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在农场里》课堂实录及反思
(2011-11-10 15:23:06)
标签:
童话情景创设杂谈 |
分类: 实录 |
一、情境导入:
是有点远,不过同学如果能够听从音乐导航,其实也能很快到达。如果音乐的速度快,那我们的车就要开得(生答快些),音乐的速度慢,那就要开得(慢些),如果车爬上山坡,需要多用点马力、加点油(引导学生答),那音乐该怎么表现?(生答:要强一些),对!请用你的动作和表情表现出来。
师:“老师看看,谁的的车开得稳、能跟上音乐导航,老师就坐谁的车,记得可不能超速哦!”(生做好开车准备)
生:随着老师弹奏《在农场里》旋律的快慢、强弱做出不同的动作。
【意图:让学生先熟悉音乐、学会聆听,同时也有趣些】
师:“同学们的车开得真棒!看来老师得学学孙悟空七十二变才能做到每辆车里了。”
“我们到啦,看看,我们到哪里啦?”师呈示课件
生:“到农场里”
师:“农场里有什么呀?能不能用动作或是声音告诉大家?”
一生模仿兔子,众生:“兔子”
二生模仿猪叫,众生:“小猪”
三生模仿小牛,众生:“牛”
师:“能不能用音乐来表现呢?”
弹奏、指挥学生唱: 1 2
(师):小鸡 在唱 歌(生)叽叽 叽叽 。
【生由于是看着老师的指挥,心里没有一个具体的节奏概念。师接着出示节奏卡片。】
二、学习新课:
|
|
生有节奏地跟着琴按小二度上行移调演唱
|
|
师呈示
1 2
(师):小鸭 在唱 歌(生)嘎
|
|
师再呈示
【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节奏比较准确地唱答,师机动替换不同的动物,保持学生的兴趣。既是复习节奏、学习新的节奏X 0 X 0 ,同时还是进行练声】
生说:“长了很多”
“到底是几拍?”
“二分音符、两拍”
师:“我们再唱唱,第三句”师在唱的时候配上抬头的动作,提示学生旋律的走向。” 生唱,但是在4 4 ︱6 - ‖这个地方气息不够,声音突然变弱。
师:“这回节奏准确了,刚才牛爸爸门外听了我们歌唱,他说” 我正要来接小朋友到我们家时候听到大家在歌唱,于是没有打扰,等大家唱完再敲门,但我要把耳朵贴着门缝才能听见大家唱的第三句,声音太小了,怎么办呀?
生:“我们大声唱“于是有部分孩子扯着嗓子喊
师:“声音是大了很多,可是声音好听吗?”
生:“不好听……好难听……”
师:“我们要用丹田用力,丹田是哪里呢?看过打拳吗?来一拳”
“想想刚才你们哪里用了力后声音就有力并且强了很多?”
“肚子”
“对啦,这就是丹田用力,待会我们在演唱lulu叫时也要用这种感觉来唱哦”
三、拓展:
学生能够保持一定的力度演唱歌曲,基本还能将歌曲配上律动演唱出来。还剩下十分钟,不知怎么的,学生的律动的时候本来我想让他们绕成一个大圆圈律动,灵机一动想进行二声部节奏的渗透学习)
X
X
师:“农场里的小动物听到同学们的歌声高兴极了,小猪说,想和小鸭配合来跳个舞,请问小猪长得比较……”
“胖”
“那它走路的时候你觉得用哪个节奏来表现比较好”
“长的、二分音符”
“小鸭子呢?”
“短一点的,四分音符”
“我们先来模仿小猪的走路”
生随着旋律的节奏模仿起胖墩墩的小猪两拍一动地踏步起来,
“小鸭子怎么走?”
生又模范起小鸭,一拍一动走起来。
“小猪和小鸭要一起合作,我们班一半的同学扮演小猪、一半的同学扮演小鸭,同时开始表演”
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尝试简单的二声部节奏练习,刚开始小猪的节奏比较稳定,小鸭子这一组很容易受到影响,老师帮着小鸭子组稳定了节奏。
经过律动,孩子很兴奋,这时离下课时间只有三分钟了,我弹着音乐指令让孩子们坐下来休息,并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是躺或是趴等姿势聆听童声合唱版的《在农场里》,听完,刚好下课铃响了,师:“同学们,时间过得很快,我们要准备回家啦,农场里的小动物很舍不得大家,我们一起唱着这首歌曲,踏着小猪或是小鸭的节奏向小动物们再见好吗?”
生唱着歌儿,踏着有节奏在步子离开了音乐室。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我在新学校上的第一节教学研讨课,原来只是说级长来听,直到上课时才发现了校长、主任、还有其他几位老师也坐在课室里。后来听说校长听了十分钟后去拉了另外一位在当天下午即将要上研讨课的老师来听我的课,说是要他来听听我是如何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的。呵呵……这多多少少在课后是对我的小小的肯定。
还好,我接到听课通知后会时不时琢磨下要上什么样的课——“备教材”,在平常课中先好好了解了班上学生的情况——“备学生”,在上课的前一天晚上终于理顺了教学思路,将教学设计定稿下来。看来,不管是谁来听课,总是要认真准备才行,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这节课中,我觉得比较满意的地方是学生的课堂常规建立得比较理想,对于刚入学才两个月的一年级小学生,从如何排队进入音乐室?如何按照座位要求坐好?如何听懂教师发出的音乐指令,知道要安静了、要集中精神了?知道歌唱的状态该如何保持?例如挺直背、口腔打开、笑肌提起等等。这当然离不开平时的点滴渗透。
教师在课堂的激情也是直接影响着学生。当我看到突然来这么些人,知道是无法逃避和退缩了,估计是急中生智吧,反而激发起我的激情,出乎意料的将预设的故事情节拟人化地表达出来,看着孩子闪亮的眼睛盯着我、时不时有可爱的笑声,又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我知道我已经吸引了孩子们了,这时我就更放得开了。比如在4 4 ︱6 - ‖这个地方学生的气息不够,声音突然变弱,我没有直接说出学生们的气息不够、声音弱,而是借助第二段的主人翁——牛,夸张地用牛爸爸的语气表达出,再一次吸引了孩子,同时也提出了歌唱的要求。
我感到不足的地方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还不够清晰,导致课堂的后半节过于仓促,有虎头蛇尾之嫌。原来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进行全班律动,但我担心全班动起来会浪费很多时间,于是临时改变为二声部节奏的律动。
X
X
这个律动学生的之间的配合还是可以的。但是课后我感到很冒险,所幸是这班孩子真是很聪明。二声部的配合是我在这个班里从来没有尝试过的,我也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念头,就是想让他们尝试做,目的是巩固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节奏。在最后离开课室孩子们还能够他着稳定的节奏离开,这点让我比较开心。
另外,难点的把握还不准确,导致在突破难点上留下遗憾。我最初设置的难点是2 0 ︱2 0 ︱中的休止符,在实际教学上发现其实也不是最难的,课堂临时出现了新难点是4 4 ︱6 - ‖这个地方学生的气息不够,对于6- 这个二分音符的节奏把握控制不准确。我还是没有说到点子上,还是有部分学生这个新难点没有突破。
还有遗憾的地方是课堂的前半段估计是我的话讲多了,也浪费时间,导致后半节学生没有时间最后一次完整地演唱乐曲,就匆匆地要下课了。
课是上完了,看着孩子们高兴地和我再见,心里是满甜蜜的,这就更让我觉得要好好地经营好每一节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