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芬:我和自己的关系愈来愈好
(2014-01-13 19:47:26)
我理想的生活状态是,可以不为金钱繁忙、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不去应付不想见的人、自己自得其乐,和大自然为伍,淡泊平静。
张德芬:我和自己的关系愈来愈好
采访整理 馨文 供图 中南博集天卷
我们的问题,来自和父母未完成的课题
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整理、疏通”自己的所有关系:父母、亲密、亲子,当然,最重要的是和自己的关系。关系是每个人的课题,也是每个人的烦恼来源,最值得深入探究的。在关系的修复和探索中,我真的觉得我们所有现在的问题,无论是关系也好,金钱、事业、健康等也好,都是来自于我们和父母之间未完成的课题。所以,我们要修复好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修复的过程不简单,同时也不是全然顺从的过程,需要每个人自己去体会。但大致的指导原则都写在《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这本书中。
对自己的了解和疗愈是一层一层深入的。就在我自以为和父母关系修得不错的同时(已经写完了《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这本书),我和母亲有一场严重的冲突。接下来我看到了我的改变:不像以前那样会懊恼、后悔、责备自己,也不勉强自己去跟她道歉或修好,而是就让自己内在的那个创痛不断流血,拥抱自己那个受伤的内在小孩。
在一个课程中,我带着疗愈这一块的意愿去上课,结果就疗愈了我多年来和母亲的复杂情结。我一直想要拯救她,一直想要获得她的全然认同,可是我自己并不认同她。我看到了拯救她是荒谬的,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比我大,是我生命能量的源头,我有什么资格去拯救她?而对于她能够全然接纳我、爱我,我看到了这是不可能的,并不是说她不爱我,不珍惜我的杰出成就,而是她就是那样的人。我再完美都没用,我也不需要再完美,我可以安安心心地做我自己,也让她去做她自己。这样一来我们的关系就改变了。我现在不去特意讨好她,但是我爱她的心没有改变,也接受她的唠叨、批判,不再当一回事了。
我和自己的关系也愈来愈好,但会好到什么程度不知道,它是一个不断累进的过程。我愈来愈了解自己,愈来愈能接受一切外在的发生,因为我知道总有一个“我”会陪伴着我自己。我对自己愈来愈宽容,不像以前那样地严厉、要求完美。我每天都像照镜子一样地回观自己的起心动念,时时提醒自己当下内在的状态。
珍视自己的价值
人生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我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但是,人生价值是我们每个人自己判断的。你觉得值就值了,不觉得值,给你再好的戏码都没用。好好善用我们手上的资源,无论是时间、青春、面貌、财富、才华、关系等,都好好珍惜运用,才不枉此生。
最近读到这一句话,很印心:“只有你的快乐和幸福不附属于任何人或物的时候,你才是自由的。否则无论你被关在监狱里,还是走在大街上,你依然是自己的囚犯。”所以,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价值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你的存在就是最完美的了,不需要其它任何东西来支持、衬托、证明你。
无论如何,观念都是我们赋予它力量的,我自己的看法就是,能为我所用,对我有益处的观念,我就可以继承、接受,但也是暂时借用。从身心灵的角度,所有观念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也包括了观念。真正修得好的人,不会再被观念所束缚,否则永远都不是自由解脱的人。没有什么事情是我们真正能掌控的,放下一定不要什么或是一定要什么的坚持,就是本份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尤其是去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那么生活就会用最好的方式来报答你。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的情境,而在于我们和这个世界是否能够和平共处。
我理想的生活状态是,可以不为金钱繁忙、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不去应付不想见的人、自己自得其乐,和大自然为伍,淡泊平静。
最近看到一个孩子,他非常的愿意给予。坐在桌上分苹果,他给在座的每一个人一片苹果,最后一个发现不够分了,他从自己嘴里掏出来那片苹果给人。够可爱吧?像这样的孩子就是天生富足的,他永远不会匮乏。如果心里匮乏,再怎么样都无法享受富足。财富是一种能量,也是一种态度。
最近有一个美国的富翁,捐了好几亿美元给慈善机构就自杀了。据说他生前节俭成性。他不是一个不付出的人,但是他是一个无法享受自己丰足的人。这可能源自于小时候父母对他的管教,让他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不配得的,所以即使有钱也舍不得花在自己身上。我们想要过丰足的生活,一定要去检视我们对财富、金钱的观点,观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它躲藏在潜意识底下的时候它才能操控你。一旦你把它带到表意识上,并且带着最大的意愿去修正它,最终就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