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鹊桥仙》阅读教案设计

(2016-06-06 16:51:41)
标签:

365

分类: 团队建设

《鹊桥仙》阅读教案设计

史晓亮

 

教学目标:

1、诵读鉴赏《鹊桥仙》淡而不伤的风格

2、比较阅读:《鹊桥仙》与《迢迢牵牛星》在写法和情感抒发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孔雀东南飞》里善良多情的刘兰芝与小姑道别时最后一句话说“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其中“初七”是指农历七月初七,也称之为“七夕”、乞巧节。”鹊桥相会”,“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这是一个怎样美丽动人而又充满浪漫神话色彩的节日!如今,它已被国务院在今年6月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往昔,它又曾引来多少诗人墨客的倾情咏叹!这其中最脍炙人口、传诵不衰的绝唱,当然要推北宋风流才子,婉约词代表——秦观的《鹊桥仙》一词了。(投影标题)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这首词。

二、FLSH动画示范朗读。

三、感知文章

1、学生自读自学此词

2、指导诵读:假如男女生分成两组配合诵读,分别应读那些句子?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投影)

点拨:上下两片,每片五句,结构近似。五句话中,上下片前三句侧重写景抒情,应读得柔缓些;后两句侧重议论,应读得稍重有力些。

3、男女学生配合试读,进一步沉浸进词境

四、品悟意境

前奏

[]刚才我们反复诵读本词,不知大家感觉如何?19世纪初英国著名的诗人济慈曾说:“诗歌中,听得到的声调是优美的,听不见的声调更优美。”诗中也有“听不见的声调”吗?它们在哪里呢?它就在诗的意境中。下面,我们就从景和情入手,运用联想和想象,来探究它的意境。

互动探究

l、学生先谈个人感受:可以说内容也可以说手法,可以说感受最深的—点也可以谈几点,可以联系现实也可以回顾历史,等等。

2、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词一开始即写“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时初秋夜空的美景: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在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在长空飞驰。“巧”不但说织女手巧,还暗点民间节日——乞巧节。(相传织女织造云锦,是纺织能手。民间风俗,七夕之夜,女孩子们陈设瓜果向织女乞巧。)将初秋的彩云与织女的巧手联系起来,马上进入一种特定的情景,这也为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布置了一个美丽的背景。(大家都知道)牵牛星在夏末秋初之际光彩特别明亮,与织女星的距离也最近,故有渡河相会之说。“飞”字极写牛郎赴约的迫切情景。在古人看来,只有“飞”才能解决巨大空间距离所造成的困难。此外,星在飞动,似乎就能传递一些信息,牵涉到牛郎、织女这特定的对象,所传递的就只能是离别的愁恨,其中包含着对破坏美满爱情婚姻的顽固势力的愤恨情绪。所以,“恨”字也是照应写双方。开篇极其工整的对偶句,将时令、环境、乃至人物的神情风貌都生动地传达出来。

至此出现“银汉迢迢暗渡”,大家是怎样理解“迢迢”的?

“迢迢”(1)、形容河面辽阔和双星间隔遥远,(2)、相见不易,也表现出他们愈急于相见、愈觉得长途漫漫的心情。(3)、“迢迢”,同时还可以形容牛郎织女相思的迢递久远。七夕相会一年一度,来之确实不易,他们不仅要忍受漫长时间的离别相思的痛苦折磨,而且还要克服“银汉”这一广袤空间所带来的困难。

“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写作特点:想象手法的运用,意境美;语言淡而有味;情趣盎然。>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按说接下来按情节发展,就是写牛郎织女相会的场面了。可是词人不作却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倩侣在金风玉露之夜,在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是多么美好幸福的时刻,天上一次相逢,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呀!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是金风玉露时。“金风玉露”指的是什么?同时还另有深意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1)秋风白露(2)情侣相会美好时光(3)象征他们的爱情高尚纯洁。“一相逢”和“恨”呼应,并且和“无数”对比,构成无穷大的反差,是对牛郎和织女爱情价值的高度肯定。许多人为牛郎、织女聚少离多而惋惜,作者却借金风玉露来烘托他们高尚纯洁的爱情和坚贞的品德,此夜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在两性观念中,作者将爱情推到首位,这在只知道门当户对,光宗耀祖婚姻盛行的古代有看振聋发聩的作用。<写作特点:立意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相见时难别亦难”,以上写“佳期相会”,下面便是以置身空中的角度写“依依惜别”,就眼前的景物写“柔情似水、”两情相会的情意,就像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以具体的水写抽象的柔情,使之形象化为可感事物,更容易理解。李后主也用春水写愁,把愁具体形象化,请大家一起说,是哪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美好的佳期就在眼前,为什么还会如梦呢?同学们是怎么理解的?)这句着重写心态(1)、极言相会不容易,既见而惊,美好的相会又象梦境一样迷离。(2)、惊而后喜,分别太久,见面时就有了“乍见翻疑梦”的感觉。(3)、喜而复疑是梦,因为相聚短暂,一刻千金,更有好梦不长的忧虑。

“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这句历来人们都认为写的好,特别是“忍顾”一词,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呢?可以换成“忍踏”吗?为什么?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逞论其他?不忍心看,就更不忍心走了。一个“忍”字,千回百转,无限辛酸,把难舍难分的情景真切地表现了出来。一次短暂的相聚之后又是长时间分离的开始,其实“一千年的的相隔,一千年的等待!”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见面时恨不得飞渡银河,分手时不忍回顾归路,两相形成强烈的对比。恋恋不舍之情至此达到高潮,离人的情感似乎又要坠入痛苦的深渊。然而,词人笔锋再次陡然转变,迸发出全词最高亢的音符:“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是词的结句,是本文的主旨句,写出了主人翁的心愿,也是对他们的深情慰勉,表达了作者的爱情观。意义是尽管相会的时间极其短暂,但是只要彼此真挚的相爱,坚定不移。那么年年就有此会,这就是无尽的爱,永恒的爱;而人间夫妻即使朝朝暮暮形影不离,也终有生离死别之日,以此永恒的爱与人间有尽期的爱相比难道不是“胜却无数”吗?这就是短暂和永恒的辩证法,至此,词的主旨就升华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

五、点拨升华:

由“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探讨词人的爱情理想“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是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虽天各—方,但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才是最珍贵的。边—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

六、拓展延伸:

《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对比阅读

问题:比较两首诗词的异同点

同:都根据传说,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作者对爱情的看法,曲折的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景交融,以情动人。

异:1、《迢迢牵牛星》诗写双星别离,表现的是离愁别恨;《鹊桥仙》词却写鹊桥相会,是对纯洁、高尚、忠贞不逾爱情的赞颂。

2、《迢迢牵牛星》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描写为主,情景交融,声情并茂。《鹊桥仙》则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籍,余味耀永。

3、《迢迢牵牛星》出自《古诗十九首》虽属于文人五言诗,但仍带有浓厚的民歌风味。故语言兼有民歌和文人诗的特点,既显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又含蓄深沉。《鹊桥仙》出自婉约派名家秦观之手,体现了他一贯的语言风格,婉约清丽,饶有情趣。

七、歌曲欣赏:

播放《鹊桥仙》歌曲与《迢迢牵牛星》配乐朗诵,让学生进—步体会二者的异同,感悟中华古典诗词的强烈艺术感染力。

八、作业:课外阅读鉴赏

辛未七夕(唐·李商隐  

鹊桥仙   七夕  (南宋  朱淑真)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附:板书设计:

上片——鹊桥相会:

         七夕之景        纤云     飞星金风玉露

         评价相会        传恨     胜却人间无数

下片——依依惜别:

         离别之苦        柔情      忍顾归路

         抒怀议论        久长      朝朝暮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