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庠:人爱石头是有骨气的


我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收藏石头,算起来有五六十年了。开始只是收藏小石头,慢慢的开始收藏大石。最小的石头只有小拇指那般大小,而最大的石头重达16吨。
我收藏石头的原因都在我写的这段文字里。“炎黄子孙爱石、赏石、玩石历史悠久矣。史家考证,中华石文化源于远古,兴于秦汉,盛于唐宋,风靡明清,当今太平盛世,更趋繁茂,切堂而皇之入市井商柜。历代墨客骚人多与雅石相缘,以诗词歌赋颂之。清代名著《红楼梦》本名《石头记》。相传女蜗氏炼石补天,用去三万六千五百块,所剩一方顽石无才补天,却灵性已通,幻想入世,携入红尘,人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尽镌其中。噫乎,石头竟为文人雅士‘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之幻想与寄寓。雅士,又曰奇石、怪石、珍石、观赏石,并分类为晶石、琼石、化石、类石、禅石……均系大自然之杰作,日月轮回之见证、收藏、陈列,鉴赏,可获艺术感染、美之享受,或增益知识与情趣。地球无石,泥团一抔;人之无骨,软体一具。余藏石于陋室,其意寓焉。雅兴所至,铭石记之。”
石头是大自然的,我们的地球是石头撑起来的,人没有骨头就是一个软体动物,骨头和石头都是有坚硬性的,人爱石头是有骨气的。
我小时候就喜欢收集石头。我的老家在宁乡,旁边有沩水,经常围着水边捡石头。司空见惯的各类石头使我大饱眼福。
久而久之,我从捡石头变成了收石头,以玩石为乐,以石会友。全世界四十多个国家我都走遍了,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收石头。我的石头坐过飞机、汽车、火车各种交通工具。
以前做总编辑时,我隔三差五要到外地去出差。那些记者跟我出去的唯一要求就是要替我背石头,我来帮他们背行李。在外面开会的话,我都会带些石头回来。没有刻意的去某一个地方寻找,都是工作之余在有石头的市场,我们一起去寻。
我在美国大峡谷、南非、巴西都收过石头,但都是小的,因为那些大石头不好运回来。我也曾下到南非金矿的矿井里去收石头,还收到了一块南非金矿石。
巴西有很多石头市场,我当年花了700多美金买了一块巴西水晶,与我同行的友人也买了一块。我们俩一起坐飞机回来,他将石头托运回来,而我是背着它的。我一般收到石头都是随身携带护着它,怕托运会碎掉,除非是捆得很好而且在有注明。结果那一次,我们俩一起收的石头,我的完好无损,他的石头在托运中碎了。我当时就对他说:“你不是真的爱石头,爱石头就要随时护着它,要保证它的完好。”
当年在上海城隍庙买了一块太湖石,很少见的,我当时一眼就看上它了。宋代米芾用“透、漏、皱、瘦”四字来品评太湖石,其中折射出江南园林乃至东方美学思想。
我家很多石头,但我偏爱牡丹石与火炬石。看到特别喜欢的石头,我会跟别人软磨硬泡,最后花重金买下来。
我认为辨别石头的价值可以从石质、观赏价值、外形、与质地这些方面,我更喜欢自然而成的形状,像熊猫、鸭子之类。鉴赏石头的话要从不同类别的石头着手,例如矿石,我更喜欢金矿石些,它的含量和所含的成份都不一样。
我并不是因为某块石头有价值才收藏的,我是因为真的喜欢它们,已经到了一定程度,我才会收藏的。
我收藏的石头都是只进不出的,要出的也是送人的。我收藏的那些小恐龙蛋,原来有几十个。朋友来家里做客,他们都很喜欢,我就送给他们。到现在我家里只剩下一个恐龙蛋了。
我自己也经常会给石头取名字,除了根据本身质地取名外,其它都是我根据它的外形取的名。我在宁乡荷塘旁边自己捡了“丑八怪”的石头。当时捡到它好惊讶,我觉得它丑得很可爱,类似于人形,鼻子也是塌塌的。还有那个火炬石,你不觉得它很像火炬吗?
我觉得收藏石头是件有意义的事,奇石留人间,人生乐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