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牛津,科学的剑桥

标签:
文化 |
分类: 聆听海洋述说 |
“艺术的牛津,科学的剑桥”,一方是人文科学,另一方是自然科学,这似乎是很多人心中固定的公式。牛津大学则和国内的北京大学一样,以文科著称;而剑桥大学类似中国的清华大学,以理工科著称。
英国高等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纪,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是英国最古老的两所大学。牛津大学诞生之前,英国的有志青年大多前往巴黎大学学习。1167年,英王亨利二世下令禁止英国学生入读巴黎大学,在此背景下一些博学之士聚集到牛津,开展一些经院哲学的教学和研究,牛津大学由此诞生。
一位英国作家把牛津赞誉为“梦幻的塔尖城”。因为牛津有许多从中世纪建起来的学院,当时流行高而尖的哥德式建筑风格,尖高塔、尖房顶、尖屋脊、尖望楼、尖的装饰物等。这种形状给人以一种强烈的上升感,把人的目光引向那虚无缥渺的天堂,让你忘却现实,幻想未来,含有深奥的宗教寓意。还有学院里那一个个被楼房环抱的郁郁葱葱的四方庭院。
在最古老的默敦学院(Merton College)(建于1249年),人们还可以看到牛津最古老的四方庭院,以及教堂四周的14扇狭长的彩色玻璃窗、图书馆和一个古代的天文观察仪。基督堂学院(Christ Church College)是牛津大学最大的一个学院(建于1546年)。学院四周是一片古树参天的大草地,迎面巍巍矗立着八边形的汤姆尖塔楼,塔楼内悬挂着一个7吨重的大钟,过去牛津各个学院都按该钟的鸣响关闭校门,虽然现在不这样做了,但它还是沿袭传统,每天晚上9点5分钟敲响101次,表示学院初创时有101个成员。古老的教堂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高高的祭坛上面那用12根石柱支撑着的石雕拱形圆屋顶,雕刻着似星星光芒四射的图案,营造出一种似天堂般的气氛,仿佛进入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教堂的窗户上镶嵌着五颜六色的彩色玻璃,上面描绘着牛津最早几位先贤的故事。建于1529年的长达115英尺在屋顶下架着精致的木雕椽子的大厅,也就是师生的食堂,是牛津学院中最大的大厅。电影《哈里•波特》中小哈里求读的学校餐厅的场景就在这里拍摄的。大厅墙上挂着该学院的名人像,其中有一位是深受中国广大儿童喜爱的《爱丽斯漫游奇境记》的作者路易斯•卡洛尔。他是学院的数学教师,也许学院如诗如画的环境,激发了他扬起幻想的翅膀和创作的灵感,为校长十岁的女儿爱丽斯写出了这本经典童话。这个学院还有一个对游客开放的美术馆,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可以欣赏到他们珍藏的达•芬奇、米盖朗其露、鲁本斯等一批名画家的作品。
此外,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高144英尺,矗立着8个哥德式的尖塔楼;赫特福特学院(Hertford College)模仿意大利威尼斯著名的“叹息桥”建造的一座把学院横跨马路的新、老两幢建筑连接起来牛津“叹息桥”;专为牛津大学举行授予学位仪式建造的谢尔登剧院建于1660年,是个独特的半园形建筑,屋顶的天花板的长宽分别为80英尺和 70英尺,当时是作为建筑学上的一大难题被攻克的。
牛津有许多“老古董”令你叹为观止,许多建筑都出自设计名家之手,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是一件件精美异常的艺术品,也是一面面历史的橱窗。英国是一个重视保护文物的国家,他们几百年来不断精心维修,许多学院都保留了原来的风貌,即使是后来扩建的建筑,也力求新老建筑的和谐和完美结合。在牛津市中心一平方英里的范围内,完好地保存了900来个大大小小的具有历史意义或建筑学价值的建筑物,其中牛津大学占了大多数。
与牛津大学相伴的剑桥大学,历史要晚了60年。1209年,牛津的一位学生在练习射箭的时候将镇上的一名妇女误杀,从而激化了早已蕴含在牛津市民与学生、学者之间的矛盾,两名学者竟然被当众吊死。整个牛津人心惶惶,学校停课,有教师和学生以个人或团体的方式逃离牛津。他们来到剑桥,发现这个宁静的小镇十分适合学习和研究。他们在当地教会的帮助下在剑河旁安营扎寨,潜心文化传播和学术钻研,从而开创出一片新的学术天地。
牛津和剑桥是英国最有名望的两个学校,于是英国人专门把OXFORD和CAMBRIDGE两个词,一个取头一个取尾,合并在一起,新造了OXBRIDGE这个词来同时称呼这两个顶尖学校。关于这两个学校哪个排名更高的争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作为英格兰民族知识界的双驾马车,牛津、剑桥之间的互不服气也就可想而知了。
于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两所大学的好战分子突发奇想,既然牛剑在学术教育上互不服输,不如举行一次划船对抗赛来较量一番。原来这两所大学都位于河畔,分别傍着剑河和查韦尔河。划船运动在两校都很受欢迎。1829年3月12日,剑桥向牛津下了战书:“剑桥大学在此向牛津大学挑战,在伦敦或靠近伦敦的泰晤士河上进行一次8人赛艇比赛,时间定在复活节期间。”同年6月10日,划船赛在伦敦泰晤士河牛津郡的亨利段河面进行,牛津大学在首次比赛中获胜,从此拉开了两校间百年恩怨的序幕,前一年的失败者就成为下一年的挑战者。
比赛参赛的队员都是在校学生,属于业余选手,但比赛的水平依然很高,不少队员还参加过全国或者世界性的赛艇锦标赛。拿本届比赛来说,大卫•利威斯顿曾获得1999年世界青年赛艇锦标赛季军。而乔尼和格莱格•希尔两人双双获得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金牌。而很多后来的风云人物也参加过对抗赛,比如霍金。
随着历史的推移,牛津剑桥对抗赛的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每年比赛期间,泰晤士河两岸都会会聚25万以上的观众,更多的观众通过电视收看直播,据说有600万人收看,赌博公司也会开出陪率。
如今,这项学子之间进行的最能体现团队精神的体育项目已经推广开来,美国的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每年也效仿进行赛艇对抗,1999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美丽的北京昆玉河上举行了第一次对抗赛。
在过去的158届对抗赛中,牛津赢了76次,而剑桥赢了81次,还有一次双方赛平。
竞争未必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它也可以开创一种双赢的局面。或许正是这几百年来互不服输的竞争,才促使这两所世界名校不断发展。
这似乎是天方夜谭。哪有拒绝送上门来的捐款的道理,牛津究竟是富得流油还是疯了?牛津认为,教育是让学生为公众服务,而不是对赚钱有所准备。他们担心,工商教育会变成讲授如何在6个月内赚取50万美金,“有着古老传统的牛津大学应该远离沾满铜臭味的工商教育”。
赛义德对牛津的决定迷惑不解,新闻界也对牛津的保守颇有微词,但牛津认为,这一决定是“牛津大学历史价值观念的胜利”。在某些问题上,牛津确实像固执坚韧的“老牛筋”,绝不做半点退让。在牛津,人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What do you think?他们把思想创建看的最重要。这里产生过许多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大学者。作为世界学术的圣城,牛津本来就是为杰出的人才而存在的。
牛津镇的剑河
牛津大学的国王学院
国王学院教堂
牛津大学
牛津的“梦幻尖塔”
牛津的叹息桥
剑桥大学
康河及康桥
康河边徐志摩的诗
皇后学院
数学桥或称为牛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