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君:用“绿十字”画最美的村

(2014-10-08 11:06:20)

孙君:用“绿十字”画最美的村

“我不担心钱,我只是想怎么把希望变成钱,把钱变成尊严,把尊严变成文化,把文化变成推动的事情。”

文 王畅

孙君是画家,却被人称作地球村长。

他的梦想,是画一个真实的环保村。他创办了联合国确认的世界第101个、中国第一个生态村,组织策划了“绿十字生态屋”、“世界地球日——中国行动”等一系列生态公益行动。

他说:“‘红十字’拯救人类,‘绿十字’拯救地球。”一个美丽的社会,不仅需要种种慈悲心肠,更多的需要依靠一个公民、一群公民、一个公民社会不依不饶地努力。为此,孙君在“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乡建这条道路上走了几十年。而最初吸引他的正是农村人骨子里的慈悲情怀。

 

“这事,你没遇到就算了!遇到了就始终在心里呆着”  

1999年,孙君走进地球村所在的北京延庆堆臼石村,与同事一起实行垃圾分类,建设中国第一个“地球村”。孙君被“村民”推选为“村长”,在这里指导村民用太阳能发电,建设环保厕所和沼气池。不久之后,堆臼石村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2000年的不到2500元上升到2003年的5000元。

在孙君看来,“地球村”试验不算成功,他在乡村建设这条道路上的脚步才刚开始。

2003年,创办了自己的组织——“绿十字”,开始在全国各地寻找试验点。后来的郝堂村,成了目前最为出名的实验乡村之一。

    几十年下来,孙君做了二十多个试点乡村建设项目。他说:“虽然我们做到今天,但我们依然觉得举步维艰。”  

在村庄建设过程中,吵架、打架都成了常有的事,甚至有几个村民在背后说要把孙君抓起来。“我们在很多地方做的时候,就直接和施工人员打架。他们建的房子难看,我们就拿着大锤砸掉,他们就跟我们打架。”

村民仍然接受不了孙君的想法,因为人们总是用城市人的眼光来考虑农村怎么建设,来理解乡村。他们希望农村更像城市,建高楼、修宽路,却不知道他们坐拥的是多好的风景。这种在审美上的理解,关于新农村、旧农村的理解的不同,迫使他们不得不经常面对暴力。“虽然我们做得挺好的,但我们每到一个项目,从头开始的六个月,是异常的困难。一个社会已经形成一个特别重要的一种潮流,像我们几十个人逆流而行会很艰难。”

尽管这样,孙君有他非继续下去的理由。“我谈不上慈悲,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就是这事,你没遇到就算了!我遇到了就始终在心里呆着,所以你经常会考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就像泰坦尼克号,你呆在船上拉小提琴、喝红酒,和你站在岸上,看到有冰川,船要撞上去,你看到了,和船上没看到,完全不一样。看到了就很纠结,我们现在是看到了。”

    孙君常年在乡村走,在乡村写生画画。他看到了农民真的穷。“我们在城市过的日子真是过得很好了,马路修了一次又一次,房子装修再装修。相比之下,农村就很贫穷。”

如果中国农民没有打工的经历,那么中国可能会成为穷人最多的国家。正因为打工弥补了很多问题,但是打工这件事又跟他们的年龄有直接的关系。他们的年龄在20-35岁之间,是家庭经济的好劳力,过了这个年纪又要等下一代。

“有一种感觉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有没有可能为他们做一点点事情。”

 

怎么把希望变成钱,把钱变成尊严

孙君想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他理想中乡村的模样是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的文明形式,又具有现代科技的城市文明基因的乡村。

他希望解决人的自尊、自立、自强或者说是引导贫穷的人走向这个层面。“我是想‘扶贫’他们的心灵、技能、技术。让他们能够通过劳动获得自己该有的尊严。那么通过致富,能够找到致富里面的方向,找到正能量的东西,帮助更多的还需要帮助的人。”

 现代人常常说养身,但孙君以为养心才是最重要的。他看重农村里人们的心理。那个以道德为标准的地域,有着很多城市人触及不到的本真与自然。

“我觉得在中国乡村当中保留比较完善是熟人社会道德框架下的慈悲、互助、济贫,甚至包括严厉的道德谴责和教育。这些东西含在乡村当中,你很难把它抽出来。它这种文化,不像法律。慈悲、道德、品德往往是一个综合体,这种综合体没有边界,这种文明实际上高于法律。什么事能做不能做,什么事该怀有慈悲心,什么事不可有慈悲心,凭道德标准来衡量它。”

孙君最初决定来农村建设,也是看到村民的这种精神。

他聚集了一批企业家,让那些绘画者、设计者、茶人在一起,希望能够为农民做些事情,帮他们找到一条道路。孙君让农民回归到不住高楼的状态,保住一亩三分地,让农民过着农村的生活。

试验了这么多个乡村,孙君挺满意现在的发展,至少目前都是成功的。这种成功的界定是以农民为第一群体。农民欢迎他们,年轻人回来了,鸟儿们回来了,民俗回来了,他觉得这就是中国未来农村的希望。

“红十字关爱人类,绿十字关爱自然。”孙君的“绿十字会”也是乡村建设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所有的建设过程当中,我们之所以提出这样一句话,首先是以自然为本,人是自然之子,自然存在了,人才能存在,就像城市一样,一旦把自然系统和生态系统消耗了,那么就消耗了,人类走过的脚步,留下的都是一片沙漠。红十字基本以人为主,相应地我们成立一个绿十字,对这个话做一个补充,更完整。”

在很多乡村建设中,筹钱成了最困难的一步,但孙君显然是幸运的。“我不担心钱,我只是想怎么把希望变成钱,把钱变成尊严,把尊严变成文化,把文化变成推动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