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竿汉子”谭贵清

标签:
房产 |
谭贵清,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国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榜书委员会委员。2010年第二届国际榜书大赛荣获第一名,2012年参加国际榜书精品作品展获二等奖。
“磨难真是磨心的过程,让你能沉下心来练字,不抱怨不公,把它当做一种考验。经历酸甜苦辣才能写出好字。”
耕字的农民
凤凰迎来送往了太多的过客,却只对那些眷恋它的人袒露真性情。每个生于斯、系于斯的人,被它的山水浸透,有了它的脾性。书法家谭贵清就是其中之一。
从凤凰古镇开车大约一小时,就到了新场乡高剑台区先锋村,一个小石牌坊作为标记。巷子里一栋木质老屋,谭贵清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迎在门口。老人家正在添柴烧水,柴火味唤起人曾经的记忆。里间一个阴暗的小屋,如今已经废弃做杂物间,曾经是谭贵清的房间,在没有电视机的年少时期,他就在这里读书、写字。出了巷子不远就是自家的三亩地,谭贵清十几岁开始犁田,假期看猪、放羊。他和同学一起走山路到镇子上读书,20多里的山路要走上一个小时。每周交米上去,一星期两罐酸菜、辣椒,那时候生活很苦。谭贵清对这片山水有感情,他对土地有着源自生活的熟悉感。
他的印章上刻的是“镇竿汉子”。“镇竿”既是凤凰的旧称,也有一种湘西汉子霸蛮的硬气和朴实,正与他手提斗笔写榜书的气势相应,谭贵清很是喜欢。
豪气与静气写字就是写心
榜书似乎是离不开酒的。谭贵清的墨汁要用酒来兑,一瓶齐大森极品宿墨对一瓶苞谷酒,四瓶墨四瓶酒倒进桶子里,大笔沾下去,字写起来不会有氲出的水印。但是酒如果倒进肚子里去,氲出来的,可就是:呼朋唤友的义气,湘西人“骂娘”的热乎劲儿,还有大笔如椽、酒酣意畅的豪气,平日常写的“龍”字,也有了腾空扭转、直插云霄的气势。谭贵清说,榜书有先喝三大碗酒再写字的说法,写的是股豪气。
但是空有一腔豪气是写不出好字的,也有人说:“谭贵清怎么能写书法呢?这么大大咧咧。”谭贵清有自己静心的方法。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他就去磨墨,磨着磨着就想通了,气顺了,心也平了。心如果不静谭贵清就宁肯不写,“写字心里不能有怨恨和杂念,写字就是写心”。
谭贵清习惯睡前看字半小时,哪怕只看一个字。他不喜欢临摹,只看字。这是他的方式,他17岁当兵用隶书写板报开始,就对字有种敏感。他在街上看人写仿宋体,怎么起笔怎么运笔,自己路上在脑袋里把字捋顺一遍,要么在空中比划比划,回去后提笔就能写。他的书法是这么学出来的,没拜过师,全靠自己看,“胆子比较大”。他工作室书案的一角堆了厚厚一摞:9本厚厚的《中国草书大字海》,还有《新编草书字典》、《草书小字典》。字看多了,谭贵清常能把各种字体融在一起,写的时候不拘章法,按自己的来,所以有人说他的行草榜书有“二王”的影子,也有颜体的笔法。
他的字常有画意,他把字当作一个画面,“有山水在里面”,也有动态。一幅“上善若水”,“水”字的审美感受让人倾心,水一样的婉转流动,曲折处的枯笔有更丰富的意蕴。每幅字写之前,谭贵清都会揣摩一下字背后的内涵。“写一幅字先在心中有这个字,成竹在胸,心中有字。”
谭贵清喜欢一个人走路,下班他走路回家,路上就在意念中写字,这是他的一大乐趣。吃过饭,谭贵清喜欢与妻子田玉珍一起爬南华山,“夜晚的山静。”田玉珍说,谭贵清有走到哪都带着书的习惯,每晚都写日记,不唱歌、也不打麻将,就是喜欢写写字。谭的车上放着儿童歌曲,《金孔雀》等都是几代人儿时的记忆,谭贵清最喜欢的动画片是《米老鼠与唐老鸭》。这和他“镇竿汉子”的形象反差太大,他却喜欢从武侠片的动作、动画片的画面中琢磨,得到榜书运笔上的启发。“艺术来自于生活,还得再回到生活中去。”老谭说。
书法与人生
多年写书法的经历,让谭贵清从中悟到面对人生平和的心态,而起伏的人生经历也让他对书法的理解更深入厚重。“磨难真是磨心的过程,这时候能沉下心来练字,不抱怨不公,把它当做一种考验。经历酸甜苦辣才能写出好字。书法最重要的是心态,心态决定成败。”
在回先锋村老家的路上,途经谭贵清曾工作过的乡,他一一细数,凤凰许多地方都曾留下他的足迹,从新场乡、黄合乡、茨岩乡到廖家桥镇,从会计、副乡长到党委书记,他做了近十年的百姓父母官。待进城先后做了凤凰县公路局长、建设局长后,因为喜欢做实事,常常亲力亲为,被称为“民工局长”。
谭贵清讲了一个例子。他在茨岩乡当党委书记的时候,一次交粮,老百姓挑了20多万斤粮,堆在那就是不肯上秤,说叫书记出来把问题解释清楚,要么就不交粮!谭贵清得知后,出去面对乡亲们的质疑:“救济粮、救济款还有平价肥,我们没有,你们给谁去了?”
谭贵清说:“好,我跟你们说个例子,我有个姐姐,在你们长田村,两个人的田六个人吃饭,你们说够不够吃?”大家都说不够。“我是党委书记,你问问她得了没有?平价肥27块5,我给我姐姐的是55块的肥。”乡亲们一听,马上说:“书记你别说了,我们交!”20万斤粮都上了秤。
谭贵清说,正人先正己。他到一个地方就努力把事干好,和老百姓的关系也处得好,到乡亲家里吃饭,他连吃了三大碗,乡亲说书记比我们吃的还多,他也没有顾忌。老百姓出什么事,他常常一个人去解决,也不怕。“老百姓怕我,说我力气大”,谭笑着说,生气的时候他也和乡亲动手打一架。
在谭贵清的工作室那天,他喊来自己的好兄弟作陪。这些都曾是他的部下,后来都成了兄弟。工作室有三十多把小凳子,还有灶台,平时谭贵清常邀了朋友来吃饭喝酒。
更多时候,几个兄弟喜欢在一起切磋书法。地上一张两米乘三米的毡子,已经沾满了深深浅浅的墨迹。谭贵清写出幅好字,兄弟几个都称赞。写好的榜书大字需要用加热器烤干,几个大男人都蹲在那静静烤字、收字。墨色斑驳地干涸,热气蒸腾起来,墨香四溢,兄弟几人在等待中,静看着凝固的墨迹,一个接过另一个手里的活儿,偶尔扯扯闲话,情感也融在时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