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2013-04-01 18:48:45)
标签:

老湖

开平

赤坎

碉楼

古街

分类: 广东旅行线路与攻略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也许这里的场景,你可能在电影里见过,带有西洋风格的中式骑楼,斑驳陆离的外墙,沿街的小店铺、小摊档,早已被人遗忘的繁体字招牌,彷佛将你带入清朝或者民国时期场景,但它绝对不是影城里搭建的人工场景,看起来很梦幻老街,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街道,这个老街就在广东江门市开平的一个古镇——赤坎。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很多人知道闻名遐迩的开平的碉楼,但是却忽略了赤坎的古街,如果说碉楼是建筑史上的奇葩,那么赤坎的古街则是一个梦幻的空间,行走在典型的岭南古老的街道上,堤西路上延绵不绝的骑楼,可以带你进入过去的时光。赤坎古镇,建于清朝顺治年间,已有350多年的历史了,古镇的街道依然保持着中国八十年代的原貌,尽管看起来破旧不堪,却别有风味。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赤坎镇距离江门的开平市区大约12公里,从深圳出发,沿着G4京港澳高速,经过广州进入G15沈海高速,转入325国道,便能到达赤坎镇。全程269公里左右,行驶约三个半小时。当然也可以由G4京港澳高速,经过虎门大桥、G9441莞佛高速、G15沈海高速,也能到达赤坎镇。如果说你不想记住这么复杂的线路,打开你的GPS,将目的地设定在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赤坎镇,导航一样能将你带到赤坎,如果你不想自驾,广州、深圳都班车直接开到开平赤坎镇。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赤坎古镇的老街最集中的是在谭江北岸,沿江而建的都是带有欧陆和南洋风情的骑楼,因为开平也是有名的侨乡,当年很多人远渡重洋到国外谋生,或者到东南亚一带打工经商,将赚到钱带回国内,在老家修建房屋,当年建筑物自然也有了中西合璧的特色,有的像是南洋风格,而有的则是欧陆风情。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骑楼是赤坎古街的最大的特色,就是所有的建筑物都在一楼临街的地方修建了一层楼高的走廊,每家的走廊都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走廊的街道。走廊里面就是各家的店铺门面,即使刮风下雨,走在走廊中丝毫不受影响,可以安然地逛街。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走廊的上方就是二楼的楼层,也有少数店铺,但大多数都是自己的住家,下面是店铺,上面是住家。二楼像是骑在一楼之上,所以当地人都成为“骑楼”,赤坎古街几乎都是这样的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在南方城市还保留很多,例如广州市也能找到这样的骑楼,只是不多而已。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赤坎古镇有很多有名的地方,堤西街的欧陆风情街,拍过《三家巷》、《廖仲恺》等电影的影视城,民国时期名医张景辉的景辉楼,1920年开设的司徒氏图书馆,还有五大会馆遗址,古渡口等等。不过,我觉得游览赤坎古镇最好的方式是随意逛逛,不用带着地图和攻略,拿着相机沿街而行,看到什么拍什么,看到好吃的,边停下来歇歇,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食。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由于清明节期间从国外回来祭祖的人很多,加上看碉楼油菜花的游客不少,一路堵车,我们到达赤坎镇的时候,已经是中午,大家饥肠辘辘,一过一座小桥,便见到了一家餐馆“九间房”,很多人坐在骑楼的走廊吃了起来,我端着碗走上二楼,发现另有一片天地,房间里面就是许多桌子板凳供游客吃饭的,不过四周墙壁上有很多当地的老照片。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刚吃上一碗五块钱的芝麻糊,便有随行的朋友打来电话,说是往里面走还有更多好吃的地方,那才是本地人常去的,外面都是游客吃饭的地方,他们已经在一家餐馆准备开吃,于是匆匆忙忙拍了几张照片,便沿着街道往古镇里面走去,渐渐地游客少了很多,一路都是骑楼,因为想着大家要在一起吃饭,于是先赶路,回头再拍。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四处问路,找到大家吃饭的那条街道,还没走到餐馆,便见到了卖豆腐角的小摊子,好多人围着买吃的,还有拍照的。 豆腐角 可是赤坎有名的小吃,豆腐和鱼、虾、肉、香菇等蔬菜一起放在平底锅上煎,鱼肉的油将豆腐煎得金黄色,味道都进去了,然后将各种东西放进豆腐成为馅,卷成三角形,吃起来外脆里酥,十分好吃。据说赤坎最有名的豆腐角有两家摊档,一个是关松,一个是马仔。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我们吃饭的地方就在边上,叫做万利饭店,看到门口的摩托车,就知道这里是本地人喜欢光临的小餐馆,不过这里的招牌菜不是豆腐角,而是煲仔饭。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这里的煲仔饭最特别的是,全是柴火烧出来的,我到店的时候,师傅正在忙着做呢,在饭上面放上各种好吃的食材,黄鳝、腊肉、田鸡、猪肠、香肠等等,放在柴火上煲着,等这些肉的油慢慢渗透到饭里,砂锅底下形成一层锅巴,香味四溢,混合着柴火的味道,显得更加古朴。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赤坎吃煲仔饭的地方有两处是大家公认的,一个就是我们吃饭的万利饭店,还有一家叫做小煌饭店。八块钱一份煲仔饭,估计一个人吃了,什么都吃不下,看来只能品尝一个味道的煲仔饭。有人提出,不如将餐馆的所有品种的煲仔饭各点一份,我们每人拿一个碗,一个个尝尝,于是乎,桌子上面端来了一溜砂锅。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有些人早已忍不住香味的诱惑,正要动筷子,立即被摄影发烧友给制止了,还没拍呢,不能吃,自己手上除了相机,已经拿着筷子了,呵呵呵。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在吃煲仔饭的时候,还买来了豆腐角、番薯饼、咸汤圆等,大家一一分享品尝了,吃完之后,继续逛街。走在古老的街道上,感觉像是到了中国的好莱坞影视城,破旧的店铺,陈旧的招牌,无一不引起我们拍摄的欲望,远远超过对吃喝渴望的程度。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最喜欢这些留着繁体字的地方,完全保留着民国时期的特色,当时的那些店铺,那些房屋,如果不是这些刺眼的红布横幅,真有种时光倒流的错觉。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这栋楼房最有特色,深水埗妇女职工夜校,岭南国术研究社,三水黄馆,香港蔡李佛国术会等等,从上面的招牌还能看到那个时代的影子,现在不仅是这些招牌无法见到,这些夜校、会馆更是不能再现了。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在这幢建筑物的楼下,是当年的一家典当行,墙壁上还留着大大的“押”字招牌,十分巨大,同行的朋友都忍不住过去拍照留念,看看有多高。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这家店铺上面摆满了各种狮子头,是一家卖舞狮用品的店,在民国十三年开店的。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在一家开着的大门口,看见了里面的楼梯,很有点电影《2046》的味道,可以想象着男主角周慕云当时站在楼梯上,等候苏丽珍的神态。当我在这里发呆的时候,随性的朋友走进去看了看,别看外观这么破旧,仔细看看楼梯的台阶上景致的纹路,可见当年的繁华。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抬头看上去,二楼的窗外还开着,走廊屋顶上,还有蓝色的国民党时期的图案,似乎当年的繁华时光还在延续。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有一帮喜欢品尝美食的朋友,一路惦记着去吃糖水,据说赤坎有一家叫做英记糖水的小店,卖糖水还要排队,都说老板的态度不咋地,可偏偏非要去等候着,看来这必有它的秘密。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终于买到了糖水,拿在手上拍一张,但是表情已经暴露了垂涎的急迫心情。一块五毛钱一杯糖水,价格够公道,有各种味道的糖水,都尝试了一下,虽然都有点椰子的味道,不过冰凉的糖水确实不错。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一路边吃边走,太多的美食让人目不暇接,在赤坎镇,还有艾角糍、牛栏糍等小吃,而其他地方都能见到的小吃更是无法一一道来,可惜肚子装不下,只有边走边拍。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赤坎镇最大的两大家族是关族和司徒氏经过几个世纪的争强斗胜,造就了赤坎的繁荣,赤坎镇以塘底街为界,一分为二,西边的上埠由关族控制,东边的下埠为司徒氏的地盘。民国十四年(1925年),司徒氏的家族图书馆在下埠江边落成,不到5年时间,关族的家族图书馆便于上埠堤西河畔崛起,与司徒氏图书馆遥守相望。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赤坎镇的堤西路、堤东路、中华路、牛墟路好几个路段都是拍摄骑楼的最佳地点,我们一帮人漫无标目随街游逛,看到不错的景物就拍。 虽然有很多的房屋濒临倒塌的境地,不过也有很多保管和修缮得很不错,这家祠堂似乎也经过了翻修,不过依然能看到过去的痕迹。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街头的电影院早已经荒废,赤坎的骑楼大多数的店铺都是做些小生意,看起来像是中国80年代的街道。据说曾经繁华的集市在开平市搬离赤坎镇之后,便渐渐没落,但正是这种没落,才使得赤坎没有被开发,得以保持了原来的风貌。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一些背街的地方,没有店铺,还是居住着当地的居民,房屋虽旧,不过门前的一大盆鲜花让房屋增添了不少的色彩,居民们早已习惯了游客在门前游荡拍照,依然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方式在这里生活。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虽然有很多收费的旅游景点保持的很好地维护,但是大街上卫生还是没那么好,当然你也可以认为这就是小镇的原貌,如果当地的政府更好地重视这些免费的地方,加以管理这些古街,将会带来更多的游客。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很多的楼台亭阁依然能见到过去繁华的影子,可以想象当时的人家,坐在楼上就可以一览街上的风光。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一百年前,赤坎凭借潭江水路运输的优越地理位置,从一个渡口码头成长为一个岭南商贸重镇,经济的繁荣在20世纪30年代达至鼎盛。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从阳台晾晒的衣服可以看出,老街上的房屋多数都住着人。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但是很多破旧的窗户不难看出,早已人去楼空,据说很多的房屋主人都去了国外,想找到他们估计也不容易,也许这就是很多房屋年久失修的主要原因。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据说在赤坎镇,曾经一度咖啡屋、冰室曾在镇上随处可见,甚至连烟馆、赌场、妓院的生意都十分兴旺,当时,一条街道上,就有多家妓院,只是经过文革之后,这些过去繁华的副产品已经被彻底铲除了,至今都未留下一点点痕迹。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在收费景点,游客要多得多,门口竖着很多广告,《让子弹飞》等等电影的拍摄地,也吸引了游客的兴趣,不过我们这次主要是逛免费的古街,所以这些更有代表性的地方,我们加以忽略,也许将来再来看看这些地方,而那些老的街道,说不定哪天再来,就不复存在了。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在离赤坎镇中心五六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叫做加拿大,据说是村里大多数人都移民去了加拿大,从而村子得名加拿大。与以碉楼而著称的自力村、降龙村相比,这些地方可能你会觉得不屑一顾,但是有些老房子依然毫不逊色。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村口水塘边,有一个关公祠,但是因为无人光临,早已成为村民堆放柴火的地方。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在一栋房屋的前门,看到了新翻修的坟头,看来有回来加拿大村的家人在清明节前夕过来拜祭。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无法想象,在这么偏僻的地方,还有这样修建豪华的房子。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村庄的中间还有一栋房屋,屋顶上画着一个枫叶,很像是加拿大的国旗上的枫叶,屋门头上写着侨苑,还有几位村民住在这里,更像是一个村屋的管理处。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空无一人的房屋,窗户上的精雕细刻,依然能看出当年的奢华。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这是村子里最大的一个碉楼,据说是当有战乱或者土匪来时,村民都可以集中在这里躲避。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雕花的铁栏杆围着小院落,看见我们到来,一条看门狗在院子中狂吠着,可以想象它在这里如同这些老屋一样,是多么的寂寞。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村里很少看到人,有时候来了几辆大巴,涌出大批的游客,游客过后村子又恢复了惯有的冷清。偶尔也会有村民经过,看起来像是过来管理或者是维修的。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村里门口来了一些汽车,看来是回来祭祖或者看望家人的。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从加拿大出来,在325国道上汽车没开多远,路边便看到了一座牌坊,写着三门里,老远看着一排排的青瓦房,我们将汽车开进去,有好大一个空地,空地边上就是一个水塘,布满了绿色的浮萍。下了车,便见到一颗古榕树,一些村民在树下聊着天,见到我们的到来,老人们纷纷介绍村子的历史。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进村才知道,赤坎镇芦阳村委会三门里村是开平最古老的村落之一,曾经参选过广东最美村落,它的前生是关氏家族的村落,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三门里村是关氏家族的第十四世祖关芦庵于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从赤坎镇关族的始居地大梧村分族,迁来兴建而成。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在三门里村,关氏家族一直延续着一项民俗活动,那就是农历九月十五的“石狗节(石狗诞)”。三门里塘基原来有一对雄雌石狗,是关氏第十七世祖关圣徒阿婆的随嫁之宝,被族众视为圣物。传说石狗很有灵气,摸摸它们能够带给人平安吉祥。传说在清初某年的农历九月十五日深夜,一群土匪进村抢劫,被石狗发现,便狂吠向村民报警。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将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五日定为“石狗诞”,纪念石狗护村的功德。村民们还以圣徒祖的名义将祖祠田地出租的租金建立“石头基金”作为石狗诞节庆的经费。每到农历九月十五日,家家户户都要做米糍祭祀,村里要用经费买三牲(猪牛羊)祭拜石狗,请戏班搭台唱大戏4天。远近关氏家族的乡亲和其他族姓的乡亲都要围聚三门里,共同看戏,享受石狗节的欢乐。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三门里村落极具特色,村落格局整齐一致,但是经过统一规划之后,每户用地的地块基本相同,可惜新翻修的村屋完全失去了旧日的色彩,使得古村落无法寻觅旧日的踪影。据说三门里立村之初,这里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洪涝以及时常出现的土匪不时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芦庵的第四个儿子曾在村旁建了一座砖木结构、高3层的碉楼—瑞云楼,供村民避难。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随着关氏家族人口的增长,原有的碉楼已经不能满足村民防匪防洪的需要,于是,关氏第十七世祖关圣徒(1510-1586)夫妇献出家庭积蓄,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又在村后高地建起了第二座碉楼——迎龙楼。迎龙楼是开平现存历史最早的碉楼,保存了开平碉楼的早期形态,反映出从传统合院民居向碉楼过度的特征,迎龙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迎龙楼,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152㎡,建筑面积452.10㎡,砖木结构,楼高3层11.4m,为全村制高点,四角各有一个向外突出的落地式塔楼,塔楼的第2、3层开设了“︱”字型射击孔,完全是从防御功能出发,使射击角度能够覆盖周边更大的范围。迎龙楼距今至少有440多年了,早先的瑞云楼因年久失修,于1962年拆除。迎龙楼被保存下来,成为了关氏家族现存最古老的文物。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在清明节的前夕,这次的赤坎信马由缰之行,我们走的全都是免费的古镇老街,虽然走马观花的方式显得有点匆忙,不过依然不失为一次清明怀旧之旅,如果你喜欢这种怀旧的情调,不妨抽点时间过去开平的赤坎镇,慢慢享受那种旧日的时光。


提供旅行资讯,解答攻略问题,请关注我的微博: @行者老湖

赤坎古镇——清明节怀旧之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