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文化常识汇总选择题(共77题)(26-36题)

26、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晦:农历每月第一天。
朔: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B. 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 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选A.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27、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赋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B. 赋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C. 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D. 阴阳: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
选D. 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
28、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B. 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C. 上古时期,姓氏有别。姓的偏旁为“女”,反映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只有通过不同的姓来区分不同的部落。
D. 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贱者有名无氏。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
选B. 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29、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商周三代,常以封地名、国名、官职名、居住地、职业技艺及祖先的字为氏。
B. 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的老百姓只有名,不配有氏。
C. 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D. 青冢,指杨贵妃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选D. 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30、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B. 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C. 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庙号。
D. 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选C. 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1、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在皇上身边做文书工作。
B. 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C. 贾人:商人。
D. 出官:(京官)外调。
选A. 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32、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B. 教坊:唐代官办管领武术、军队训练的机关。
C. 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D. .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选B. 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33、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B. 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C.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 (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而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3)指唐之禁军六军。
D. 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太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
选D. 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
34、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B. 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C. 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D. 河内凶:河内遇到外敌入侵。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外敌入侵。
选D. 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5、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B. 粟: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也泛称小米。
C. 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清代叫庠。
D. 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选C. 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36、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B. 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C. 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D. 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律诗和绝句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
选D. 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