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廓三人行:我们都有小天真
标签:
旁观者设计师点廓空间新浪博客时尚 |
分类: 人物志 |
见惯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便会为不变的守望所感动。对于习惯性“自恋”的设计师来说,在数年之间一起设计,一起迷惘,一起抵抗诱惑,最终心无旁骛地前行,想象中便有许多故事。
“铁三角”可以是草蜢乐队,可以是张国立、王刚、张铁林,也可以是谭琅、许一峰、向海明。从重庆到宁波,他们恰恰是“点廓空间”的三个点,在事业和生活中交相辉映,勾连成最完美的设计人生。把天真储存在内心深处,并最终融入设计与生活,成功便是一份礼物,送给执着的追梦人。
他们仨:理性、感性、随性
三人为“众”,三人成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所产生的化学反应,竟是这样的奇妙!而同样热爱设计,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三个人在一起,便是创意与意志力的三次方。当谭琅的理性、许一峰的感性、向海明的随性组合在一起,便如同一段浓淡相宜的渐变色,涂抹出绚烂的彩虹。
谭琅 VS 许一峰:一把吉他的缘分
听说你俩的相识挺戏剧性的?
谭琅:确实如此。这么说吧,他是我老婆的同学的老板的弟弟。呵呵,简单点说,他哥哥是香港大学建筑学硕士,重庆大学规划博士,给从杭州来重庆发展的弟弟租了房子,刚好在我住的小区里。
你们俩属于一见如故的类型吗?
许一峰:还真不是,最开始我觉得谭琅就是一热血青年,说起话横眉竖眼的,所以不太待见。后来一次他到我家里玩,我顺手弹吉他,他就很安静很投入地坐在那里听,跟着节奏摇摆跟唱,完全没有平时的骄傲样子,那时候才有了一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觉,慢慢地越走越近,直到成为搭档。
向海明VS 谭琅:宿舍“魔王”
Q:你们俩人如何相识的呢?
谭琅:我俩大学就是一个寝室的啊,在宿舍楼非常有人气。咱们寝室里啥东西都有,自行车啊、电视啊、卡拉OK啊、游戏啊。那段日子经常听到我们在寝室里干嚎,大家都爱过来串门玩儿。
Q:这个……实在不太像向海明的风格。
谭琅:我们俩性格互补,我是属于会来事儿那种,哥们儿特别多;海明他是外面冷漠、内心火热型。
许一峰VS 向海明:“他不像我想的那么装”
Q:你跟向海明的反差挺大的,你对他的第一印象如何?
许一峰:说实话,第一次见到他,我觉得这人有些装B,不喜欢。多接触几次,恩,就像谭琅说的,他是外表沉默,但内心狂热的人,就慢慢接受他了,后来08年合作做格力珠海展厅,才真的确认,这个人确实有能力,便爱上他了。
Q:你认为是什么特质让你们三个能持久合作?
许一峰:最难得的地方能够顾全大局,互相尊重和包容,在做决定的时候,对事不对人。我们会为一个方案争得面红耳赤,但绝对不会人身攻击。而且三个人都喜欢音乐,我喜欢民谣、摇滚,向海明喜欢电子乐,谭琅走crossover路线,什么都喜欢。
Q:如果要你们三个给对方一个形容词,会是什么?
许一峰:我是感性,属于草莽派,不按常理出牌,走的是野路子;谭琅是理性,他有学院派出身的缜密思维;海明是随性,像艺术家一样不会计较太多。
死守独立设计
在中国,一切变化迅速而生猛,鸟巢、央视大楼、apple、奈良美智、青年客栈……人们前所未有地感知到设计的力量。设计师的使命,从未这么清晰过。独立设计的思想日渐成熟,市场却仍旧处于夹生状态。从“点”到“廓”,阵痛越难熬,成功的喜悦感就越浓稠。
Q:点廓成立之初,就明确了一定要收设计费吗?
许一峰:我们是重庆第一个提出400元/㎡设计费的工作室。并且表明,我们的设计周期一定要有两个月以上,这样才能保证设计质量。
Q:重庆的独立设计起步比较晚,点廓成立之初是否遇到重重困难?
许一峰:就是量少,因为很多人无法接受支付设计费的这个观念,05年整年,我和谭琅带着四位助理,就只做了两个别墅,设计费30万。
Q:这么困难,为什么还坚持呢?
许一峰:收设计费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获得足够的尊重。想赚钱我们呆在装饰公司就好了,用不着遭这罪。事实上在低谷的时候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经济上的诱惑,是足以让很多人缴械投降的,但是我们坚持下来了,因为设计它应该是有价值的,而不仅仅依附于工程,这也是整个世界设计发展的必然。
Q:现在你们三个的分工是怎么样的?
许一峰:谭琅主要负责硬装,海明负责软装,我做一些企划拓展、设计经纪方面的东西。当然这是大致的,事实上很多时候还是有交叉。
Q:此前有传言说点廓会撤出重庆?
谭琅:绝对不可能,点廓永远不会撤出重庆。只不过目前我们把总部先放在宁波,而未来可能还会向整个长三角地区发散。因为沿海地区消费能力比较强,行业发展成熟,我们可以实行点对面的规模性服务,而在重庆,我们还会保留点对点的服务,原先的机构也都还在这里。
Q:有没有担心过,规模化会导致设计精神的沦落?
许一峰:点廓有它的一个企业文化,就是不管规模多大,核心仍是设计,我们已经有将近40名设计人员,未来我们会继续挖掘有潜力的好苗子,通过点廓的培训体系,让更多人从一张“白纸”成长为设计界中的佼佼者。
Q:目前点廓空间旗下有了“乐饰”这个品牌,你们对它是如何定位的?
谭琅:“乐饰”会以纯软装销售品牌的形象出现,而原先的“点廓”会转变为研发院性质。这样,既不断补充提升了设计能量,又能推动商业发展。
“我们都有小天真”
“设计师一定要是一个生活家,能将音乐、电影和其它种种时尚元素融于设计,让室内设计成为一种戏剧化、场景化和舞美化的生活演绎……”这是许一峰的设计感悟。
安藤忠雄曾是职业拳击手,库哈斯曾做过电影编剧,设计师的生命仿佛天生应该饱满丰润的,如此才能溢出创意与思想的汁水。对于音乐和各种艺术的喜爱,也恰恰是谭琅、向海明、许一峰结为莫逆之交的一个原因。
不善言辞的向海明在生活方面却追求精致考究,服饰、面容、发型都有一丝不苟的质感,文艺范儿浑然天成。如果他不喜欢音乐,倒像是天理难容了。
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他最爱的是不是古典乐、爵士乐、灵魂乐,而是潮爆的电子音乐。许一峰爆料,向海明在重庆电音圈里很有名,经常合作一些重庆的大型音乐派对,比如著名的缙云山竹林派对。
许一峰呢?几乎在整个青少年时期,他都在做一个职业音乐人的梦,而他也确实这么做了。可惜属于崔健和高晓松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音乐很美好,但是不能当饭吃。
强大的经济压力让酷爱音乐的许一峰遭遇无比的迷茫。“喜欢地下音乐,不愿意跑商业场,可是这样便没有收入,生活成了难题,整个人变得焦躁,就是不得志”。
爱上设计,让他将自己的兴趣成功过渡到事业,真正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功成名就。但对于音乐的热爱仍旧执着,年少时的梦随时都准备沸腾起来。
至于谭琅,你在本期旁观者的“慢生活”栏目可以看到他的影评随写,同时他也是博而广的跨界音乐迷,把少年式的执迷轻轻带过,融入更广博的空间。
将智性的光芒与稚雅的天真同时融入生命,是一种行走于世的态度:博采众长,终有所好。当你用尽全力埋头前行时,总有一种逆向的力量,让你回头看到风清日朗。用许一峰的话说:“我们都能寻找到一种方式,让自己始终保持着那份小天真。”
Q:许一峰当初是怎么爱上音乐的?
许:就是喜欢,从中学起一门心思要当职业音乐人。高考的时候被家长逼着学了建筑学,但是一学期逃了300多节课,就是跟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玩地下乐队,当DJ,非常狂热。
Q:后来如何走上设计行业?
许:一直都喜欢设计,刚开始帮朋友设计慢摇吧和会所什么的,大家都很钟意。那时候是挣不了钱的,因为人人都知道这家伙可以免费帮忙,托来人情了,拒绝不了啊,后来跑到重庆了,没人认识我,不能再免费了(笑)。
Q:如果有一天不做设计了,你会想重新成为音乐人吗?
许:我觉得……我会去研究哲学。至于音乐,是一辈子的兴趣。
Q&A 装饰公司设计师能够走出来吗?
设计师与装饰公司的矛盾,亦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点廓是三位设计师成立的公司,如何看待装饰公司设计师的突围难题?
》》谭琅:很难走出来
能不能走出来最关键的是对自己的定位,首先你得问自己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你是求财还是求高度?对自己、对公司、对人生,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终极目标不好定,至少定个5年计划吧,每个设计师在最初都有崇高理想,但理想不是平白实现的。所以,是否有足够的毅力,是否能忍受诱惑,都是巨大的难题。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设计师,很有思想很有激情,当时我已经跟他达成了合作意向,后来说到薪水就冷了。他想要一年五十万以上,我说那你把作品给我看看吧,后面就不好评价了;对比看看,50万的年收入在社会其他行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热门而且不够规范的装饰行业,而应该看到10年、20年之后,毕竟河东30年,河西亦如此。
》》许一峰:设计师水平不过关
首先很多装饰设计师本身水平就不过关,呆在公司里,可以巧舌如簧去忽悠客户,但你出来以后,就会发现现实是很残酷的。
再者是经济问题,装饰公司的钱肯定要好赚得多,我们当时最困难的时候,整整一年时间,兜里都拿不出100块钱。那种滋味,很多人都受不了。很多设计师都靠灰色收入致富,当你退出来之后,扛得住苦、累、穷吗?看着原先的同事仍旧吃香喝辣,买房买车,耐得住寂寞吗?事实证明,我知道很多设计师出来之后,又灰溜溜地回去了。

》》向海明:找好伙伴 培养业主审美
我稍微乐观点,我认为设计师要走出装饰公司,比如得寻觅到很好的合作伙伴,在营销和管理上能够助他一臂之力。
还有一点经常为大家所忽略,就是培养业主的审美观念,当客户的水平提高了,设计师也不得不提高,然后就会慢慢脱颖而出,甚至走出公司。比如在英国就是培养10%的设计师,但是让90%的人懂得欣赏这些设计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