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卷首语——仁:追溯中华传统价值的源头

(2013-03-05 16:11:13)

仁:追溯中华传统价值的源头

卷首语——仁:追溯中华传统价值的源头

要谈中华传统价值的关键词,首当其冲的必是“仁”。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爱人。所以,仁道就是人道,是推己及人,是自爱爱人,是爱护人、关心人、帮助人。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又回答:克己复礼为仁。控制自己的欲望,尊重社会的礼德,是仁的行为准则。所以,孔子又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理想国,就是“天下归仁”。

孟子对“仁”的阐发有大丈夫气:“仁者无敌”,金刚怒目,颇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舍身成仁”的浩然之气!

韩愈则把“仁”直接解释为“博爱”。

朱熹把“仁”描述得形象而又美感:“仁是根,爱是苗。”可见,只有建立在仁慈品质上的爱,才是奉献式的无我之爱,是真正的大爱,与索取式的小我之爱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中国的古人看来,仁心就是良心,是人的本然之心。仁是一切道德和精神的原点,仁显现为义,外化为礼,是信的前提,与智相融。所以,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目中,他们的理想生活方式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由此可见,“仁”是众德之本。大人先生以之为标尺,塑造君子人格,示范时代气质,改造国家社会,以开万世之太平;平头百姓良知发用,存善去恶,诚实做人,互敬互爱,以尽匹夫之职责。

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此时,此地,此身,就是通往仁者先生的康庄大道。

上个世纪初,曾经影响中国的“德先生”和“赛先生”粉墨登场,由于矫枉过正,一度让我们的“仁先生”黯然失色,但愈是历经时代的洗礼,“仁先生”愈显底蕴深厚,魅力非凡。

举目当今时代,历经多元文化和价值的冲撞。传统价值观看似退出中央,蛰伏于野,但仁者精神的薪火相传依然让我们感慨、感动、感怀!

我们发现,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有很多这样的仁者先生,他们在致力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事一语,践行着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

我们与其去唱衰这个时代的文化与道德,倒不如身体力行,与天下的有识之士一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重塑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体系。

《芒果画报》,作为一家以良知与担当为使命的杂志媒体,下定决心,誓言要多中华传统价值观做一些有所助益和推动的事情。

于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孝、悌、忠、勇、廉”等等,这些曾被我们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家视为价值根本的核心理念,开始浮现成型。

从本期起,我们将对核心的传统价值进行历史的阐发和现实的表达。通过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来发掘传统价值之美,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尽一份微薄之力。

“每个时代都需要伦理,你当然不可能复制古人的理想,但你可以从传统中汲取养分,并加入新的理解”,新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许知远说:“时代虽没有朝向我们期待的方向进行,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内心的准则。”

重建传统价值观,找到时代和生命的道德取向和伦理规则,我们共赴使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