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牛顿不只是科学家

(2013-01-31 08:10:21)
标签:

文化

分类: 聆听海洋述说

近代科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哥白尼和伽利略的时代,不过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则是英国的牛顿。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一棵苹果树之间的故事可能更为熟悉和亲切。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主楼旁边的苹果树是后人为了纪念牛顿而栽种的,虽然我们不能肯定,引起牛顿研究万有引力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脑袋不幸被一个从树上落下来的苹果砸中。

这位科学史上的旷世奇才,在十七世纪带来了一场科学的革命。一位于牛顿同时代的传记作家将牛顿比作尼罗河:其巨大的威力人所共知,但其源头却仍无觅处。

1642年,这位未来的天才科学家在内战的恐怖中出生,特殊的童年环境使牛顿的性格变得内向,喜欢独自冥想以求慰藉,长大后他变得持重寡言、喜爱思考。在学校里,这位不为人注意的沉默的男孩学习成绩出众,后来进入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

在这里,牛顿的天才受到了数学教授艾萨克•巴罗的注意。作为最早发现牛顿的天才的人,在牛顿获得学位后,巴罗先生辞去了教授职位,以便让他的学生接替。

大学毕业后,牛顿回到他的老家伍尔斯索普工作了十八个月。后来,这十八个月被称为“创造性想象的全部历史中最富有成果的十八个月”,牛顿种种伟大的发现的萌芽都孕育在这十八个月里。牛顿的整个科学生涯,就是阐述和证明这些伟大的发现。

在剑桥大学,牛顿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他几乎从来不参加任何娱乐活动,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有时干脆就忘了吃饭。偶尔去学院餐厅就餐,也是“着一双后跟磨掉的鞋子,穿一双没有系好的袜子,披着白外套,头也几乎没有梳理过”。

据说,牛顿经常对着空无一人的大厅演讲,那神情就像是大厅了坐满了听众一样兴奋。

在这些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举动里,产生了科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

1684年,天文学家埃蒙德•哈里前往剑桥大学拜访牛顿,哈里就他和科学家胡克在研究中的一个难题向牛顿请教:“假设引力随距离的平方变化而减小,行星运行的曲线会是怎样的?”牛顿简单地回答道:“椭圆”。当哈里问原因何在时,牛顿说道:“我计算过”。在哈里的再三要求下,牛顿为英国皇家学会写了一篇稿子,这就是科学史上的不朽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7年,牛顿将自己最著名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公开出版。在这本深奥难懂的书里,牛顿用数学方法证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条定律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从此以后,无论是简单的钟摆运动还是复杂的行星绕日旋转,人类第一次有了可以解释和预测的科学体系。

只要听一听下面的这段话,就可以明白,牛顿的伟大所在。这段话出自英国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休谟之口,他被认为是英国最有智慧的人之一。他描述了在牛顿所处的时代,人们是怎样被动地看待这个世界的:

“我们被放在这有如戏院的世界上,每个事件的起源和缘由却完全隐瞒不让我们知道,我们既没有足够的智慧预见未来,也无能防止那些使我们不断受伤害的不幸事件发生。我们被悬挂在永恒的疑惧之中……”

300年前,人类的思想还被迷信和恐惧所充斥,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当时的人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他们只能将这一切归于上帝的神秘力量。

牛顿的出现,终结了这种状态,他通过自己伟大的著作,宣告了科学时代的降临。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开始用自己的眼光打量世界。直到今天,许多西方人仍然认为,穆罕默德之下便是牛顿。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万有引力是他们的一个象征。在引力的支配下,行星无一例外地做椭圆运动,人类可以准确地预言它们在任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欧洲知识界引起了一场地震。他们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而牛顿发现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方法。

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人类就可以握住自己的命运咽喉。后来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把这种世界观称为“理性主义”,而牛顿被称作“理性时代”的开创者。

牛顿不仅帮助人类树立起了“理性主义”的旗帜,而且他通过自己的科学实践,沟通了人类5000年来一直无法跨越的“技术”和“科学”之间的鸿沟。正是这种改变,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后,通过牛顿开辟的科学方法,人类可以在实验室里发现事物的真相和原理,揭示规律,然后运用这个原理从事于技术发明,最后再将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正是因为遵循了科学、技术和生产这样一个全新的模式,人类才能在十八世纪之后的300年时间里,创造出了种种伟大的发明。

这些发明的数量,比过去5000年中发明数量的总和还要多。

现在只要提到牛顿,相信多数人都对他在数学、物理学以及天文学上做出的贡献耳熟能详。然而,牛顿不只是一名科学家,他对英国金本位的发明也有着巨大的贡献。

关于金本位的发明,要从他到皇家铸币局工作讲起。

1696年牛顿进入英格兰皇家铸币局,成为铸币局的总监,1699年他又被任命为铸币局局长。总监只是国王在铸币局的代表,但是1666年英格兰取消铸币税之后总监的职位实际上已经几乎没有事情可做,纯粹是个闲职。但是牛顿却很负责,他大力打击造假者,有时候还亲自去刑场处观看处决罪犯。成为铸币局局长之后,牛顿正式参与到政策讨论和决策当中,并作为具体执行者负责实施议会通过的关于整顿货币的法案。1705年,由于牛顿的科学成就和在铸币局任职期间的功劳,英国女王授予他贵族称号,牛顿因此被褒奖为伊萨克爵士。这样直到牛顿去世的1727年,牛顿前后在皇家铸币局工作了30多年,当了27年的铸币局局长。正是在这一期间,英国由银本位制转向了事实上的金本位制。实际上,金本位制在1815年英国霸权确立之后几乎运行了两百年。

英国从法律上正式实行金本位制是1816年利物浦成为联合王国首相以后的事情了。1774年的货币重铸取消了银作为通货的地位。1816622日,在利物浦的主持下,英国议会通过法案,规定沙弗林金币用22开(11盎司或者91.67%的纯度)标准金铸造,重量为123.27447格令,含纯金113.0016格令。这个法案使得白银处于从属地位,法定银币只有2英镑,而且在铸造的时候有意让银币重量不足。1815年拿破仑战败以后,英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中确立了霸主的地位,经济史学家称18151914年称为“英国霸权”时期。由于英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当中的核心地位,1880年以后,主要工业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虽然,固有的金银兑换率不稳定问题依然存在,但是,“以银作为辅币的金本位制运转良好,并且一直保持到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实际上还维持到了战后”。

虽然对牛顿弃学从政很多人颇有微辞,但是如果抛开这些争论,我们会发现经济学家们对牛顿的工作还是表达相当的肯定,甚至评价极高。比如《货币史》的作者格林·戴维斯就认为牛顿担任铸币局局长是货币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一时期正是英国从银本位向金本位转化的时期,因而戴维斯将16991727牛顿主政铸币局列入16001699年的货币大事年表。金德尔伯格在《西欧金融史》中的货币大事年表当中除了列入了1696年货币重铸以外,还列入了这样一个条目:1717年,牛顿将黄金价格定为每金衡盎司(纯度为0.93英镑17先令10 便士。并且评价到,“1717年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这个价格一直延续到1931年,其中从1797年至1819年之间和1914年至1925年之间中断过。”

现在人们谈到金本位制的时候,似乎总是从1870年开始谈起,其实这是误解。金本位制的形成应该从牛顿那个时候算起。

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牛顿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

出殡的那天,成千上万的普通市民涌向街头为他送行;抬棺柩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在教堂合唱的哀歌声中,王公贵族、政府大臣和文人学士们一起向这位科学巨人告别。

目睹了牛顿葬礼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为之深深震动,他感慨道:“走进威斯敏斯特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建立的纪念碑。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

整个社会在向一个科学家表达着由衷的敬意,这是一个国家对于一个科学家的态度,也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的态度。

恩格斯曾经说过,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那么,对于工业革命时代我们也可以作如是评价:那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海洋新霸主
后一篇:玩转阿尔卑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