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比活动专家点评
(2011-12-19 00:20:54)
标签:
全国赛课专家点评教育 |
分类: 专家视点 |
中学组点评要点:
王安国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
一、整体评价:
是十年课改成绩及尚存在问题的集中展示。
应进行冷静思考和审视。
二、存在的三个共通问题:
1.部分教师的执教观念(课程理念)应进一步调整或改变。
如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部分课程设计源于教师的主管思维,学生在课堂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在唱独角戏。
必须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材、教态、设问、表情等都应从学生的认知和心灵出发进行设计。
2.如何关注利用音乐本体?
部分课未能从教学认知规律出发,不能理直气壮的直面知识与技能。
小学阶段应解决节奏、记号号、图形谱、音高、唱名、柯达伊手势、音乐句逗感知、乐谱教学等等,建立牢固的音准、音高概念。
3.一定数量的课在教学流程、手段、方法等方面形成了固定的模式。
一节好课是在连续的、环环相扣的、有效地音乐实践中生成中,师生在课中相互得到美感的。
连续的提问(喋喋不休)是不可能产生有美感的好课。
(本次赛课)在可行和形式上都有待创新。合唱、器乐课少,复合节奏、节奏谱练习、歌表演、小音乐剧等等课型无踪可循。
应重视课堂中的合唱教学。
合唱是无处不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工具。
目前课堂中的合唱谱形同虚设,要找到问题的症结。
应深入学习、再认识柯达伊、奥尔夫教学法的精髓。
可研究奥尔夫教学法的合唱叠合部分,合唱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是默契的,有目的的。
音乐本体与知识不矛盾。
学科的综合应适当。合理运用多媒体。
每种方法有不同的适应性。
不能再走之字形的弯路!
小学组点评要点:
尹爱青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总体评价:整体水平提高,课型特色鲜明。
一、好的方面:
1.关注歌唱基本技能
发声、呼吸等歌唱基本技能巧妙融于教学中。
2.关注音乐本位
在体验中理解音乐要素,如《田野在召唤》从学生着手;《小雨沙沙》关注了终止、歌曲拓展,钢琴(和声)伴奏等等。
教师的范唱注重音乐性,如《智取威虎山》,从音乐入手分析、倾听、体验。
3.板书设计巧妙
如《月亮月光光》、《翻身的日子》、《打字机》等
4.恰当地使用多媒体。
《梦幻曲》、《智取威虎山》合成器的使用巧妙;《田野在召唤》声部效果好。
二、问题讨论:
1.老师设计的问题是不是学生的问题?
部分设计、教案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但实际教学中却未能体现。
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是教学难点,这个难点可能是预设的,也可能是生成的(学生现场出现的)。如一节歌唱课中,学生完整演唱不足,切分音问题始终没解决没得到重视。
比方说,吃糖(对糖的体验),教师吃了糖,告诉学生糖多么好吃,但没有给学生吃,且不断问学生对糖的感觉怎么样,应该怎么吃?
2.怎样关注学生?
部分课教师讲得多,学生感受少。
如创编环节,教师们设计动作让学生做不是创编。
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室不是问题,课的结束不是学习的结束。
学生是星星,老师是太阳,太阳不是点燃星星,而我是照亮星星的内心。
3.如何进行提问的设计?
兴趣始于好奇,《白鸽》、《行花街》、《田野在召唤》的问题设计好。
学生的答案错了,或者与教师的不同,应进行探讨。听到什么?怎么听出来?可以更深入些。
不要怕不一致,生成点是课的灵气。成功在于不可预期的生成内容。
4.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特征?
倾听音乐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为了感知音乐。
5.关于三维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短期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需要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长期形成的。
目标的设定应生成和灵动。
吴斌发言:
吴斌,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秘书长,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
一、防止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一切为质量服务
防止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一切为质量服务
问题出现在观念上的认识不足。应重视防止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一切为质量服务。
合作与个体,广泛与教材,探索与接受,都不是对立的。
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最重要!
二、决定论和选择性,是永远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事物的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理解政策方法的调整。
矫枉不能过正——应少走弯路
二元不能对立,不要人云亦云。
人可以选择,选择是学习和历练。
三、音乐学习的两个重要原则:
1.音乐学习需要重复
不少老师教学中不敢重复,音乐学习需要重复,应变化重复。
比较是最好的音乐学习方法。
2.学会设问和提问
问题是起点,是主线,是过程方法,是探索,是目标,是重点……
老师要学会设问,学生才会提问,生成对好课非常重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