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驰:我想退回到一种不说话的状态

标签:
礼记张驰设计家居 |
分类: 《旁观者》第五期 |
《旁观者》第五期栏目名:礼记·设计人生
《礼记》云:“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这恰好是《旁观者》立场,故本栏由此得名。
栏目记者:蒋昌礼
本期人物:张驰
他有太多可写的点,他说的每一句话几乎都是高度。他精准的语言表达与丰富的措辞,显然是这个行业里最游刃有余的,这可以看出他内在的功力。
张驰:我想退回到一种不说话的状态
文/蒋昌礼
他坐在那里与你侃侃而谈,总能找到一句再贴切不过的话去描述他的所思所想。
然而他却异常大胆地说:我非常讨厌和客户说话,非常想退回到一种不说话的状态。他认为自己以前话说得太多,以至于缺少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张驰是我认识的设计师中,很具有语言天赋、语言表达能力的设计师之一。
听他说话,更像一个侃侃而谈的学者,将天文、地理、历史、建筑、绘画、文学甚至管理、营销等思想精髓融会其中为自己所用。他说话就像抽丝剥茧,总能拉出一条最闪亮的丝线吸引你的目光。他在知识上涉猎之广,学设计的他还在上学时就细心研读MBA教程、金融法律,21岁时还写过一篇关于整合营销传播的分析文章……这些看似与设计无关的东西,但实际上正促成着他的设计在更为广袤的天地前行。
“你要练就吸星大法,从万事万物中去糟粕取精华”。
他这样总结自己的成长经验,也说给年轻的设计师朋友听。
他的见解深刻,无论是对设计公司的管理、人才培养、商业模式,还是对整个行业的分析,对设计的哲学探讨,他总能陈述得鞭辟入里,独到而又言之有物。
他就坐在你面前,不说话的时候眼神略有忧郁气质却更闪烁着思考。这个时候,你会觉得他就是个大师。所以我问他,有没有想过,有天自己的名字能与大师二字连在一起?
他直言不讳,说自己渴望成为大师。但同时觉察到要成为一个卓越的设计大师很难。他说一个浪尖依附于背后的浪潮,大师不仅需要时势,更需要充足的、长远的准备以及众人拾柴。但他并不灰心,他说连柯布西耶与莱特在未成为大师之前,还过了默默无闻的前半生呢。
他的美盛,之前直接以他的名字冠名,而现在取消了,他开诚布公:之前只是想借个人知名度来维系公司发展,现在是更规范更专业的公司运作,个人那个阶段已经过去。其实我猜测,去掉自己名字的背后,是他已经找到并且拥有了一个智慧和野心:将美盛打造为一个成功的商业设计品牌。
然而他却直否认,比起做一个商业领域中的成功者,企业家,他更愿意单纯地做一名设计师。
不知为何,我觉得张驰身上有一种孤独的气场。那种似乎站得太高而显得孤独求败的境地。所以我向他说出我的感受,并忍不住问他,在这个如文人相轻的设计圈子里,有没有交心的朋友?他似乎有点惊愕,但旋即说道:
我并不孤独。而且,我们都还很稚嫩,正在谦卑前行。
1、教育家庭里被放养的青春
张驰出身在泸州一个教育家庭,父亲是教育局的工作者。这样的家庭背景太容易让人想到成天苦读的
情形。然而他的家庭教育却出奇地保持着开明之风,甚至新潮前卫。
12岁,他只身一人去川美附中学前班读书,年纪小小便在外租房住。临别前,他父亲就只对他说了一句话,只要不去吸毒。异乡求学,让他过早品尝到人生滋味,也让他比同龄人更为早熟。
“那简直太早熟了,在我13岁时我妈就教我怎么用避孕套!”
他哈哈大笑,这句话一定会让你以为他在学校是有多么风流。其实不然,他现在后悔莫及的,恰恰是那个时候太稚气,看不太懂周遭的花花草草。
“更应该多去拈花惹草——注意身边的情感和爱,多去感受校园的丰富。”他说那时有些功利,除了觉得要做好功课之外就是要多去外面做设计,错过了本该好好享受的学生时光。
“读大学时我看《拿破仑传》,受拿破仑每天只睡3个小时的影响,自己晚上不睡觉,熬夜做作业,白天再到外面做设计。”那时候他是班长,也是系上学生会主席,因为怕落人口实说他一天在外晃荡,他就利用晚上熬夜学习,每次考试拿到高分。
从12岁到大学,他在川美的10年学习生涯可以用“放养”两个字来形容,也正是这段被家长放养的
日子,让他学会了用更强的自律性去要求自己,也使得在以后,自律成了他公司的一个企业文化。
2、为了实践
世界上最伟大的设计学校德国包豪斯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格罗佩乌斯说,设计教学只有在实践中才可能让学生感受到设计的美。
大学刚毕业,张驰就创业了。不过按照他的话来说,这并不算创业。正是看了包豪斯校长的那句话,他把自己开公司当成了设计实践。所以第一次创业,他居然找了一个路人当合伙人。话说有一天在路边遇到一个人,两人相谈后发现有都搞装饰公司的想法,于是一拍即合,就到解放碑得意商厦租了1200平米的办公场地。单从办公面积来看,这两人的创业有多大胆。
显然,这次以“将教学知识用于实践”的创业最后以失败告终。留给张驰体会的,除了懵懂少年该有的轻率与不成熟外,更重要的在于那份勇气。
3、当个亲人一样的老板与老师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张驰在川美当过学生,又在川美当过老师,也有过艰苦的创业阶段。所以他说他能与学生、同事亲如一家人。当老师的时候,他把亲近互动当成课堂上的氛围,把请吃请喝当成课下的业余生活。他甚至把在川美拿的那份工资完全用于请学生吃饭喝酒,唯一的严肃仅在学习指导上。对于公司同事,张驰说,在公司所有的文件上,都不允许有“员工”两字出现。公司没有行政命令安排,只有行不行,愿不愿意。甚至公司没有打卡,你想什么时候来就来,想什么时候走也不用打招呼就走。想要出去旅行了,想要休息一段时间,给公司说了就行,完了再回来。
张驰把这样看似松散的管理称作无为而治,他喜欢这样的公司管理状态,让所有同事在没有约束、没有既定规则的环境里分分秒秒都快乐。他希望公司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简单真诚,用关爱的心态尽量减少其他的干扰,让他们在一个平台之上轻松、快乐、自由地成长。
张驰说,自己对自己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也许是学生时代自己被放养的那段成长经历,让他领悟到自由、自律的可贵,于是他也放养公司的同事。
这样的管理下,公司的工作效率、行政状态会怎么样?
张弛举了一个例子:几乎所有的同事都搬到了离公司5公里以内的范围内居住。而有了解美盛的设计师说,即便是没有规定上下班,他们公司的员工却乐于加班。
张驰说,因为深知设计师的快乐和痛苦,所以他更愿意让公司帮助和推动他们成长。
4、不打算做自己的英雄 最好相忘于江湖
在重庆的设计师阵营里,张驰绝对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他强大的个人影响力,使得当初他以自己的名字去冠名公司,以此获得公司当时的发展需求。
然而张驰并未醉心于这个名号给他带来的名利中,也并未产生出膨胀的个人欲望。我问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是否有一种个人式的英雄主义?他这样回答:
每个人都想当英雄,年轻的时候我们只当自己的英雄,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王。但随着追求的转变,个人对社会有多一点理解力的时候,我们需要给更多人带去快乐,给行业也好、给同路人也好带去帮助。不需要去拯救谁,没这个能力,那是上帝的事,能在点滴中帮助同路的人就好。
也正是这样一个想法,张驰萌生了一个念头,就是退回到一种不说话的状态。 “我非常讨厌和客户说话,因为我不知道除了谈设计还能说什么,问你最近怎么样?生意好不好?我甚至非常想退回到一种不说话的状态,以前说得太多了,缺乏思考,对人生的思考缺乏深度。”他检视自己,认为年轻的时候在向外思考,现在,他需要向内,需要向内心靠近。
他的不说话不是沉默,也不是避免纷扰,而是自己思考后去行动。
所以,他说如果有天不做设计了,他会重拾教师这个工作,不一定去学校,只要能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实践后的感知与同路人分享就好。也可以做研究和分析,尝试梳理一些理论出来。
到那个时候,张驰也许才是真正的英雄。但他早已身处江湖之远。
5、错过了的爱情时光 与漫步天涯的梦
在谈到公司同事与自己的关系时,张驰多次用到爱人这个温情脉脉的词来形容。那么他自己的爱情是怎么样的?这是我去采访前,编辑部同事们一再叮嘱要问的话题。
张驰大方公开,自己目前还未结婚。女友研究生毕业后去了深圳,目前的状态只是差一纸婚书。谈到学生时代的恋爱,他说唯一的一次发生在大学,但最后以女方去国外留学而结局。他笑说自己在学生时代把心用在了学习和外向思考中,完全没来得及好好体会初夏荷花时的爱情。他甚至略有感慨自己好像错过了最好的校园恋爱光景。问及原因,他说年轻时的爱情有一种青涩朦胧的美,而现在这个年纪的爱,更趋于相守的温暖,幸福的分享。
他说他现在经常梦见一个情景:他与爱人牵手在一条笔直的、没有尽头的柏油马路上。除了夕阳斜照,周围没有任何其他风景。为什么会没有风景?醒来后的张驰自己解释,也许是跟爱的人在一起,就是最美的风景。于是那条没有尽头的柏油马路,也被他释疑为天涯。
而能与相爱的人牵手漫步天涯,分享人生正是他现在的爱情观。
“如果是在以前,甚至在前三年,这些话我完全说不出口。”
也许是真的认为,自己错过了当初最好的恋爱时光,也许是真的不想再错过,所以现在,他能把爱情,大声说出来。
Q&A部分摘录:
蒋:美盛是一个很具商业潜力的公司,那么你是愿意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业企业家?还是一个设计师大师?
张:不不不,我从不想成为一个企业家,我更在意自己是不是一个设计师。
蒋:你的无为而治,不会担心公司管理上出问题?
张:根本不用担心,最好的管理是自己对自己的管理,我们以结果为导向,不以过程为导向。
蒋:很多年轻设计师把美盛当做一个平台和跳板,而对同事的倾力相助,公司不担心他们来了又走?
张:同事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就像夫妻一样,需要不断去适应对方,满足对方。我们不担心同事在这里会成长了就离开,也不担心合伙人成长了会离开。我希望我们是共同成长。如果同事在成长,公司没成长,当然他们要走,你满足不了他们。所以一个公司首先要做好自己,自己要成长,机制要成长。
蒋:美盛有成为大设计公司的潜在气质,那你如何看待那些以小而自许自居的设计机构?
张:我只想问这些朋友一句,你们的梦想实现了吗?
(什么梦想?)只想做自己喜欢做的设计的梦想,只想服务几个理想客户的梦想,我经常听到很多朋友说自己梦想做什么客户,但还一直在抱怨常常做不想做的客户。所以你现在有挑选客户的实力吗?这些设计机构轻视管理、排斥合作,用我们设计师特有的清高把自己束缚在自己的意识里。我认为这也是个围城,第一个围城是如何让设计独立化,现在第二个围城就是设计专业化、产业化。我认为他们必须跨出第二个围城。
蒋:我觉得你身上有一种孤独的气场,在这个如人文相轻的设计圈里,你有交心的朋友吗?
张:呵呵,我不觉得我孤独。在我半个月都不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可能会有点孤独。人文相轻的现象在设计圈里确实存在,为什么会有?我认为这是设计师不够自信。在这个圈子里,好像你赞美了别人,便贬低了自己,我想这是不够自信。
蒋:作为一位知名的设计师,你认为什么是好的设计?做设计这么多年,你的设计职责又是什么?
张:空间与你产生互动,并让你产生愉悦,像伴侣一样,给你带来足够的安稳感,放松感。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以扩展业主对美的包容力,为使用者带来快乐体验而设计作为自己设计责任,我希望设计能让人们快乐一点点。
蒋:抛开一切外在因素,你最想做什么样的设计?
张:激发情感的设计。有的设计可以教化人心,有的设计可以鼓舞人心。而我想做一个能配合或激发情感的设计。这也可以理解为追求情感之美。
蒋:你的爱情观?
张:与相爱的人牵手,漫步天涯。
张驰快问快答:
你最喜欢的一本书,理由是:朱光潜的《无言之美》——大美无言
你最喜欢的一个设计师,理由是: 格罗皮乌斯——成就
你最喜欢的一个酒店,理由是:阿不扎比的沙漠羚羊酒店——苍劲
你最喜欢的音乐,理由是:舒曼的翱翔——从心所欲
用一个词形容自己当下的心态,理由是:开放与殷勤——有容乃大
张驰的人生哲学:
你是谁?——我是追求幸福的人。
你从哪里来?——从混沌的世界来。
你要到哪里去?——到光明的世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