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并演讲:廖慧
记得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唱歌。在伴随着我成长的悠扬旋律中,我深深地渴望成为一名传播音乐的使者——光荣的音乐教师。直到那么一天,我一手捧着星海音乐学院的毕业证,一手捧着鲜红的音乐教师资格证,真正要投身到那个神圣的职业,开始了我新的征程。
蓦然回首,已然十年。我的音乐教学,坚持探索高效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情知互动,寓教于乐”的个人特色音乐教学风格。
近年来,萝岗区教育科研与发展中心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目标教学“六要素”教学方式的理念,即“知识、能力、情意,主动、互动、能动”。这个提法精练概括了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与新课程的思想非常吻合。在这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这个有着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重新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我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获取、能力形成、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意识、互动能力,尝试使“情知互动,寓教于乐”与“六要素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记得那是学习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一节课,这是一首四二拍带有浓浓傣族音乐风格的歌曲,教学需要同学们全情投入用歌声和舞蹈来诠释音乐的美。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歌曲中的情境相距甚远,我决定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到傣族人民世代生活的现实情境中。一首葫芦丝吹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悄然响起,伴随着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傣家人民居住和生活的吊脚楼、凤尾竹的出现,学生在惊喜中步入教室。看得出学生已经在感受浓郁的傣族风情了。考虑到中年级学生乐于参与活动的特点,我又设计了一个去傣族旅游的环节,希望孩子们更加深入接触傣族的风土人情。这时,我不再高高站着,而是和学生围坐在一起,边听《金孔雀轻轻跳》的背景音乐边欣赏图片,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在我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主动意识被激活了!他们纷纷抢着发言,如:“我们来到哪儿了”、“我发现什么了”、“傣族人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他们的房子是用什么做的”等等。同时他们也将问题抛向了我。有的孩子问:“老师,傣族人民为什么那么喜欢孔雀、大象呢?”“老师,傣族人为什么喜欢住竹楼而不住楼房?”“为什么泼水节的时候他们要互相泼水啊?”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回答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尝试着相互解答、相互帮助,很快便完成了歌曲背景铺垫的工作。而我也欣喜地发现,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养育了丰富的情感,实现了“情知互动、寓教于乐”,也很好地达成了知识、能力、情意的目标。
本次教学,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是个难点,关键要抓住孩子们“好奇、好动、善于模仿”的心理特征。于是,在孩子们的歌声中我表演了一段精彩的孔雀舞,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来感受舞蹈中的美感和乐趣,学生在整体亲历中做到了“心领神会”,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我就顺势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个时候的孔雀在干什么”?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孔雀在啄吃昆虫;孔雀伸长脖子在唱歌呢;它在梳理美丽的翅膀;孔雀展开了五彩缤纷的尾羽在翩翩起舞……,”孩子们的兴趣瞬间被激发起来了,课堂高潮迭起。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大孔雀的形象出现,和学生扮演的小孔雀通过听、说、想、做、唱、跳等一系列互动,使学生真正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营造了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整节课孩子们不断尝试以各种形式诠释这首歌曲,从各个角度品味了歌曲的艺术内涵。下课后,孩子们久久不离开音乐教室,不停在教室里翩翩起舞,仿佛他们真是傣族村寨里小小孔雀呢!我这只“大孔雀”也陶醉在课堂教学的成功感中,深深感悟到这节课孩子们真正实现了学中玩,玩中创造。“主动、互动、能动”让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也充分实现了情感的陶冶。
课后,我明白了,正是新的教育理念让我的音乐课堂能准确把握“知识、能力、情意”的三维立体教学目标,也让我的音乐教学有了“主动、互动、能动”的学生培养方向,更使我明白了高效的音乐教育是有捷径可循的。这种完全符合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方式,为我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也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平台。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我多年来苦苦寻觅的吗?于是,我更加坚定了当一名好教师的决心,更加坚定自己追求“情知互动,寓教于乐”的高效的音乐教育之路。
也许我的才智无法准确地诠释“音乐”的圣洁和崇高,但能做一名音乐教师,我的内心充实而快乐,因为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实施使我的教学充满了勃勃生机,使我的生命时常与孩子为伍。愿我的爱伴着孩子在音乐的海洋中自在遨游!(广州开发区第二小学
廖慧)
(本演讲获得“广州市萝岗区我最成功的一节课区目标教学演讲比赛”一等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