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吴秀波说话的时候语速平缓,情不自禁的时候会身体后仰,哈哈大笑,遇到些敏感话题,会不自觉地挠头低笑。习惯一边沉思一边回答,会在某些问题上不停地深究,好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顿悟,在心里迂迂回回,最后演变成一种自白。锐智与钝情在他身上纵横交错,大刀阔斧地劈凿出这样一幅翩翩公子的模样,令人遐想,引人迷醉。
作为一个标签式的人物,在吴秀波的身上,承载着太多的期待与待解读的迷思。就像一道数学方程式,解答未知数的方式有很多,而我们选择亲近吴秀波,了解他最具血肉的两个角色:一个内心端坐着孩子的吴秀波,一个两个孩子的爹。
有很多人钟情于这个四十四岁还常把自己比作“愤青”的“大男孩”。些许花白的发鬓也藏不住他骨子里好玩、率真的孩子心性。那是一个真实经历过肆意青春的男人才有的特质——发狠劲地挥洒过自己并被青春打上了个不解的结。
祖籍江苏,长在北京胡同串里的吴秀波,父亲是名外交官,常年不在家,母亲供职于药店,忙起来时也鲜少着家。常年跟着八姨夫姨妈住一块,孤独惯了的吴秀波相比于同龄的孩子显得内秀许多。平日里挂着个钥匙,在屋里走来走去。后来多了个同父异母的哥哥,童年便开始热闹起来。考大学那会,为免于父母将他们进行比较,16岁的吴秀波毅然选择了报考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和傅彪等人一起考入铁路文工团,成为一名职业的舞台演员。没想到,他却忽然厌倦了演戏,爱上了唱歌,于是跑到歌厅去唱歌,一个月下来能够收入几千甚至上万元,顿顿请他二十几个发小吃宴席。颠倒的日夜里,他常常无法爬起床赶火车,连连耽误了团里重要的演出。心生内疚的他便辞去了文工团的工作,开始全职在歌厅唱歌。之后更是下海经商,沉沉浮浮许多年。
“那一个非常快乐而单纯的年代,那个时候女孩儿喜欢一个男孩儿只是因为你穿了一件白衬衫,不会因为你有多少钱。我如果到现在为止还能维持那时候生活状态的话,我绝不会做演员,我非常喜欢那时候的生活状态,到现在依然非常留恋。我每天晚上想唱什么我自己决定,底下的人你们爱干嘛干嘛,但是我相信一定会有人给我花儿,一定会有人喜欢我,也一定会有人为我鼓掌,你们玩你们的,我唱我的。如果我翻跟头,底下也有人鼓掌的话,我就会一直翻跟头。”说这番话的时候,吴秀波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却还会时常想起年轻时候的自己,洒脱,自我并且骄傲。这之后,吴秀波开始在演戏中找到了类似的感觉。
这个爹很靠谱
吴秀波有两个儿子,大儿子7岁,小儿子4岁,一个叫憨憨,一个叫小雨。“一个很像我,连拧巴的个性都相似,另外一个则是我的升级版。”吴秀波在想起自己的孩子时,如此打趣道。在第九届金鹰艺术节颁奖典礼上,吴秀波上台领奖并对着镜头嘱咐孩子早点休息的片段令人印象深刻。那句“因为孩子,因为责任。”道出了自己重归演员之路的动力。为人父母的爱与信仰,赢得了现场所有人的掌声。年轻时候努力为自己活过,现在努力为别人活着的吴秀波,已晋升为一个靠谱的爹。
在某次电视访谈节目中吴秀波讲述起自己已逝的父亲。年少的时候,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父子两人更似“最熟悉的陌生人”。在本该学习爱的年纪,便早早“断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