本都由他亲自动笔;19 世纪“综合艺术”及“标题化”音乐潮流的体现;

3.   打破传统歌剧的“分曲结构”,而采取了以“场”为单位的“无终旋律”织体,避免调性明确的段落终止,清晰地调性终止仅在整一幕结尾处出现;

4.   瓦格纳韦伯的“主导动机”、柏辽兹的“固定乐思”和李斯特的“主题变形”思路发展到极致;

5.   竭力回避拖延主和弦的出现,运用大量的半音和声与不协和和弦,且不协和和弦常常没有准备也不做解决,使调性重叠甚至是复调性的效果,导致古典传统的功能和声体系趋向瓦解

代表作:《尼伯龙根的指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纽伦堡的名歌手》。

 

【法国】:十九世纪的歌剧

法国大歌剧 19 世纪 30~40 年代在法国特别盛行的一种歌剧形式。

特征:历史性的重型题材;长大的篇幅;庞大而华丽的场景布景;精致讲究的芭蕾舞和富于效果的管弦乐;音乐贯穿不用对白;除宏伟的独唱重唱外,合唱在歌剧中发挥重要作用。

代表人物梅耶贝尔《恶魔罗勃》

 

抒情歌剧19 世纪中、下叶法国的一种介乎于大歌剧与喜歌剧之间的歌剧。特点:以大量甜美的旋律见长,表现小人物的喜怒哀乐,睿智的玩笑或比喻甚至十分尖刻的讽刺。代表人物:古诺,《浮士德》

谐歌剧19 世纪中、下叶法国的一种更加轻松戏谑的歌剧。代表人物:奥芬巴赫

 

法国歌剧代表人物一:古诺【法国】1818-1893

法国歌剧代表人物二:比才【法国】1838-1875

比才歌剧《卡门》:

1.《卡门》的最大艺术价值,在于为歌剧舞台留下了个性极为鲜明的人物形象。比才创造性地运用西班牙风味的音调、节奏及完整的舞曲,使剧中的人物、情节、环境表现得生动亲切、真实而又典型化。

“哈巴涅拉”“吉普赛歌曲”“
2.
吸收了瓦格纳的主导动机的手法,将“斗牛士”风格的歌曲贯穿整部歌剧重要环节,使音乐与戏剧之间紧密结合,使整部歌剧相当精炼、紧凑,交织着浓烈的激情和色彩。

特点1现实主义的悲剧;     2.用音乐刻画形象很成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