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破茧而出

标签:
文化 |
分类: 聆听海洋述说 |
1625年以来的两次内战和政局动荡使英国国库空虚,当1689年威廉一世入主英国(由于娶了英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才得到的王位)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再加上他与法国路易十四正在进行的战争,使得威廉一世四处求钱几近饥不择食的程度。这时,以威廉·帕特森为首的银行家向国王提出一个从荷兰学来的新生事物:建立一个私有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来为国王庞大的开支进行融资。
这家私人拥有的银行向政府提供120万英镑的现金作为政府的“永久债务”,年息8%,每年的管理费4000英镑,这样每年政府只要花10万英镑就可以立刻筹到120万英镑的现金,而且可以永远不用还本钱!当然政府还要提供更多的“好处”,那就是允许英格兰银行发行国家认可的银行券(Bank Note)。
人们长久以来就知道金匠银行家(Goldsmith
英格兰银行的现金股本向社会招募,认购2000英镑以上的人,有资格成为英格兰银行的董事。一共有1267人成为英格兰银行的股东,14人成为银行董事,包括威廉·帕特森。
1694年月27日,英王威廉一世颁发了英格兰银行的皇家特许执照,第一个现代银行就这样诞生了。
英格兰银行的核心理念就是把国王和王室成员的私人债务转化为国家永久债务,由全民税收做抵押,由英格兰银行来发行基于债务的国家货币。这样一来,国王有钱打仗或享受了,政府有钱做自己爱做的事了,银行家放出了他们日思夜想的巨额贷款和得到了可观的利息收入,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只有人民的税收成了被抵押品。由于有了这样强大的新的金融工具,英国政府的赤字直线上升,从1670年到1685年,英国政府财政收入是2480万英镑,从1685到1700年,政府收入增加了一倍多,达到了5570万英镑,但英国政府的从英格兰银行的借贷从1685到1700年暴涨了17倍多,从80英镑涨到了1380万英镑。
更妙的是,这个设计把国家货币的发行和永久国债死锁在一起。要新增货币就必须增加国债,而还清国债就等于摧毁了国家货币,市场上将没有货币流通,所以政府也就永远不可能还清债务,由于要偿还利息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必然导致需求更多的货币,这些钱还得向银行借债,所以国债只会永远不断增加,而这些债务的利息收入全部落入银行家的钱袋,利息支出则由人民的税收来负担!
“国家是一条船,地主是船主,商人只是乘客。”尽管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仍然在进行这样的描述,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商人们确实已经打上了国家的航船向前进了。
英格兰银行很快让贵族们认识到了现代金融的巨大魔力。于是,金融财政成为了商业活动的有力推动者。因为,银行家们最关心的是:谁是真正的生产者?英镑要借给能在带来英镑的人。
在重商主义的理念的引导下,英国人认为:商品是交换的基础,获得贵金属的方式技术少买多卖,因此要大力发展国民内生产,产品越多,可买的东西也越多。英国人把殖民地看作是原料的供应地狱产品的推销地,不再仅仅是掠夺的对象。殖民地逐渐成了英国商业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样,英国人关注的重心转向了生产,从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思想准备。也使英国能超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这样形容这个时期的英国:“这是一个对财富和商业着了魔的民族,包括集体和个人都是如此。”
正因为如此,拿破仑曾经嘲笑英国是一个“小店主”的国家。然而,这个“小店主”用制造业和航海雇佣了整个世界,将资本、生产、销售和市场联成商品经济的巨手,当“光荣革命”打开了民主和自由的大门之后,这只巨手只是轻轻一送,就把英国推进了一个新天地。
184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银行特许条例》,规定英格兰银行分为发行部与银行部;发行部负责以1400万英镑的证券及营业上不必要的金属储藏的总和和发行等额的银行券;其他已取得发行权的银行的发行定额也规定下来。此后,英格兰银行逐渐垄断了全国的货币发行权,到1928年,英格兰银行已经成为英国唯一的发行银行。这样,英格兰银行最终确立了“银行的银行”的地位,成为近代中央银行理论和业务的样板及基础。1946年之后,英格兰银行被收归国有,仍为中央银行,其主要任务是按政府要求决定国家金融政策。
整个十八世纪,英国人的对外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些战争全部都可以归结为进行海外扩张的殖民战争。在新的金融体系下的支持下,英国军队成为真正的海上霸主,几乎控制了全球所有的海上贸易通道,英国商人们也随着殖民地的增加和海上贸易的扩大而获得丰厚的回报。
到了十九世纪,伦敦已经成为无可比拟的世界工业、贸易和金融中心,当时40%的国际贸易以英镑结算,英国的海外投资占到了西方列强对外总投资的一半以上。正是在这个时期,英国议会把中央银行的职能赋予了英格兰银行。
英格兰银行成为了世界“中央银行之母”,它是各国中央银行体制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