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翼明:仁以合同,礼以别异

(2013-05-08 12:17:59)

唐翼明:仁以合同,礼以别异

唐翼明:仁以合同,礼以别异

 

    我觉得儒家的全部宗旨,用仁和礼两个字来概括,就够了。你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仁;用五个字概括,就是仁义礼智信。仁和礼,在儒家思想中,具有最重要的意义,最基本的意义。

 

    人生下来,就具有这样一个最基本的,看起来是互相矛盾的特性。一方面人和人是平等的,人生而平等,你也是人,我也是人。但是另外一方面,人一生下来,就是不平等的:男人和女人不完全平等,父亲跟儿子不完全平等。平等指的是人格;人格以外的其他方面,常常是不平等的。

 

    我们如何处理好这两面,其实是人类社会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儒家是怎么处理这两面呢?儒家就是用“仁”来处理人“生而平等”的一面;用“礼”来处理人“生而不平等”的一面。所以我用八个字来讲这两个观念的不同。“仁以合同,礼以别异”。“合同”就是把同和同合在一块儿。“别异”就是把不同区别开来。因为人生来就有同的一面,又有异的一面。用“仁”这个观念,来把同的一面统率起来,用“礼”的观念,来把异的一面处理好。

 

    怎么样把这个不同的一面,不平等的一面,合理地处理好呢?这就要用到礼这个观念。礼者,理也。礼的主要作用是别异。具体地讲,就是区分尊卑上下,因为人的异主要表现在尊卑上下方面,还有男女方面。

 

    那么用什么来把这个尊卑上下表示出来呢?这就要靠名,名分的名。名分就是规定礼的最重要的东西。按照这个名,就把礼,把伦理区分开了。名分不能够搞乱,所以要正名。儒家最讲正名,如果名正不好,那就一切都干不好。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那就什么事都办不好了。所以孔子讲的礼并不迂腐,而是现实的。

 

礼这个东西,本来是对的,它从人的不同出发,强调尊卑上下,把人的层次理清楚。这样才有秩序,才和谐。但为了实现这个东西,就必然要制定规矩,礼貌就是这样出来的。这一点是中国文化好的地方,不是差的地方。但是从礼引出来的规矩,礼节礼貌等等被强调过分的时候,形式重于内容,弊病就来了。把等级固化起来,把差异强调起来,把这些制定的规矩和内容脱离开,变得形式化,虚伪起来,于是弊病就越来越多。

 

    我觉得我们应该提倡健康的,全面的儒家文化:仁礼并重,仁在礼前,不要偏颇。现代人第一就是要讲究人格的平等,讲究自由、讲究民主。这些基本的观念一定要讲。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在追求人的平等上面,一点都不输于西方。要发扬中国的健康的传统,那就不只是看到森严的礼教,同时要看到仁者爱人,看到把人当人、平等看待的仁教。而且这个仁,是在礼前。所以我们要民主自由平等这些东西,这是全人类都要的。同时我们也要尊卑上下,这个也是全世界都要的。

 

 

 

 

QA芒果画报对话唐翼明

 “唉,翼明,小声一点”

 

芒果画报:在您的青少年时代,对于传统的“礼”有什么记忆吗?

唐翼明:我从小离开父母,从父母那里直接得到的,关于礼节这些东西,可能想不起具体的故事,但受到的家教都是很健全的。七岁以后,我寄养在我的伯父家里,那是个耕读之家。伯父人很严厉,他敦促我们读书,冬天还请老夫子教我们。在礼节规矩这些问题上,是从不含糊的。

小时候我在家里看到的是,人和人之间的规矩,家族之间,亲戚之间,那些规矩都在,不能乱来的。在乡下,骂人最重的一句话就是:你这个没有家教的东西,那是说父母没有把你教好,你父母就不懂得做人。所以你也不懂得做人。

到了年青时代,都还是讲究礼貌的。在路上碰到老师,我们都会敬礼,都会说老师好。不会像现在的一些学生,见到你像没见到一样,除非你跟他主动打招呼。我们那时候见到老师,一定会打招呼。在校园里就更不要说了,一定是要鞠躬的。

 

 

芒果画报:您后来回到台湾,跟父母团聚后,发现过两岸在礼节上的不同吗?

唐翼明:那是很明显的。我从美国离开后到台湾去教书,跟我父母住在一起。因为我一直受教育,平常当然不会有什么缺礼貌的地方,但是会觉得跟他们还是有区别。比方说,吃饭坐位子,你就会突然发现,他们非常讲究。   

我父亲请客的时候,第一,他一定是亲自打电话。连秘书打电话,他都不要。然后把席次安排得很好,再告诉我应该怎么安排。主人应该坐在末座,贵宾坐在上座。而在我们大陆,刚好相反,请客的人坐在上座。

他还教我,比方说,走路的时候,如果是长辈,或者是长官,你不要跟他并排走。你要落后他稍微一点点。半米,也不要太远,应该在他的右后方。然后你坐汽车,你应该坐什么位置,最长的,地位最高的人,应该坐在汽车后排,靠右边的位置。其次是靠左边的。所以他的位置是靠司机的。但是如果只有你跟司机两个人,你要坐司机旁边,把司机平等看待。诸如此类的。有时候讲话我声音比较大。我妈妈总是扯我的衣服:唉,翼明,唉,小声一点,小声一点!

 

    “东方要学公德,西方要学私德”

 

芒果画报:现在有一个说法,说中国人比较讲究私德,美国人比较讲究公德?

唐翼明:中国这个社会是讲私德,讲圈子,熟人碰到熟人,客气得很,有很多规矩,但是你如果跟我不熟,那对不起。哪怕是住在同一个小区,我不认得你,根本就不打招呼。但是在美国不会,一定会打招呼。倒是在亲戚和亲戚之间,美国反而没有像我们这样密切。我们这个社会更讲家族,更讲血缘。这可能跟我们长久以来是农业社会有关系。农业社会都是定居在一个地方、一个村落,注重一个家族的氛围。我们一些主要的思潮,儒家、道家等,都比较重视这方面的问题。

在美国,人和人之间也很有礼貌,比方说我早上起来锻炼,碰到一个人,对方一定会说good morning,陌生人都是这样。尤其在中小城市,乡下更是这样。一个社区里面人碰到,一定是good morning。不管你认不认得。一个大学里面剪花草的工人,跟教授在人格上都平等。教授碰到这些人,他也会主动跟他打招呼,没有人认为这是不应该的。

在美国,父子之间,直呼其名,其实也是不好的。他们之间亲戚疏远,父子疏远,这个并不值得我们仿效。只是说我们不重公德是不对的。在公德方面,我们应该向西方学。在熟人亲戚中,我觉得西方应该向我们学。

 

 

芒果画报:您在台湾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相对其他地区而言,台湾在遵从传统方面有什么特点?

唐翼明:台湾可以说公德与私德都有所兼顾,社会比较温馨。我觉得台湾应该说是保留了传统文化中较好的一面,它把当中人情化的、比较温馨的东西,保留下来了。

我教研究班的时候,有一个男孩子,很优秀的,很高的个子。每次我来上课,他都会在我停车的地方等着我。来干什么?就帮我提包。一年都是这样。我也没要他这样做,他坚持不懈。后来,我教下一个班,有一个研究生自己有汽车,每次开车到校门口来接我。学校在山上,校区是一个山坡,所以要走上去,还蛮费劲的。他开着车接我上去,下课后又开车把我送到校门口。不仅那一年是如此,他已经不上我的课了,第二年、第三年一直到我退休,大概接了我三四年。你在大陆现在找得到这样的学生吗?

 

 

芒果画报:您觉得我们湖湘文化,在礼这方面有什么特点?

唐翼明:我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两支特别重要。一支是湖湘文化。一支是江浙文化。这两个地方的文化,有同有异。同就是都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都重视人文,尤其在文的方面很强。

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湖湘文化很讲骨气,很讲血气,敢于牺牲,而且讲实学,不太讲究虚华的东西。所以湖南人不够圆滑,有时候甚至显得礼貌比较差一点。江浙人就很圆滑,很周到,礼节很细腻,这是不同的。江浙的文化,后来也变得在礼这方面讲得特别多,偶尔就会变得稍微有点虚,弄得不好就会变成伪。尤其官场的文化,特别讲究。所以江浙人很会做官。然后进入现代,因为他们靠海,就跟现代西洋的商业文化弄到一块,所以比较重利。

湖湘文化就不那么重利,理想主义色彩比较重。所以你看湖南人当官的军事家政治家都很多,但是商人资本家发财的不多。不是很有名,那比江浙就差多了。

但是无论是江浙文化还是湖湘文化,都是高度发达的文化,人才辈出,而且内容很丰富。在中国文化当中,这两支极其重要,比什么海派、京派更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