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贵阳“天无三日晴”,果然,春节来贵阳的六天全是在阴雨湿冷中度过。大年初四那天去了青岩,又是一个淫雨天气。这种天气对北方人来说极不适应,浑身上下总像披着一件浸满了冬雨的蓑衣,湿寒沉暗。真希望赶快把寒气驱散,能在朗空清风中继续我们的旅游。不过,当我们走近青岩的时候,立刻就被这座明清风格的文化古镇深深地吸引,灰暗的心情在不知不觉中被其悠悠古韵随之晾干。
我是第一次走近青岩,踏上被岁月打磨得光亮细滑的青石板街时,脚步禁不住频频停在飞角重檐和朽损的木雕前,停在陈旧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外,停在斑驳幽深古韵悠长的巷道里,停在气势恢弘的“定广门”城楼下……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青岩,将我深深地包裹起来。
青岩古镇安静地藏在贵阳市的南郊,距市区29公里,它是都市枕边的呓语。青岩古镇四周的岩峰都是青色的,城内民居、巷道也是由青石垒成,浑然一体,故名之。古镇历史悠久,自明洪武十一年设青岩堡,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城池不断增修,日渐宏大,明清之际青岩商贾云集,寺庙林立,盛极一时。古城筑墙而围,依山取势,蜿蜒曲折,巍然险要,颇具山镇城堡特色。经数百年沧桑,青岩成了南下定番(今惠水),北上贵阳,西入平坝,东走龙里的十字交通要塞。
笼罩在蒙蒙细雨下的青岩,青墙玄顶朱阁红楼,俨然是明清西南移落的梦。石板街道在这里曲曲折折,也让整个镇子看起来七扭八歪。街道两边是拥挤的店铺,不时有西南小吃的气息在人群中不急不慢地穿来绕去。抬起头来,看到的是重檐木楼,是苏东坡词中“转朱阁,低绮户”的情致。两边斜刺里探出杏黄朱红的仿古旗子,猎猎招展,又是“水村山郭酒旗风”的逍遥。街道窄窄的,加上两侧伸出的檐头,淫雨的天空看起来就只有一线了。青岩镇的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至今仍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陈旧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总给人以古韵通悠的感觉。
街道上店铺众多,但大多是小吃店和工艺店。不经意间,丝丝豆花香扑鼻而来,寻着几缕浓香,我们抬脚进了一家豆花庄。屋内热气腾腾,透过弥漫的蒸气我们欣喜地看见了手工磨豆子的场景。店家大哥吱吱地推着石磨,店家大嫂熟练地往旋转着的石磨里灌豆子,乳白的豆浆从磨盘下方汩汩流出。这种古老的磨豆浆的情景现在已经不多见了,也许正是这种独特方式才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品尝。品尝完美味的豆花,我们又滑脚贯入了一家工艺店。工艺店内从小饰品到纯粹的艺术品皆有,把一方小街点染得妖娆而深邃。我被一些山水主题的蜡染画吸引,一块块土家白胚布,经过涂蜡、绘图、染色、脱蜡、漂洗,一个个旖旎如梦的西南风情跃然布上。蜡染工艺品的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当地人讲,青岩这地方虽小,却是藏龙卧虎之地,能够制作这种工艺蜡染布的工艺美术师比比皆是。
青岩是明代才繁华起来的城镇,后来佛、道、儒、天主、基督等各派寺庙、教堂、学堂纷纷建成,成为这一地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青岩也是一个人才辈出之地,这里先后还走出了大名鼎鼎的名士周渔璜、红顶状元赵以炯等名人。
周渔璜,青岩骑龙人,在康熙年间就饮誉全国诗坛。西南巨儒、清代贵州著名诗人郑珍在《桐野先生荷锄像赞》中称:“诗当康熙,如日正中。起问汉大,唯渔璜公。桐野一编,眉山放翁。经纬宫商,继盛长通。”他还因参与编撰《康熙字典》、《大清地图册》等书而名垂华夏。
对于青岩,另外一名极“显要”的人物,就是赵以炯。光绪十二年(1886年),赵以炯在殿试中以第一甲第一名夺魁,成为云贵两省“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他的故居是一处千余平米的二进四合院,青岩人称其为“状元府”。状元府正门上方,“文魁”二字十分醒目,其过堂侧门有副木刻阴文楹联:“山川遗故宅,文史赐科名。”
赵以炯殿试夺魁之前,其大哥及四弟先后中举。据记载,谈到自己的抱负,赵以炯推窗而望,高声吟道:“一上上到赵家楼,目击江翰气横秋。眼前若无三山堵,看破江南十二州。”足见其志向。传说赵以炯夺魁的前一年中秋夜,皎洁的月色下,与四弟相伴而谈次年赴京赶考之事,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他们常聚会交流的桂花树下。正谈话间,一条银白蟒蛇突然而至,围着赵以炯绕了三圈后,朝着文昌阁方向逶迤而去。赵以炯被吓得躲在桂花树后,不敢出来。四弟见此情景,忙对月跪地而拜:“老天有眼,祖宗积德,明年大考夺魁天下者必是二哥。感谢苍天保佑!感谢苍天!”遂又向站在一边的以炯道贺:“二哥,这是天意,四弟先向你恭喜了!”
传说已远,虽有些神话的成分,但赵以炯在科举考试中夺魁却是让贵州人引以为豪的,就是现在,青岩人说起自己的古镇,无不以赵状元为骄傲。
古镇还存有许多石牌坊,现存的较完整的有南门内“赵理伦百寿坊”、南门外“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和北门外“赵彩章百寿坊”三座,它们均立于贯穿古镇南北的古石街道上。赵理伦百岁坊为三坊四柱结构,令人叫奇的是在每个石柱的下方均有一樽尾在上头冲下的下山狮。百岁坊石柱上为什么要塑下山狮?谁也说不清,想必一定与赵理伦这个人有关,刘海粟大师看后直叹“实属罕见”。从这座石牌坊以及另外两座牌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你可以细细品味到古镇文化的部分缩影。
青岩还有自身特有远近驰名的土特产品。玫瑰糖(原名“麻片糖”)香甜可口,系平正宽家于1874年首户生产传承至今的百年老字号。青岩双花醋也有百岁高龄,至今不衰,其醋液浓稠持碗,色如酱油黑中带红,酸味适中,曲香回味悠长而略甜,“老贵阳”们对它颇为偏爱。此外,辣鸡角、熏血肠、熏豆干等地方小吃也格外受游人青睐。
走上已经修复的定广门城墙上,依稀可见古城墙的遗址残迹,易使人联想当年古镇作为军事要塞重兵屯集驻守的雄姿。残阳似血,重屋檐角仿佛展翅欲飞,城墙垛口清楚可见,旗帜迎风招展,晃然间觉得耳畔混杂着沉沉的炮火声、战马的嘶鸣和将士的喊杀声;硝烟中,犯城的兵马狼狈逃窜,守城军队士气大增,乘胜追击。定神之际,你不得不感叹,“定广门”真不愧为一处军事重地。
踽踽行于古镇,被这如幻如梦的古韵和奇丽多元的文化气息包围着,人就进入了一个历史久远的时空大院。在这个大院里,可以尽情倾听那遥远的故事,享受那永不言倦的景致,唱响一首像它一样古老而极富魅力的歌……
呼吸着斑驳的青石板中散发出来的气息,浑身陶醉。我似乎看到那些古老的青石板就在岁月中一天天光滑透亮起来,城墙在风中也一天天显得更加苍劲。每一个石缝里都蕴藏着令人回味的故事,焕化成一根根草木,使劲向外伸展。
离开青岩的时候,似乎遗落了一个无法带走的梦。回头看来,青岩泊在暗淡的夜幕中,仿佛倚天而立的画卷。游人渐次离去,静了,一切昭示着某种回归的愿望。
定广门城楼
青岩古城北城门
青岩古街
古韵悠悠
市井人家
赵理伦百寿坊
古镇寺庙
飞角重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