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镇竿汉子”谭贵清

(2014-07-11 11:25:26)
标签:

房产

谭贵清,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国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榜书委员会委员。2010年第二届国际榜书大赛荣获第一名,2012年参加国际榜书精品作品展获二等奖。

 

“磨难真是磨心的过程,让你能沉下心来练字,不抱怨不公,把它当做一种考验。经历酸甜苦辣才能写出好字。”

“镇竿汉子”谭贵清

  撰文 馨文 摄影 彭栋梁

耕字的农民

    清晨六点半,太阳从两日的阴霾中透出罅隙的光亮,晃动在沱江上。干瘦的老人戴着斗笠,坐在木船的一端,在雾气萦绕中,顺江而下。远处,游人走得战战兢兢的石桥上,赶着上学的小阿妹从一头飞奔到另一头,羊角辫还在身后。小巷里,女人在山泉边洗衣服,板子打出啪啪的声响,山泉水哗哗地从身后的山深处奔流进沱江。在游人还在睡梦中的这个清晨,凤凰人的自然生活才浮现出面目来。

凤凰迎来送往了太多的过客,却只对那些眷恋它的人袒露真性情。每个生于斯、系于斯的人,被它的山水浸透,有了它的脾性。书法家谭贵清就是其中之一。

从凤凰古镇开车大约一小时,就到了新场乡高剑台区先锋村,一个小石牌坊作为标记。巷子里一栋木质老屋,谭贵清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迎在门口。老人家正在添柴烧水,柴火味唤起人曾经的记忆。里间一个阴暗的小屋,如今已经废弃做杂物间,曾经是谭贵清的房间,在没有电视机的年少时期,他就在这里读书、写字。出了巷子不远就是自家的三亩地,谭贵清十几岁开始犁田,假期看猪、放羊。他和同学一起走山路到镇子上读书,20多里的山路要走上一个小时。每周交米上去,一星期两罐酸菜、辣椒,那时候生活很苦。谭贵清对这片山水有感情,他对土地有着源自生活的熟悉感。

    谭贵清身上有农民的朴实憨厚,有多年写书法的静气,也有湘西人的莽气和匪气。他身体健壮,两腮常有健康的绯红,一笑起来,露出虎牙和酒窝的憨态。他写榜书,也好像一个农民耕作自己的土地。写字前,他脱掉鞋子,挽起裤脚,笑着说:“老农民要下田了!”直径十几厘米的大笔沾饱了墨有八斤重,像他手里犁地的工具。写字时他吸满一口气,身体半蹲下来,一气呵成,借助手臂和腰的力量,仿若太极的速度与力道,写出行草的大字,边写边退,有时踩翻了脚下的石头镇纸。四五幅字下来,脸开始发红,额头的卷发汗湿,说话开始微喘,再写几个字,汗水滴在宣纸上。落款的时候,谭贵清要跪在地上,用小笔落,像农民亲近土地。

他的印章上刻的是“镇竿汉子”。“镇竿”既是凤凰的旧称,也有一种湘西汉子霸蛮的硬气和朴实,正与他手提斗笔写榜书的气势相应,谭贵清很是喜欢。

    一个曾亲近土地、被山水滋养的人,总想着回报,何况村里都是自家的亲戚,谭贵清一直想做些回馈乡里的事。他参与慈善公益拍卖,用拍卖作品的款项,回馈乡里,也回报更多湖湘父老。

 

豪气与静气写字就是写心

榜书似乎是离不开酒的。谭贵清的墨汁要用酒来兑,一瓶齐大森极品宿墨对一瓶苞谷酒,四瓶墨四瓶酒倒进桶子里,大笔沾下去,字写起来不会有氲出的水印。但是酒如果倒进肚子里去,氲出来的,可就是:呼朋唤友的义气,湘西人“骂娘”的热乎劲儿,还有大笔如椽、酒酣意畅的豪气,平日常写的“龍”字,也有了腾空扭转、直插云霄的气势。谭贵清说,榜书有先喝三大碗酒再写字的说法,写的是股豪气。

但是空有一腔豪气是写不出好字的,也有人说:“谭贵清怎么能写书法呢?这么大大咧咧。”谭贵清有自己静心的方法。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他就去磨墨,磨着磨着就想通了,气顺了,心也平了。心如果不静谭贵清就宁肯不写,“写字心里不能有怨恨和杂念,写字就是写心”。

谭贵清习惯睡前看字半小时,哪怕只看一个字。他不喜欢临摹,只看字。这是他的方式,他17岁当兵用隶书写板报开始,就对字有种敏感。他在街上看人写仿宋体,怎么起笔怎么运笔,自己路上在脑袋里把字捋顺一遍,要么在空中比划比划,回去后提笔就能写。他的书法是这么学出来的,没拜过师,全靠自己看,“胆子比较大”。他工作室书案的一角堆了厚厚一摞:9本厚厚的《中国草书大字海》,还有《新编草书字典》、《草书小字典》。字看多了,谭贵清常能把各种字体融在一起,写的时候不拘章法,按自己的来,所以有人说他的行草榜书有“二王”的影子,也有颜体的笔法。

他的字常有画意,他把字当作一个画面,“有山水在里面”,也有动态。一幅“上善若水”,“水”字的审美感受让人倾心,水一样的婉转流动,曲折处的枯笔有更丰富的意蕴。每幅字写之前,谭贵清都会揣摩一下字背后的内涵。“写一幅字先在心中有这个字,成竹在胸,心中有字。”

谭贵清喜欢一个人走路,下班他走路回家,路上就在意念中写字,这是他的一大乐趣。吃过饭,谭贵清喜欢与妻子田玉珍一起爬南华山,“夜晚的山静。”田玉珍说,谭贵清有走到哪都带着书的习惯,每晚都写日记,不唱歌、也不打麻将,就是喜欢写写字。谭的车上放着儿童歌曲,《金孔雀》等都是几代人儿时的记忆,谭贵清最喜欢的动画片是《米老鼠与唐老鸭》。这和他“镇竿汉子”的形象反差太大,他却喜欢从武侠片的动作、动画片的画面中琢磨,得到榜书运笔上的启发。“艺术来自于生活,还得再回到生活中去。”老谭说。

 

书法与人生

多年写书法的经历,让谭贵清从中悟到面对人生平和的心态,而起伏的人生经历也让他对书法的理解更深入厚重。“磨难真是磨心的过程,这时候能沉下心来练字,不抱怨不公,把它当做一种考验。经历酸甜苦辣才能写出好字。书法最重要的是心态,心态决定成败。”

在回先锋村老家的路上,途经谭贵清曾工作过的乡,他一一细数,凤凰许多地方都曾留下他的足迹,从新场乡、黄合乡、茨岩乡到廖家桥镇,从会计、副乡长到党委书记,他做了近十年的百姓父母官。待进城先后做了凤凰县公路局长、建设局长后,因为喜欢做实事,常常亲力亲为,被称为“民工局长”。

谭贵清讲了一个例子。他在茨岩乡当党委书记的时候,一次交粮,老百姓挑了20多万斤粮,堆在那就是不肯上秤,说叫书记出来把问题解释清楚,要么就不交粮!谭贵清得知后,出去面对乡亲们的质疑:“救济粮、救济款还有平价肥,我们没有,你们给谁去了?”

谭贵清说:“好,我跟你们说个例子,我有个姐姐,在你们长田村,两个人的田六个人吃饭,你们说够不够吃?”大家都说不够。“我是党委书记,你问问她得了没有?平价肥27块5,我给我姐姐的是55块的肥。”乡亲们一听,马上说:“书记你别说了,我们交!”20万斤粮都上了秤。

谭贵清说,正人先正己。他到一个地方就努力把事干好,和老百姓的关系也处得好,到乡亲家里吃饭,他连吃了三大碗,乡亲说书记比我们吃的还多,他也没有顾忌。老百姓出什么事,他常常一个人去解决,也不怕。“老百姓怕我,说我力气大”,谭笑着说,生气的时候他也和乡亲动手打一架。

在谭贵清的工作室那天,他喊来自己的好兄弟作陪。这些都曾是他的部下,后来都成了兄弟。工作室有三十多把小凳子,还有灶台,平时谭贵清常邀了朋友来吃饭喝酒。

更多时候,几个兄弟喜欢在一起切磋书法。地上一张两米乘三米的毡子,已经沾满了深深浅浅的墨迹。谭贵清写出幅好字,兄弟几个都称赞。写好的榜书大字需要用加热器烤干,几个大男人都蹲在那静静烤字、收字。墨色斑驳地干涸,热气蒸腾起来,墨香四溢,兄弟几人在等待中,静看着凝固的墨迹,一个接过另一个手里的活儿,偶尔扯扯闲话,情感也融在时间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