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一个民族的精神体温表

标签:
杂谈 |
诗歌:一个民族的精神体温表
诗歌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力量,一种执着于追溯民族之根的力量。著名作家何立伟如是说:“诗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体温表,它量出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质量和爆发力。”
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宣言和精心撰构的小说散文,诗歌具有一种天然的传播优势,琅琅上口,直指人心,战争年代的诗歌,不无粗糙,很难从中发掘出文字的美感,然而,这种粗糙中涂抹的文字,最易引发人们的共鸣,没有婉转,只有石破天惊的呐喊,没有缠绵,只有壮志凌云的高昂,它们,也因此成为那个时代独特的记忆,唯有从诗歌之中,最易爬梳出属于一个特殊时代的血痕。
从鸭绿江的硝烟中回国的未央兴奋地歌唱:
祖国,我回来了,
祖国,我的亲娘!
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这是属于一个时代的声音,它也许不动听,但真切,它也许不优美,但炽烈,所以穿越时空回到半个世纪之前,我们仍然会为这种执着而感动,和它一起,回到烽火连天的岁月。
真正的诗人,把诗歌当作信仰,有信仰,然后有情怀。
我们沐浴在自由的阳光下,脱口吟诵出诗人食指的名篇“热爱生命”与“相信未来”时,或许想象不到这两句诗歌背后隐藏的坚韧与顽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大地,山岳,河川,还有麦地——这些耀眼的意象,让我们看到了诗人们的理想:构建一个庞大的诗的国度。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即便有误读,更多的人从这首诗里体会到的,还是对于生命的信仰和爱,只有把诗歌当作信仰的真正的诗人,才能用生命去拥抱,去热爱,海子,骆一禾,这些用生命中的诗歌成为一个时代绝响的诗人们,才是当之无愧的“那宝石,水中的王,唯一的人”。
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爱,已经疏离我们很久,但人们还会记得那首《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这首诗歌传唱之广,正好说明了它受欢迎的程度,作家何立伟念念不忘这样的故事:当年许多人结婚时,婚礼上大家吟咏的,就是舒婷的《致橡树》,诗歌里流淌的,是真切的情感,真切的爱,诗人翟永明在《母亲》一诗中抒发着对母亲的爱:
你是我的母亲,我甚至是你的血液在黎明流出的
血泊中使你惊讶地看到你自己,你使我醒来
“人们的生老病死,都用诗歌来抒怀,床前明月光,二十个字,千古传颂,这个力量是心灵的力量,情感的力量,美的力量,诗歌是最具有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情怀的力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情怀。情感是个人的,情怀是众人的,人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是情怀。这个生活渗透到了日常生活,这样的诗歌是有力量的。”
毋庸置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诗歌大潮涌动以后,诗歌在我们的视野之中渐行渐远,然而,在这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过后,汹涌的诗潮再度迸发,这个原本再寻常不过的日子,成为让每一个中国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性时刻,也成为诗歌见证中华民族人性光辉的一个历史性时刻。
汶川地震,在短短几十秒钟之内,让整个中国,整个中华民族陷入了悲恸之中。
悲恸过后,是呐喊,同胞物与的心灵纽带,绾系着十三亿颗心灵,沉寂已久的华人诗坛,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热潮,缅怀逝者,讴歌大爱,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
我相信,每一个信念的存在都可以产生每一回生命的奇迹,
我相信,每一颗爱心的光芒都能够照亮每一处废墟的黑暗。
这是真爱的情怀,它属于诗歌,属于诗人,属于时代,属于这个坚韧的国度,和有爱的每一个中国人,诗人们,就这样将灵魂熔铸进历史的丰碑:
大爱让人性的善良定格为中国最美丽的记忆,
大爱让生命的哲学还原成世界最深刻的命题!