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部希腊圣经

(2013-08-05 06:08:53)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向爱琴海

    黑格尔曾说:“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是在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那么,家园是什么呢?家园的内涵是“有我的根的地方,我所属的地方。家园的大小仅仅通过心灵的选择来决定:可以是一间房间、一处风景、一个国家、整个宇宙”。家园永远与精神、与心灵、与情感相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欧洲人看来,他们的精神之根就是古希腊,古希腊文化对后世欧洲的影响是极为深远和深刻的。作为古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古希腊文学,也成了欧洲文学的源头之一。而荷马史诗又是文学这块园地的一朵奇葩,它以其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成了史诗的典范,不朽的名著。它所体现出的精神内涵是对古希腊人生存观念的总结,它浸润并滋养着包括希腊人在内的后世欧洲民族的精神与文化世界。

公元前八世纪是荷马史诗产生的时代,也正是希腊古典文明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文明诸多方面的突破,荷马史诗以整个希腊以及四周的汪洋大海为主要的背景,展现了希腊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并为日后希腊人的道德观念确立了典范。史诗中的英雄既追求一种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其中又包含着一种人神同性的宗教观念,史诗中对人神关系的处理成为后世希腊人的神圣依据,因此,有人将荷马史诗称作 “希腊的圣经”。在古代,之所以有许多城邦争夺“荷马故乡”的荣誉,这不只是由于荷马是一个著名的游吟诵诗人,恐怕更主要的是因为“荷马是流传到现在的整个异教世界的最早的历史家”,也就是说,他是希腊古典文化的创始人。

    在今人看来,荷马史诗通篇呈现出一种天真的叙事风格。在荷马的世界里,我们看到,诸神可以在任何他们想到的时间里来到人间,与他们想要与之交谈的对象讨论任何事务,其中没有任何的障碍。英雄们则通过祈祷的方式与之沟通,并得到神灵的帮助。而神的旨意最终总是会被顺从。可以说,神与人的交往是直接而具体的,神对人间事务的参与贯穿始终。比如,在《伊利亚特》中,诸神时常化身为某人或某种动物鸟类出现在人们的身边,或是给予帮助或是带来灾难:神救人脱离不该死亡的境地,如波塞冬之救埃涅阿斯;神引诱人走向命运:就像特勒波勒摩斯被摩伊拉鼓励去与萨尔佩冬作战,终于死亡;神直接指导作战,如宙斯派伊里斯指导赫克托尔;神赐征兆显明旨意;宙斯也亲自督战,使双方战斗均衡各有死伤等等。诸神还分作两派各自帮助自己喜爱的英雄,甚至为此而彼此大打出手。

再比如在《奥德赛》中,奥德修斯的归途也充满了神意的阻挡和指点:奥德修斯因得罪了海神波塞冬而在回家的途中受到他百般的刁难,令其多年回不了家。但雅典娜女神却喜爱机智的奥德修斯,她离开众神,从奥林波斯山飞下,来到伊塔卡岛,扮作达菲人的首领曼提的模样,鼓励奥德修斯的儿子忒勒马科斯不要放弃希望。而后,当忒勒马科斯看到雅典娜像飞鸟一样穿云而去时,明白这是一位天神显灵,从而精神振奋。奥德修斯终于重返故乡更是得益于雅典娜一次又一次的帮助。

这种看似幼稚的叙事风格在史诗中比比皆是,但它实际上是向我们揭示了另外一种不同于现代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对于希腊人而言,他们不仅深信,神是可以被感知的,人是可能真实地与神相遇的。而且,更为关键的是,神明的意志及其行为才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真正背景和原因之所在。

相比之下,2004 年,由美国好莱坞推出的大片《特洛伊》却刻意表现出一副去神话化的意图,想要呈现所谓真实的历史。这种用今人的想像来“解释”古代、用十足的现代观念去删改希腊人故事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现代人思维方式的典型表现。它将古人眼中的不可更改的必然和神意换成了凭个人的勇敢或运气便能改变的偶然,这是古今思维的巨大不同之处。的确,在《伊利亚特》中,我们没有看到特洛伊的城墙、希腊联军的营帐,也没有看到特洛伊王宫中的任何军事会议,但我们却看到了奥林波斯山上诸神所召开的调停会议,我们还看到了诸神干涉战争的种种言行以及他们为各自所喜爱的英雄所发生的争吵。甚至在英雄与英雄之间的博击中神也会穿插进来。《奥德赛》中虽然也表现了奥德修斯的机智和谋略,但更有神意的指引和神明的具体帮助,一切的艰辛和最后的胜利都来自于神的意志。总之,诸神似乎能控制和引导人的活动,这才是我们在荷马史诗中所看到的事件的真正背景。脱离了这一神圣的背景,人们站在现代思想的立场上想要重现古人的观念和行为,最终只能发现,由于现代思想的塑形,我们已经离真正的古代思想很遥远了。

荷马式的英雄荷马史诗特别是《伊利亚特》以英雄业绩为中心,用大量篇幅描写英雄们战斗、冒险的经历,歌颂他们的勇敢、他们的荣誉,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息。比如《伊利亚特》的主人公阿基琉斯威猛、勇武,是希腊联军中最勇敢的大将,他像神明一样高大俊美,他原本可以选择回归故里、安享晚年,却决心以死来赢得不朽的荣誉,这是一个典型的个人主义英雄。《伊利亚特》中的另一位主人公赫克托尔则是集体主义英雄的典型。他对自己的国家怀有深厚的感情,对集体的利益有着高度的责任感。他预感自己的国家将要陷落,知道自己会战死沙场,但为了全城人的生死存亡,为了国家的利益,他毅然出战,直到阵亡。可以说,荷马时代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荷马笔下的英雄们都“高大”、“魁伟”、“英俊”,他们力大无比、英勇善战、敢做敢为,暴怒时“恶狠狠地盯着”对手,阵亡倒地时“轰然一声,铠甲在身上铿锵作响”。战斗时,他们先是驾着战车冲向战场,然后跳下战车,与对手互骂一通,旋即展开厮杀,撂倒几个敌人,随后自己也可能受挫负伤,于是举手求告神灵,重新获得勇气和力量,再次投入战斗。最后两军围着双方将士的尸体展开恶战,终于凭借神的庇佑,救出阵亡者的尸骨。同时,英雄们也知道他们的使命、他们的归宿,明白战争是无情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悲观消极,也没有贪生怕死。他们醉心于荣誉,因为这种荣誉将使他们被后人颂扬、为诗人所歌唱。

可以说荷马史诗中的世界是一个神人混居的世界,充满了神圣的色彩。而神灵的随时出现并非只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在荷马的世界中,神意就是一切合法性的来源,所谓的道德其实意味着行为的正当性,也即符合神的意愿。人间的力量和习俗是取得权威的标准,而力量和习俗又都是建立在神意的基础之上,因此,英雄的力量来源总是可以追溯到神那里。在现代人看来,依靠神的眷顾而取胜或生还,多少有些不够光明正大的感觉,但在古代希腊人的心中,世上一切都是由神所决定的,成功者必然是受到神的青睐的。因此,对于希腊人来说,他们的英雄从神那里获得力量,或凭借神的帮助做出明智的决定、取得重大的胜利,这对于英雄的伟大毫无毁损。并且,能够在战场上与神同在,这本身就是对其能力的最大认可。另外,神助也是对英雄之所以能成就伟业的一种说明。

正是因为在希腊人看来,诸神是一切事情发生的原因,特别是那些看来明显是不合常规的事情何以发生的一种终极原因。所以,《伊利亚特》一开头就说,尸横遍野的特洛伊战争 “实现了宙斯的意愿”,可见神灵的意志远在古代,史诗的创作不是为了满足一种审美的需要,也非单纯的文学作品,它更多的是建基于先民对宇宙和人生的整体体验与考察之上。就此而言,史诗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它更应被视为一种历史的创作活动。史诗中往往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思想、观念、习俗等,特别是在古代社会,在人们所生产的文化产品较少的情况下,史诗的作用则更大。因此,它既有对世界、人类诞生的诸多解释,又有对人类早期文化的描绘,同时还包括对种种政治、经济与军事等活动的追忆。史诗中的神“话”、神“事”在我们今天看来或许是不真实乃至荒诞不羁的,然而对于古人而言,“神”更可能是一种不证自明的真实存在,是理解一切事物的基础和根据。这种“真实”对我们现代读者来说,或许只能说是一种神话的真实,但它是建立在先民所能理解并接受的逻辑范畴之内的。而这种“真实”的史诗对于当时听者的深刻影响,又必将反映在他们自己的历史行为之中。

荷马教育了整个希腊荷马史诗描述的是一个神人共处的世界,其中事实与想象并存,过去与现实交融,史诗评价人在战争中的得与失,探索催使人们行动的内外因素,通过对影响人的生活、决定人的思想、导致人的行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形象而具体的描绘,审视了人的属性和价值,阐释了人与神的关系。因此,对于希腊人来说,荷马史诗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他们早期历史的最权威记载,更是他们的宗教经典。我们当然不是在说,希腊宗教是由荷马始创的。但是,他对奥林波斯诸神及其传说作了系统的修订,讲述了众神之间的关系、他们的婚姻、他们的争吵等故事,向人们表明神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有着人类所有的缺点和弱点。神不过是放大了的人,只是他们的力量更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英雄们就是从神到人的过渡。而人间最伟大的英雄和美人则都是神的子女,比如赫拉克利斯、阿基琉斯、海伦等都是神明与凡人的后代。因此,英雄之间的战争也就使众神不得不卷了进来,特洛伊战争的开始和结局,就都是由神来决定的。众神观看着人间的万事万物,他们并没有远离人间,而是直接进入人的世界,干预人的生活。荷马这种对神的看法,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希腊人,为他们所普遍接受。荷马史诗中所描述的人神关系,更是为希腊人处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制定了准则,并对整个希腊民族精神的塑造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基托说:荷马史诗,“它不是某种幸运的灵感启发,不仅是‘艺术’价值,它深植于一种希腊式、而非仅仅荷马式心灵的习性之中。”可以说,历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荷马那样,对一个民族的心理及其文化产生那么深远的影响。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作为希腊人的“圣经”,在数百年的时间里都是希腊教育的基础,无论是正规的公民教育还是普通人的文化生活都离不开荷马史诗。无论是对受过教育还是未受教育的希腊人来说,荷马也都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以至他们只是简单而满怀敬意地称他为“诗人”。希腊人相信人们应该听从荷马的教导,以荷马所描绘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从荷马史诗中摘章引句,用以解答人们有关道德与行为的问题,对于希腊人来说就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方式。他们甚至在城邦纠纷中,也会引用荷马的某一诗句来作为对某项领土要求予以有力支持的证据。总之,对于希腊人而言,仿佛荷马史诗蕴含了全部的智慧和知识。而事实是,荷马史诗确实为希腊人所共知和喜爱,也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希腊人,可以说,荷马哺育了希腊人的心灵和想像。人们在对史诗的复述和代代相传中本身就包含着对其中价值的认同和传承。因此有学者说:“希腊人以荷马作为青年的教育和成年的爱好和指导,他们所采纳的并不仅仅是古老的遗产,爱国主义的历史崇拜或充满的魅力的童话故事,而是这样一些诗篇,它们已经包含了将希腊文明塑造成如此这般面貌的优异素质。”换言之,荷马史诗对于以后的希腊历史和文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称:荷马教育了整个希腊。

 

一部希腊圣经
荷马史诗

一部希腊圣经游吟诵诗人荷马

一部希腊圣经
特洛伊木马

一部希腊圣经
传说故事

一部希腊圣经
荷马史诗中传说故事

一部希腊圣经荷马史诗中传说故事 

一部希腊圣经荷马史诗中传说故事 

一部希腊圣经荷马史诗中传说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