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灵魂的巨轮

(2013-03-01 09:04:54)
标签:

文化

分类: 聆听海洋述说

英国的教堂之最当属坎特伯雷大教堂。这座教堂位于英国肯特郡的坎特伯雷市,教区内有三个主要的宗教机构,分别是位于城内的大教堂、位于城外的修道院以及位于城东的圣马丁教堂。除了这些主要建筑外,教区内还散布着一些小教堂和教堂墓地,它们共同构成了坎特伯雷地区壮丽的宗教建筑群。

英国著名诗人W.H.奥登在其诗中把坎特伯雷大教堂比拟为灵魂的巨轮,可谓寓意隽永。那么,当初令这艘巨轮首航的是何许人呢?

公元597年前后,几名传教士风尘仆仆的身影在不列颠的原野上艰难地踯躅着。他们受命于格列高里教皇,前来这座由罗马人建立的杜罗佛努姆·坎特科鲁姆镇,后在撒克逊时代改名为坎特瓦拉本的坎特伯雷,指引撒克逊人皈依基督教。几年之后的公元601年,这群传教士的首领、本笃会教士奥古斯丁受盎格鲁·撒克逊教徒的拥戴,成为首任坎特伯雷大主教。

奥古斯丁在坎特伯雷建造的第一座建筑,是一座面积为12公顷、供奉着圣徒彼得和保罗的修道院。修道院落成不久,战火便在不列颠燃起。八世纪时,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骁勇善战的海盗分三路大举南下,其中由丹麦和挪威海盗组成的西路军横扫不列颠群岛。不列颠腥风匝地,修道院惨遭涂炭。十世纪时,修道院由圣邓斯坦主持重建,供奉坎特伯雷大教堂的缔造者圣奥古斯丁,这位给英格兰散布了基督教福音的先驱者安息在许多英国国王的身边。而由他亲手创建的第一座修道院的残骸也保存在圣奥古斯丁学院里。

在英国历史上毁誉参差的征服者威廉不但没有征服英伦百姓的心,英格兰教会对他也是畏惧有余而尊敬不足。也许是为了修正自己的形象,从未把教会放在眼里的威廉在前修道院的遗址上建造了一个新的大教堂。这座新教堂的建造由四位建筑师共同负责。1130年,这座大教堂终告竣工。仅仅40年后,这座象征着英国基督教会的大教堂便成为众多基督教徒朝拜的圣地。然而,朝拜对象并非是威廉本人,而是英国历史上一位悲壮的殉道者——托马斯·贝克特。

在英国历史上君臣失和、将相反目屡见不鲜。而贝克特与亨利二世之间的恩恩怨怨犹如一曲凄楚的哀歌,聆听之下令人惆怅、叹惋不已!贝克特不仅是英王亨利二世年轻时的密友,更是他在政治上的左右手。亨利二世对这位才华出众的挚友寄予重望,他先是任命贝克特为总理国务的枢密大臣,后又敦促他于1162年接任闲置的大主教位置。贝克特赴任之前,亨利二世对他剖心深嘱,期待君臣携手使精神与世俗世界归于一统。然而令亨利二世深深失望的是,贝克特一改往昔的行为和信念,以大主教的身份与王室分庭抗礼。他完全站在教会一边,反对王室的政策,全力维护教会的自由和利益。

在担任大主教的几年时间里,贝克特坚决拒绝承认王室对教会享有的特权,他与昔日主公——英国国王之间的矛盾也渐渐不可避免地走向白热化。亨利二世在忠于自己的骑士们聚会时恼怒地向他们发问,他们是否愿意站在他这一边,把他从那个反叛的神甫束缚中解脱出来。四位英国男爵骑士误把国王的话当成了命令,他们密谋一番之后,便潜伏在贝克特的教堂里。11701229日,忠诚的卫道士托马斯·贝克特在该教堂的西北角被忠于国王的骑士乱剑砍死。

得悉贝克特的死讯后,亨利懊悔不已。他迅速赶往现场负荆请罪,让贝克特属下的僧侣当众鞭笞自己。这位为痛失昔日挚友悲伤不已的君主在默祷中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在贝克特死后三年,他被宣布为圣徒,坎特伯雷大教堂从此成为中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宗教朝拜圣地。英国著名作家乔叟在其名著《坎特伯雷故事集》中以韵诗的形式,描写了朝圣者从伦敦郊区萨瑟克的泰巴客店出发,前往坎特伯雷大教堂朝拜圣托马斯·贝克特的圣像和陵墓的情景。

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这位圣人的坟墓早已面目全非,如今只有一块简朴的纪念碑让人忆起这位圣者。应为此承担责任的是亨利八世,这位国王远没有他的先辈亨利二世那般宽广的心胸:为了消除对这位坚持原则的圣人的纪念,他下令于1538年毁坏了贝克特的圣龛。

贝克特被害之后四年,一场大火摧毁了大教堂的唱诗班席。其重建工作委托给了法国人、桑斯的威廉。这位建筑师不仅把法国早期哥特式建筑艺术要素带到了英格兰,所用的建材也全部选自法国诺曼底的康城。他在坎特伯雷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在英国建筑史上影响久远,艺术史上称之为“早期英国哥特式”。

桑斯的威廉虽然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但他却未能完全将这种形式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来。原因很简单:他在一次脚手架倒塌事故中意外受伤,被迫终止了自己的艺术实践。尽管这位伟大的建筑师试图在病床上监督工程的进展,但事实上他根本无能为力。所以,他不得不返回法国,不久之后的1180年,威廉死于法国故里。

唱诗班席由英格兰人威廉按照其法国前任的计划完成。在发生这次灾难的25年之后,庄严的唱诗班席完工。后来,它被一座建于1411年至1430年间的隔墙与教堂主厅分开。三位一体的教堂也同样出自这一时期。1220年至1538年,贝克特的圣龛就位于此间。这里还安葬着与贝克特同样富有传奇色彩的英国王子爱德华(1330-1376年)。爱德华王子既有单骑独剑走马天下的寂寞,也有在百年战争中拥兵数万重创法军的豪气。不过最终留在人们记忆中的,还是落日荒野上,一个孤独的黑衣骑士的身影……

大教堂东侧结合部是一个冠状物,这个冠状物又称“贝克特之冠”,是一个圆形的教堂。教堂左右唱诗班席的窗户装饰着十三世纪的玻璃画,主题取自大主教贝克特的生平。在唱诗班席里立着圣奥古斯丁曾经使用过的加冕椅。至今,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首领、坎特伯雷大主教在加冕时还在使用该椅。

大教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是约建于1100年的诺曼式地下室(殉教者墓穴),地下室装饰着古典风格的列柱。而拜占廷和伦巴底艺术对坎特伯雷大教堂的影响,则表现在诺曼教堂上。给人深刻印象的中世纪壁画描绘了象征着善与恶的野兽。1411年完工的十字形回廊的圆拱上描绘着800多幅徽章,它是英国后哥特式垂直风格的一个典型范例。

在位于唱诗班席南侧回廊的圣安瑟尔姆(英国神学家、哲学家,1033年至1109年任坎特伯雷大主教)祈祷室里装饰着一幅特殊意义的湿壁画:这幅湿壁画作于约1160年,描绘的是保鲁斯和蛇,属于古典湿壁画艺术的最重要的佐证。

据贝塔·文奈拉比利斯(672年至735年)撰写的编年史记载,圣马丁教堂在圣马丁抵达之前便已存在。在坎特伯雷大教堂还保存着建造圣马丁教堂时使用的古罗马时期烧制的瓦及一张简单的平面图。在过去的岁月里,圣马丁教堂不断在改建,很难说清该教堂的准确建造日期。可以肯定的是教堂的主要部分建于八世纪之前,而那些罗马时期的废墟也许还要早上四个世纪。

十四世纪末百年战争大战正酣。与此同时,在英格兰人们纷传,王室为了给战争增加更多的财政拨款,很快要向教会讨债。为了不使财富化为灰烬,教会突然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此起彼伏的建筑热。大量财富以新建教堂这种特殊的形式保存下来。坎特伯雷大教堂的主、横堂也因之被拆除的,随后以垂直风格加以重建。

一条小路从坎特伯雷大教堂区通向坎特伯雷老城。大教堂与老城近在咫尺,但在二次大战中大教堂奇迹般地逃过德军的轰炸,老城的某些地方却遭严重毁坏,被炸毁的痕迹至今可辨。人们在称幸的同时,难免把这个奇迹归功于圣托马斯·贝克特在天之灵的佑护……

 

灵魂的巨轮
坎特伯雷大教堂

灵魂的巨轮
教堂内的回廊

灵魂的巨轮
教堂内部

灵魂的巨轮
华丽的玻璃天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