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皓峰:找回逝去的武侠

成功的故事往往讲述价值观的失落,价值观就等于故事。中国的武林世界里隐藏了太多故事,每段故事说出来,都是震撼人心的侠义之事。
徐皓峰:找回逝去的武侠
是时候找回过去的侠义
台湾作家宫铃说,在华人世界的影片中,没有一部电影像《一代宗师》那样让她看得如此舒服,电影中人物就好像洪门子弟一样,都在强调忠孝节义。
徐皓峰说,在《一代宗师》里,它的价值观就是把已经逝去的中国人的情怀打出来了,让现在人看到过去人精神情怀的高度和强度是什么样的,不管是叶问也好,宫二也好,都是侠义满满之人。
在徐皓峰的眼中,武林世界就是如此。武林中的侠义其实并非大家传统观念中简单的“除暴安良”,中国传统的侠义最早来自于失落的旧贵族,比如刘邦的岳父吕父,在民间说自己是“获罪之人”,却受到一方官员的敬仰。
徐皓峰笔下的武林,与大多数的功夫片不同的是,它们是写事,写一个场面,写一场热闹,写一场争斗,而《一代宗师》是写人的内心,它把练功夫的人的精神特质写出来。以往的功夫片中练功夫的人就是能打,或者是一个雷锋,缺乏习武者的内心特质。这个电影就像拍一个艺术家一样,承认习武者的独立性和技能学习给他们带来的精神改观。
“中国人经历了漫长的自卑心态只会偷招,现在也是时候找回去应有的风骨和价值,那些武者身上的侠义之气,多么宝贵!”
江湖无义气,必被驱逐出江湖
“在江湖如无义气,必将被驱逐出江湖。”作为武侠纪实文学家和武侠小说作家,徐皓峰直截了当地说道。
他眼中的江湖道义,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活得要有颜面,就要“兼爱”,要有大爱,有朋友,所有人与人之间有爱。江湖,要反对以强欺弱,帮助弱者去抗击强者。“不管怎么变,武林江湖的精神总不会变。”
这种武林江湖精神,在有些时代至关重要,徐皓峰一直是这个观点的坚持者。他说,一个时代的重臣、名将一定是可以扭转这个时代走向的。武学宗师会把武术的某一种理法、外在形态、风气改变。
像民国的外在世界很乱,反而是一些可能阅读报纸都困难的人,却坚守了对文人而言都很难的东西,比如对道义的坚守、对规矩的传承、待人接物的风范,这就带来了风气的变化。比如李存义的武士会就站在文武要合流、不要分流的基础上崇尚“武人文相”,就是一种对世风有所改变的表现。
但传统的中国人应该具备的气质是什么?徐皓峰还是以《一代宗师》为例,里面的演员经过这些年的功夫练习气质有了改变,“我曾到现场看梁朝伟和专业武术运动员交手连续对打,让我觉得很惊讶。梁朝伟已经具备相当的实力,指导他的师父梁绍鸿非常棒,是实战派咏春的开创者。我从梁朝伟的身手和眼神,能看出他对这种深层次的劲儿是有体会的。”
一代宗师当示范或者开迎一个时代某一领域的风气,而其中引领众人就是武者对道义的坚守,对传统精神的继承与发扬,这也是武林江湖不死的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