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温暖的茶女子

我这一生要特别地感谢茶,是茶让我拥有了全部的时间,是茶让我可以过着不紧不慢的生活,是茶让我看到了生活中各种细小的美。
撰文 李思
水刚煮沸起泡,刘海燕提起水壶就往杯子里倒水,略等几秒,将一小袋上好的古丈特级毛尖尽数倒出,无数的黄绿色小尖牙随之沉底,她出神地看着杯中的那片嫩绿说:“好的茶叶放到水里,全部往下沉,浮到上面的都是老叶。叶子是鹅黄、带些嫩绿,代表早春发出来的芽。它的芽很细,就证明这批茶叶生长的海拔很高。闻一闻,非常香。”
刘海燕最初是一名老师,后来在新华社岳阳分站当记者,至于为什么做茶,她只说“我喜欢静静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有时候我甚至会想,不管门外有多么喧嚣,多么丰富多彩,只要门内是安静的,我就非常幸福。”
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茶
茗泰茶舍门不大,进入其中却发现别有洞天,挑高的两层楼,正中间有个不大的戏台,戏台对面摆放有书写台,靠墙的是一张贵妃椅,平时刘海燕佷喜欢躺在这里看戏台的表演。
在这里,不做简餐、不欢迎打牌的人,甚至连抽烟的人,刘海燕也不太喜欢。这个茶馆带着刘海燕式的性格特征:“我就是想做比较单纯的茶馆,就是喝茶,让我的茶客舒舒服服能够有一个地方安静地喝茶,体验茶文化。”
1999年,刘海燕的第一家店不足20平米,投资不超过3万元,她每天坐在茶桌前只是安静地泡茶。有客人进来,随便点茶,品茶免费,边喝边聊,买茶是兴之所起,卖茶也是顺其自然。朋友们都说刘海燕是“姜太公”,但是从此以后,刘海燕的生意反而越来越好,朋友推荐朋友,生意不断。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刘海燕一直面带微笑,语速从容,她说自己的世界很直接,不喜欢虚情假意,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刘海燕从不喝酒,有一次饭局别人劝酒,她放下筷子立马就走人。于是,之后再也没有身边的朋友勉强她喝酒。“不喜欢的东西我坚决不做,我就是懂得拒绝、善于拒绝,而且非常直接了当。在这一方面,我很有自己的态度。”她说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茶。“为了金钱而出卖了自己,这种行为我觉得非常痛心。”
每年的春季和冬季,刘海燕会到全国寻茶,茶馆的每一款茶她都亲自去茶园考察,看当地茶叶的生长环境,制茶技术等。在成立中华茶馆联盟之前,曾经有人一听闻茗泰茶舍有新进好茶,就带上自己的好茶,跑到茗泰茶舍以斗茶形式来“踢馆”。无需多言,好茶行家一品便知。
茶里,最绵长的味道是真诚
游子在外,不经意间喝到一碗家乡的茶汤,霎时间,万千思绪涌上心头,未语泪先下,这是茶带来的感动。这是刘海燕做茶之后发现的,做茶的人只有真诚才有路可走。
去年6月,刘海燕和丈夫到了袁安若老师在北京的四合院。从上午10点开始,安若老师为他们泡了一泡咖啡,泡了两泡茶,互相之间很少说话,就是看着泡茶、喝茶。晚餐,刘海燕的朋友在北京高档酒店特意安排了一桌价值不菲的山珍海味。回到酒店,刚躺下来,刘海燕的丈夫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啊,今天幸亏到袁老师那里去了,她的茶喝了真舒服,让人感动。”而那顿鱼翅燕窝只字未提。“茶的那种朴实无华,和由之生发的真挚情感,带给人的感情更显深刻。”刘海燕只要回想起当时的那幅场景,就觉得心里极度的安静。
寻找心中一片宁静,也是她对儿子从小的要求。说起儿子,刘海燕用了一个词:儒雅。儿子读小学时,刘海燕在学校对面开了一个茶庄,她对儿子约法三章,不能像其他小孩一样风风火火背着书包不管不顾闯进来。“我教育他,第一,你作为一个小孩子打断了大人们的谈话,这是非常不礼貌的;第二,你这样匆匆忙忙地进来,打扰了茶庄里本来应该有的清静,或者说是破坏了茶庄的气场,这是非常不可取的。”现在,刘海燕的儿子会弹古琴,会书法、会画画,还耳濡目染学会了茶道。“现在的他好像长成了一座山,非常可靠。”
茶, 让我看到各种细小的美
在泡茶时,刘海燕一般会将家里打扫得很干净,茶台一定要摆放得整整齐齐,茶具摆放在最顺手的位置。有人将茶道说得很高深,但她认为茶道就是符合道理即可:泡茶不要烫到手,不要把最珍贵的茶壶打翻,不要把喝茶的杯子打碎,不要烫到客人。“泡茶,把开水倒到壶里面,又从壶里滤到杯子里面,多好玩啊,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你觉得有多高深吗?”刘海燕说。
泡好茶之后,邀请三五好友,坐下来喝杯茶,一起说说话,刘海燕觉得此景美呆了。在茶庄中静静地喝杯茶,听着音乐,随着茶叶的沉浮,看四季的变化。想象着冬天的树叶都掉光了,只有芽头在悄悄地生长,越来越饱满,到了春天,壳一掉,叶子就绽放出来,生命就绽放出来了,那是种生命的力量。
“如果说,我的茶庄经营不下去了,我为什么不努力,像植物一样,经过严冬,然后到了春天可以发出那种具有新生命的嫩绿的芽。”每当看着在茶庄门前匆匆经过的人们,不知道要奔往何方,刘海燕就会觉得自己的人生多美好。“我这一生要特别地感谢茶,是茶让我拥有了全部的时间,是茶让我可以过着不紧不慢的生活,是茶让我看到了生活中各种细小的美。”她说茶会让人慢下来,让人想清楚,让人静下来,让人反省重新审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